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的由来

钓鱼岛由钓鱼岛、黄薇岛、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大南岛、大北岛、飞赛岛组成,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

19年底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没有对中国拥有钓鱼岛主权提出任何异议。1884年,日本那霸居民阿桔首次登上钓鱼岛,采集羽毛,捕捞周边海产品。他随后要求开发钓鱼岛的请愿也被冲绳县知事拒绝。1885之后,冲绳县知事多次上书日本政府,要求将钓鱼岛、黄薇岛、赤尾屿划归自己管辖。日本官方都考虑到中国清政府对这些岛屿的主权主张,没有做出答复。然而,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通过强迫清政府签署《马关条约》夺取了台湾省及其附属岛屿。二战日本战败后,台湾省归还中国,但台湾省的附属岛屿钓鱼岛被私人委托给美国。

20世纪60年代末,在一个联合国委员会宣布该岛附近可能有大量石油和天然气后,日本立即采取了单边行动。先是多家石油公司去勘探,然后巡逻艇被抢走。擅自将岛上原本标明这些岛屿属于中国的标志破坏,换上标明这些岛屿属于日本冲绳县的界碑,并将钓鱼岛的8个岛屿冠以日本名字。

1971年,美日签订归还冲绳协议时,私自送给对方,将钓鱼岛等岛屿纳入归还范围。这项交易遭到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在1972年中日复交谈判中,双方从中日友好大局出发,同意暂时搁置钓鱼岛归属问题,留待将来条件成熟时解决。然而,在1978年中日谈判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时,一些敌视中国的日本国会议员要求中国承认日本对钓鱼岛的主权。日本政府应右派要求,出动巡逻船和飞机监视我在钓鱼岛作业的渔民。次年5月,日本政府利用巡逻船向钓鱼岛运送人员和设备,在那里修建了直升机场,并向那里派出了调查小组和调查船。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局势和各国力量对比的变化,日本再次将手伸向钓鱼岛。1990 10经政府许可,日本部分右翼分子在钓鱼岛某岛上修建了灯塔。台湾省也出动12船和两架直升机阻止日本渔船靠近钓鱼岛。1996年7月14日,日本右翼分子在钓鱼岛北岛设立灯塔,企图使灯塔列在海图上,让国际社会承认钓鱼岛是日本领土。8月18日,日本右翼分子在钓鱼岛竖起了一块涂有“太阳旗”字样、纪念死难者的木牌。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右翼分子在钓鱼岛进行的这些活动得到了日本政府的纵容和支持,政府官员对此予以配合,称钓鱼岛是日本领土,要求日本海上保安厅做好随时使用武力排除“干扰”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