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寺历史

清乾隆初年,苏州富商王凯杰来此创业。王凯杰是一个有思想的商人,他知道“要致富,先修路”。他独资修建了东阳村大桥和青墩大石桥,使当时米白到沙岗的交通十分便利。王凯杰还获得了“大善人”、“活菩萨”的称号,生意越做越大。但是有一件事一直困扰着王凯杰。他30多岁了。他虽然有妻有妾,但没有孩子。有一次,王凯杰回苏州向一清禅师诉说自己的烦恼。一清高僧,曹洞宗学派创始人之一,为苏北佛教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一清禅师对王凯杰说:“施主,你只要在东阳庄建一座庙,菩萨就会保佑你的子孙。”回到东杨庄后,王凯杰决定花巨资修建寺庙。在东杨庄桥南、街道西侧,购置了十余亩土地,修建了山门殿、大雄殿和十几间厢房。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该寺落成。王凯杰带领家人和几十名当地僧人乘船来到苏州,恭请一清禅师担任住持。老和尚来到这里的时候,正是盛夏,看到人们排着队欢迎他,他非常感动。进寺后,他写下“袁泽净土多,蛙鸣蝉鸣禅机”的条幅,并将寺院命名为净土寺。

后来,王凯杰有了四男三女。当地人认为净土寺菩萨精神,去寺里上香的人越来越多。由于子孙众多,也成了娄庄镇有名的王氏家族。他的儿孙们在东阳庄河以西建庄园,盖房子,就是后来的小楼庄。

由于净土寺位于三县(海安、姜堰、东台)交界处,水陆交通便利,一年四季香客不断。在香火鼎盛的时候,在方圆的李三可以听到晨钟和鼓声以及和尚念经的声音。净土寺的香火延续了近200年,期间涌现出许多高僧,许多从这里出家的年轻僧人后来成为了名寺的住持。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躲避战争的灾难,僧人纷纷出家,寺院衰落。新中国成立后,最后一任住持明希和尚去了镇江赤库林寺,只留下东明和爱明两个和尚守家。“文革”期间,寺庙遭到严重破坏,佛像和古籍被放火焚烧。上世纪80年代,东阳村的寺庙全部拆除,改建为村工厂和旅部。至此,古老的净土寺消失了。不久,当地一位名叫颜考山的佛教徒在古净土寺的遗址上自费修建了一座小庙,并设置香案供奉佛像。

1997应当地僧人和习俗要求,经省政府批准,娄庄镇政府决定重修净土寺。考虑到原址偏远,交通不便,搬迁至娄庄镇庶人西路。消息一出,迅速得到国内外各方资助。娄庄镇投资500多万元,按照当年的建筑风格重建净土寺。寺庙铺设的时候,非常热闹,前所未有。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杨明长老、扬州大明寺方丈能修、净土寺原方丈、时任常熟市佛教协会会长的明希大师等都带病前来观礼。

2000年,应当地僧人和各界名人的要求,曾在上海玉佛寺工作多年的学贤法师来到净土寺担任住持。2001年,学贤法师拜会了中国佛教协会第一副会长净慧长老,并在河北柏林佛寺接受了法书,成为林佶教第49代传人。2002年4月,净土寺被公布为姜堰市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春,学贤大师举行了隆重的登基大典。中国佛教协会、其他省市佛教协会负责人、各大寺院高僧以及数千名中国信众、地方负责人和新加坡、美国僧尼参加了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