大悲咒的历史

“悲”字带“悲与喜”,在佛教中有更深层次的解释。《大智慧·第一品释·大慈大悲》卷二十七说:“大慈大悲,与一切众生同乐;大悲心,拔一切众生之苦。”“心”的意思是寻求极乐,看破红尘,升华心灵,安慰死前的心灵。

弘毅大师原名李叔同。他留日归来后,当过教师、编辑,后来剃度为僧,法名弘毅,名逸仙老人。后来,他被尊称为弘毅大师。

李叔同出生于1880年10月23日。他五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他的思想受到了一些影响。此外,受在家学习佛教文化的影响,李叔同小时候就开始念诵慈悲咒,并小心翼翼地种下佛根。

李叔同的家庭背景很好,所以他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5岁的他,能够写诗,或许是因为从小缺乏父爱,写下了这样一首与年龄不相称的诗,“人生依旧如西山,富贵如草上霜。”15的年纪,本该是朝气蓬勃的年纪,但李叔同已经对人生有了思考,他的胸怀已经远超同龄人。

2008年6月30日晚,1965438+告诉他徒弟和他老婆出家了,再也没有见过他老婆孩子。从此,弘毅大师开始学佛,过着简朴的生活。

1941于8月28日辞世,留下“悲喜交集”一词作为遗言,弘毅大师辞世。纵观弘毅大师的一生,可以说他5岁丧父,25岁丧母。年轻时看破红尘,他很难过。出家后,他潜心学佛,无忧无虑,终于懂了佛法。这就是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