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县详细资料大全

西平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北接漯河市源汇区,南接驻马店市,东接上蔡县,西接平顶山市舞钢市。南距武汉300公里,北距新郑国际机场130公里。地处郑州、武汉“一日经济圈”。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贯穿全境。属于驻马店市。

全县人口86万(2017),面积1089.77平方公里。1991被国务院批准为开放县,1994被农业部定为“东中西部乡镇企业合作试点”,2002年被河南省命名为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市先进县。2009年是“全国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

2018年9月25日被商务部授予“2018农村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

基本介绍中文名:西平县外文名:西平县别名:白城区类别:县辖区:中国河南下属辖区:白城街道、白亭街道、白元街道* *居民:西平县人民* * *白城街道电话区号:0396邮政编码:463900地理位置:北纬33度10分东经113度36分面积:1089.77平方公里人口:860大陆性季风气候湿润著名景点:汤溪源风景名胜区、战国冶金遗址机场::西平站车牌代码:豫Q城市地标:宝严寺塔行政代码:411721历史沿革、行政区划、地理环境、地貌、气候、水文、人口、交通、经济概况、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社会事业、教育事业、文化事业、广播电视、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旅游、历史文化、起源 著名人物、荣誉及历史沿革西平在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居住,新石器时代已形成部落。 西周时的雷祖雕木,西平是黄白后裔的封地。春秋时期,是古帝白子孙的封地,所以位于今天的白亭和武冈市的部分地区。周静桂十四年(公元前531),白果被楚国吞并。《宗族简史》记载:“白果为楚所灭于蔡州西平县,子孙以国为氏”。战国时期,属于朝鲜。秦属颍川郡。西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西平郡(今鲁甸乡)设在汝南县。甘露三年(公元前51),定国封西平侯。辛莽把西平变成了一个新的亭子。东汉属汝南郡,豫州刺史部。建都七年(公元82年),在西平建立。漳河二年(公元88年),仍为西平郡。永川二年(公元108年),在西平、上蔡之间设立应县,历经魏晋、刘宋。三国属汝南郡,魏属豫州。东晋大兴二年(公元319年)属后赵,永和七年(公元351年)属,太和五年(公元370年)属东晋。在南北朝时期,它在南朝属于刘崧,后来属于北魏。改称襄城县,县治十陵,在县城以西22.5公里。北魏文帝天安年间(公元466-467年),分西平郡和舞阳郡。北齐改称文成县,隶属于禹州汝南县。北周。隋属汝南郡。帝初废文成县,大业末废郡。唐属河南禹州。唐武德四年(621),恢复西平郡,属道州(今漯河市郾城区)。西平县于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并入郾城县,属禹州。自然赠与第二年(公元691年),盐城郡恢复为西平郡,不久即废。开元四年(公元716),西平县迁址,治所迁至此址,属周宪(今叶县)。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废周宪,改禹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禹州改为汝南县,甘源元年(公元758年),汝南县改为禹州。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属蔡州,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属鄞州(今漯河市郾城区)。长庆元年(公元821),鄞州被废,仍属蔡州。在五代时期,它属于蔡州,河南张艺军队。宋属康军,汝南县,蔡州,京西北路。金属南京路蔡周国防大使。太和八年(1208),蔡州升任镇安军。元属蔡州,汴京道,元三十年(1293),蔡州升为汝宁府。明属汝宁府,河南省布政司。清属汝宁府,划归南汝光军路(光绪末年改为南汝光军路)。民国初年,属于润宁府。民国三年(1914)废宅,改河南汝阳路。民国十七年(1928),直辖于河南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属河南省第八行政区,直至西平解放。1948年8月,西平县委、县民主县成立。1949年3月,属确山地区。8月,确山专署迁至信阳市,改称信阳区。1965 7月归属驻马店地区,1970归属驻马店地区,2006年归属驻马店市,至今未改。西平县辖3街8镇8乡(含1民族乡):白城街道、白亭街道、白源街道、石岭镇、五沟营镇、全寨镇、初山镇、盆窑镇、雷祖镇、宋集镇、二郎镇、冲曲乡、仁和乡、谭店乡、鲁庙乡。老王坡农场。地理环境及行政区划地貌西平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浅丘、丘陵属伏牛山残脉,面积96.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85%。共有65438多座山峰,最高海拔553米。中南部有缓岗,面积6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5%;东部平原面积933.3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5.65%。气候西平县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属于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时数265,438+057.2小时,平均气温65,438+04.8℃,无霜期2,265,438+0天,降雨量852毫米,春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平均风速2.3米/秒,水文上属淮河流域洪、汝水系,流域面积5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69条,其中红河人口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为767,265,438+04人。其中白城镇53892人,五沟营镇40137人,全寨镇34083人,石岭镇39195人,初山镇24477人,城乡周边57816人,冲曲乡3965438人,盆尧镇62075人。鲁甸乡38521人,酒店乡15783人,鲁庙乡41534人,杨庄乡34554人,转乡53627人,二郎乡49380人,蔡寨回族乡14384人,焦庄乡32494人。交通北距新郑国际机场130公里,南距武汉300公里。地处郑州、武汉“半天经济圈”。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107国道、京广高铁贯穿全境,省道皋兰公路横贯东西,交通十分便利。新建西九公路、东西环线公路等一批县乡公路,完成140公里“村村通”工程,全县80%的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县乡公共交通和城市出租车行业快速发展,建成11农村客运站,居民出行条件明显改善。经济概况西平县2015年度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0928万元,增长18.9%;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543.8+065.3亿元,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85亿元,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539元,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153元,增长12.5%;各项存款余额6543.8+06.3亿元,增长265.438+0.3%;各项贷款余额64.3亿元,增长23.1%。第一产业2004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121300公顷,其中优质小麦46700公顷。粮食总产量670396吨,增长38.5%。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小麦综合生产能力科技提升试点县。种植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瓜菜生产基地形成,无公害瓜菜生产基地发展到1万公顷;西瓜种植面积7000公顷;节水莲藕莲鱼共育示范区已形成规模,种植面积133公顷;食用菌种植已形成规模和特色,年产值近6543.8+0.4亿元。农业生态示范区采用标准化养殖和公司加农户的管理模式,年产无公害生猪5万头,被省畜牧局认定为全省首批无公害畜产品企业。全年全县出栏生猪654.38+0.50万头,家禽445万只,羊66.5万只,牛2万头,兔654.38+0.85万只。年末存栏生猪654.38+065.438+0.8万头,家禽750万只,羊63.5万只,大牲畜6.5万头。肉类总产量达到654.38+0.3万吨,禽蛋产量达到4.5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654.38+0.3.5亿元。西平县被评为“全省畜牧系统先进集体”和“畜牧强县”。造林绿化稳步发展。以“两路一区”(河道、通道、林业精品群落)绿化为重点,全年共植树800万株,新植幼树成活率95%以上,保存率90%以上。农田水利建设荣获省“红旗渠精神杯”。全年新打机电井1.200口,建设水利示范园区7000公顷,建设唐嫣大坝1.80座,有效灌溉面积3700公顷,旱地2000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平方公里。第二产业2004年,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工业总产值701930万元,同比增长3.2%;乡镇企业产值1071660万元,增长10.5%。工业投资增加,新开工和续建项目121。3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48个,计划总投资6543.8+0.46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543.8+0.07亿元,总投资3.7亿元。其中,中农海天科技有限公司已完成总投资9000多万元的尿素-氨-甲醇联产项目;国仁药业GMP项目已完成投资3000万元,并通过认证和试生产;马骏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年产500吨塑料荧光增白剂系列产品项目已完成投资14万元,并已安装投产;金鑫针织品和恒星羊毛出口项目已完成投资4000万元。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1654万元,同比增长18.6%;销售产值107857万元,增长19.3%;销售收入65,438+0,065,438+07.4万元,同比增长65,438+0.7%;实现利税8353万元,同比增长19.7%。200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4.85亿元,增长10.3%。个体工商户1596户,私营企业44户。年末全县有个体工商户1,2494户,私营企业220家。市场年交易额11.5亿元,上缴利税300万元。全年地方财政收入1.01.09万元,增长24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02万元,增长23.9%;财政支出40667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3921.2万元,增长38.7%。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65,438+0.3亿元,增长65,438+07.6%;各项贷款余额6543.8+0.8亿元,增长5.7%。2004年公路建设总投资3156.3万元,其中县道总投资2552万元。全国干线公路好路率80%,县乡公路好路率85%。全年供电量261.0337万千瓦时,增长1.9%,其中工业用电量1.49271.8万千瓦时,增长1.4%。社会事业教育2001年,县* * *投资6000万元在县城西侧新建一所高标准、现代化的新杨庄高级中学,65438+2003年2月完成学校整体搬迁;投资5000万元建成西平高级中学新校区,现已投入使用;杨庄高中和西平高中分别于2006年和2007年通过验收,成功成为河南省示范性高中。引进江西上饶教育投资集团投资8000万元在西平县建设文成中学。2016年,分别投资120万元、8000万元、150万元的县四中、华夏实验小学、六中、八中已投入使用,改建公办小学附属幼儿园93所。全县第五初级中学和6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建成投入使用,4621农民工子女全部入学。全县教育教学条件明显改善。西平县中等教育的学校主要有:西平高级中学、杨庄高级中学、鲁庙高级中学、文成中学、西平职业中专、西平卫生学校。文化事业2013投资464万元建成县宣传文化中心,成立县炎黄文化研究会,加大历史文化研究开发力度。文博机构全部转企,董桥遗址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母亲颂》荣获中国十大民歌金奖,雷祖乡祭祖仪式成功举行。冶铁铸剑、剪纸、字画等文化产业正在兴起。广电2013城市有线电视全部实现数字化,拥有120个收视频道,目前正在逐步升级到乡镇地区。2013年投资4000万元建设县医院综合病房楼,投资3500万元建设中医院门诊楼,投资3500多万元改扩建7个偏远乡镇卫生院,进一步改善了全县医疗卫生条件。2016,新农合全面实施;县医院外科病房楼、县卫生监督所、120急救中心主体工程已完成;完成了盆窑、雷祖、初山、冲曲4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和123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平安骨科等医养结合医院蓬勃发展。社会保障2013年,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企业职工基本生活费、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缴费率为100%。农村贫困户、五保户等困难群体应尽最大努力做到应保尽保。2016年城镇新增就业7271人,农村劳动力转移8200人,城镇再就业3491人,困难人员就业1106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失业保险费率由3%降至2%。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7.2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危房2500户;解决了5.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旅游西平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有龙山文化遗址、东周灰坑遗址、战国冶铁遗址、宋代宝岩寺塔、棠溪园风景森林公园等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汤溪园风景名胜区位于西平县城西南42公里处,总面积3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分为汤溪峡、汤溪湖、蜘蛛山、跑马岭四个旅游区。它是祖先、刀剑和水的源头,将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中国文化融为一体。战国时期的冶铁遗址:城西南38公里处有一处酒店冶铁遗址,是战国时期韩国重要的冶铁遗址。其冶铁炉,重要文物,被当代权威冶金专家誉为“天下第一炉”。宝严寺塔,俗称“东关塔”,位于河南省西平县县城东关。在原宝岩寺西侧,因此得名。历史文化名的由来相传西平是黄帝公主雷祖之乡。雷祖是西陵家的女儿,西平原来的西陵亭就是西陵家住的地方。因“西陵在夷”而得名西平。早餐:胡辣汤、煎饺、小笼包、油包子、豆浆;小吃:热豆腐、咸豆腐、热干面、凉皮、米线、凉粉;面食:糊面、芝麻叶面、鱼面、牛肉面、河南面、拉面、河南、徽面、烤菜、馒头、面饼、芝麻馒头、地糊、面;穆斯林:痱子、饺子罐头、(卤制)羊肝肺、羊肉汤;肉制品:烧鸡、盐水鸭、红烧牛肉、红烧兔肉、红烧狗肉、红烧羊蹄;特产:玉婆酒、唐河酒、唐溪剑、磨香油;东莞豆腐、饺子罐头、蔡宅炖狗肉、南关痱子、羊肉汤、北关饺子罐头、羊肉汤、粉丝面、咸豆腐。青铜表演是一种民间艺术,是流行于西平、遂平、佳县一带的一种独特的打击乐器。西平话叫“打铜器”,以铙钹、大钹、大鼓为主。表演时地动山摇,音乐洪亮,形象生动多彩,表演技巧强,表演形式多样。在中原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深受百姓喜爱。2007年,西平青铜器被列入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被列入国务院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在苏州举办的首届全国农民文艺汇演中,西平铜鼓乐队代表河南省获得最高奖金穗奖。历史上的著名人物:雷祖、韩非子、雍、雍寿、李习安、何洽、何止。当代名人:郭、、俞玉玉、陈、苗文华、高、董桂山等被授予全国社会保障荣誉称号。1991被国务院批准为开放县。1994被农业部指定为“东中西部乡镇企业合作试点”。2002年被省定为对外开放重点县。2004年被省定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县。2005年被定为全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是全国第一个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县;2006年,被定为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县。2007年6月,被授予“中国雷族文化之乡”、“中国雷族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冶铁铸剑文化之乡”、“中国冶铁铸剑研究基地”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