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发展历史,能简单描述一下吗?

道教在东汉末年形成了一种有组织的宗教形式,它由方和黄演化而来,并在民间广泛流传。魏晋以后,由于统治者的扶持,他们得以跻身社会上层,得到发展。隋唐至北宋,道教兴盛,社会地位大大提高。这些寺庙不仅遍布全国,而且越来越大。道教学者辈出,道教书籍数量大增,编成集子。从南宋到明朝中期,道教在统治者的支持下继续发展。但由于与金元对峙,民族矛盾异常尖锐,道教内部出现教派纷争。明朝中期以后,由于内忧外患,朝廷对道教的财政支持失败。满清入关后,统治者对道教不感兴趣,失去了政治支持,道教从上层社会向民间发展,逐渐成为秘密宗教团体。道教的发生和发展与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交织在一起,对中国的政治、文化、思想和生活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中国道教史对研究中国思想文化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道教的历史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早期道教(从道教的起源(从古代到东汉顺帝时期,即公元142年以前);

东汉至东汉末年,即142年至220年);

道教的发展与改革(三国初至五代末,即220年至960年);

道教门派分布(宋初至元末,即960年至1368年);

明清时期(明初至清末,即1368年至1911年)的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