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沃县的历史沿革

有很多古籍文献要考。曲沃是古晋朝的所在地,它的名字始于西周早期。中国古代辞书《二志》在释义一章中记载“卧泉垂出,垂出,垂下”,其中“卧泉”指自上而下流下的泉水,“卧泉”处的历史圈定为今曲沃县景明瀑布;东汉时,刘茜在《地名释义》一书中进一步解释说,“水...在月窝闲逛。水是从上往下倒的。”;《诗经·唐风·杨枝水》也写道,“杨枝水,白石凿。便衣朱倩,来自儿子余禾...杨治水,白石郝好。素衣的朱绣,出自《儿子》,诗中描写的“禾”指的是曲沃,“胡”指的是今天曲沃县的村;最完整的叙述是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湖南湘潭人张放主持修订《曲沃县志》说,“晋国以绛山为宗,绛水(今沸泉)出绛山之南,向东沸腾,经西北青鱼峡,向东流至白石山。东拐白水村,北蜿蜒,西流入汾。曲沃和新田都是翻领的地方,都是水流过的地方,这就是命名曲沃的原因。”几经史料考证,不难看出,曲沃的名称是以“绛水”和“沃泉”为依据,故取名曲沃。

据《金氏史记》记载,初,唐(今山西翼城、曲沃,尧后裔)有乱,周公灭之。周成王十年(公元前1054年),“王乘与其弟虞书演戏,割桐叶为爵,曰,以与封之”,故虞书得名于唐。这就是史学界所谓“叶童冯唐”的由来。

公元前1020年左右,去世,其子继位,改国号为晋,并自号晋军,在晋入岳之处建新都,名曰岳邑(今曲沃县与翼城县交界)。

西周王牧时期(约公元前10世纪),侯金成迁至曲沃(县城西南1公里)。这期间,李成、李、荆、李、敬业五代。

公元前811年,晋国公迁都姜,后称“老姜”(今曲沃县中东部、翼城县西部)。

公元前746年,穆侯之子孙昭侯迁都永安,公元前745年(二十六年),在曲沃任其叔(桓叔),国号“沃国”。通过桓叔、庄伯、吴公三世,曲沃逐渐成为当时晋国的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公元前724年,曲沃庄伯入翼杀萧侯,鄂后为鄂(“鄂”指晋异都,时间短)。鄂侯卒年6年,哀侯永安。

公元前716年,曲沃武公称帝,史称晋武公。吴公即位后,大力备马,实力大为增强。公元前679年成功晋,定都曲沃。

公元前669年,晋献公“聚义称绛”(此绛在原有绛的基础上扩大了范围,约包括今天曲沃的三分之二),次年迁都于此。、惠、怀、文、项、凌、程七公。

公元前636年,晋献公次子重耳即位,史称晋文公,定都曲沃(包括今曲沃全境、翼城西部、侯马东部)。从此拉开了晋国150多年的争霸大幕。

公元前585年(元年),晋景公迁都新田,又名江,后称“新江”(今曲沃溪、后马洞)。李靖、李、丧、平、赵、青、丁、楚、艾、游、烈、萧、靖为13公。

公元前376年(周安二十六年),韩、赵、魏分晋,曲沃属魏。

秦,位于绛县,属曲沃。

西汉亦称绛县,属河东郡。

东汉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绛县改为蒋易县,仍属河东郡。

北魏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蒋易县改为曲沃县,属正平县,此后县名未改。

隋开帝三年(公元583年),废除正平县,改曲沃县为将军郡。十年后迁到乐昌镇;唐朝时,属江州;宋代属江州郡;楚谨属江州,兴定早年属金安府;傅园属江州,大德九年(公元1305)改平阳道;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属平阳郡;清末属河东路;中华民国直属山西省;1949属于临汾地区;1954属于津南地区。

1958 165438+10月撤县并市侯马市。

1963年5月,恢复曲沃郡,郡址在侯马镇,仍属津南地区。1970属于临汾地区。

1971年,侯马市分离,恢复曲沃县,县政府驻城关。从那以后,曲沃就没变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