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历史转折点上的邓小平》中,哪些人物是虚拟的?哪些角色是真实的?

《历史转折点上的邓小平》,剧中有两个场景很重的虚构人物,分别是田志远和夏天,其他人物都是真实的(因为人物很多,所以不做描述)。我们来解释一下这个虚拟人物。

《历史转折点上的邓小平》第二集解释说,田志远的工作单位是“国务院政研室”。虽然“田志远”这个名字是假的,但“田志远”这个单位确实存在。1973年,邓小平回来了。65438年至0975年主持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日常工作。7月,他成立了“国务院政治研究室”,协助他工作。政研室没有主任,只有胡乔木、吴冷西等7人集体负责。据当时在国务院政研室工作的冯兰瑞回忆,1976“四·五事变”后,邓小平再次下台,国务院政研室负责人调任其他部门,只剩下胡乔木、于光远、邓力群三人。因为实名的胡乔木出现在邓小平,田志远形象的原型极有可能是当时在国务院政研室的邓力群和于光远。

1979之后,邓力群先后担任中央书记处研究室主任、中共宣传部部长、中央书记处书记,排名在同期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的于光远之上。电视剧里的很多情节都和邓力群1977左右的经历一致。电视剧中,得知《人民日报》社论出现“两个凡是”时,田志远去了王镇,这符合邓力群自述的回忆。

在历史的转折点上,邓小平也有一个情节。1977年春天,田志远和夏沫在西山遇见了邓小平。1977年5月,邓力群和于光远确实在西山见过邓小平。据摄制组称,田志远混合了几种原型。邓力群和于光远虽然都在国务院政研室工作,后来都担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但两人的色彩截然不同,邓力群比较保守,于光远比较开明。虽然田志远剧中的一些具体情节与邓力群不谋而合,但从剧中“田志远”的言论来看,他明显倾向于改革,思想上更接近于光远。而且,田志远和于光远的名字中都有“远”字,也可以作为证明。

田志远和夏天的形象可能与另一个重要的高层智囊团的形象混杂在一起,那就是杜润生。杜润生在65438年至0979年担任国家农委副主任,后主持中央农村政策研究所,是当时农业政策最高决策层最重要的“参谋”。

让我们看看夏沫的《处于历史转折点的邓小平》。剧中,夏沫被设定为“国务院专家局副局长、原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邓小平在剧中称他为“我党的经济专家”。据学者曹研究,配得上“党内经济专家”称号的不超过三人:孙、薛暮桥、马洪。三人都有在主要经济管理部门任职的经历,在不同时期担任过“经济研究所所长”。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薛暮桥和马宏都曾领导过国务院的智库,这或许与夏沫后来在电视剧中的角色相对应。从剧集来看,电视剧背后可能有邓小平视察宝钢的情节,马洪参与了宝钢建设的论证。

此外,邓小平还在剧中与夏沫谈到了发展中外合资经济的问题。历史上,马洪也是较早率团出访海外,系统介绍国外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促进中外经贸合作的高层次智囊。

当然,从年龄和籍贯来看,以上人物并不能完全对应剧中的老田、老夏。电视剧中的田志远和夏沫可以说是代表了当时的一批高层智囊。

《历史转折点上的邓小平》描述了1976-1984年的邓小平,主要是从1976年毛泽东同志逝世后27天开始,一直到1984年1年邓小平在天安门城门口视察国庆阅兵。至此,中国粉碎“四人帮”,结束十年动乱,拨乱反正,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