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谁能给个提纲或者一些材料~

谁是英雄,谁是英雄?

"圆形与和谐是中庸之道的精髓."

对于历史来说,先人要求造棺材,但有时候,某人的棺材也造了,评价也写进了历史事件,但还是免不了“骗尸”,让人纳闷怎么办。就在北宋的“苦相公”王力可安史,在他的文章中,诅咒孟尝君是“鸡鸣狗盗”的领袖,不是“好人”,在当时的学术界引起轩然大波,那些曾经盛赞孟尝君的政治家也是目瞪口呆。65,438+0,0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说起王安石的开创性言论,依然对他怀有敬意。他对历史的“永恒理论”进行了重新洗礼和拷问,突破了几千年来环绕世界的藩篱。且不说他后来的变法如何风雨飘摇,光是一篇文章就能照耀北宋万里荒原。

自古以来,圣人都把中庸之道作为安身立命的底线。中庸的本质是存在于世人心中的圆、稳定、规范、大面积,所以也有回旋的余地。所有的棱角都被磨得干干净净,一点都不能出格。“读书人不求为世所用,但求无愧于世”,“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这些为数众多的隐士和温和派人士共同构成了一幅中国社会的凄凉画卷。

而所有的反抗者都将被送进十八层地狱,永远无法超生。世界需要秩序,历史上只有王力可安石、范仲淹、康有为和戊戌六君子。挑战权威和中庸的最终结果就是被放逐到荒野,眼睁睁看着自己制定的新法律被一个个废除,甚至更惨,为了一生的梦想血洗中华大地。

谁是英雄?

四季循环,春秋更迭,祠堂里的文官武将石像失去了温婉或威严和勇猛;在政权更迭的时候显得无动于衷。历史风化了他们的脸,却把“我没有放弃世界,世界却放弃了我”的形象刻得越来越清晰。我们赞美他们“拒绝俯首听命于权贵”的精神自由,赞美他们反抗暴政的铁血人格。虽然我们不知道他们葬在哪里,手捧鲜花,不知道如何悼念,但这些英雄的名字已经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时间会记住他们。他们这次在一起。这些人构成了人类进步的先驱。

我认为我们的生活需要培养一种创新精神。一个稳定的圆是规则有序的,而不规则的多边形却像黑夜中闪烁的光,它的光辉足以照亮我们黯淡的人生。人的生命在于创造,在于努力生存。新创造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是整个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保证。墨守成规,中华民族无法摆脱160年前中西文化碰撞中的灾难性命运。有多少仁人志士竭力平衡这种历史不公,试图突破旧的制度壁垒,创造一个大同世界?面对这段创新的历史,面对这些与时俱进的人,我们该如何安慰自己?

千山总有一千水,总有一种无法挽回的样子。苏格拉底有云:“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虽然生活是不可复制的,但是我们完全有能力用自己的双手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和美好。放眼世界,求一个是,我对整个人生都是真诚的。大江大河流日月,古今春秋。面对这样一个创新的时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隐藏?

英雄们!英雄们!

曾经,我的内心充满梦想,梦想自己是一个无所不能的英雄,最不济也是一个英雄怀里的美女。那种英雄自然是遥不可及的,概念那么清晰。

现在年纪大了,不得不面对不知道什么是英雄的尴尬。一个“英雄”正在颠覆英雄史观,我也在思考谁是英雄。

拿破仑、嬴政、巴乔、乔峰、杨过...太多人曾经是我心中的英雄。在崇尚力量、智慧或人格魅力的情况下,我懒得去分辨他们是英雄还是奸夫,是在战场还是在绿营,是真人还是虚构。毕竟我生长在一个偶像横行的时代。但是,真的只有准备好改变世界,有实力力挽狂澜,重建干坤的人才是英雄吗?时间的流逝沉淀了更多杂七杂八的思绪,英雄的光环也随之闪现模糊,而在模糊中逐渐浮现的身影也变得越来越清晰。

中国建筑师何,优雅而理性。为了在1957这样的特殊氛围下保卫北京城墙,他铿锵有力地说:自古以来没有人死,我们要让自己的心活下去。他的科学建议和论证被历史的车轮碾压,他的童话般的憧憬和人文主义的信仰被国家的决定击得粉碎,随着古城墙宏伟身影的消失,他也随着沉重的墓碑沉默了。面对愚蠢的改造热情,他是个失败者,但从我读到他的经历那一刻起,他成了我眼中永远的悲剧英雄。文学作品中也有让我终生难忘的英雄,比如团结共舞的兴田,推石头的西西弗斯,无止境追求艺术的约翰·克立斯·多佛。从最弱到最强,用无私的爱养育孩子的母亲是英雄,默默承担责任的父亲是英雄,有太多的小人物放在人群中不到一秒就会迷失...原来英雄不过是真实的“人”。所有勇敢、善良、坚强、有良心、有爱心的人都可以称为英雄,尤其是那些在某些方面固执己见的人。

又是什么让我们这些本该成为英雄的人都变成了庸才?

当信仰变得遥远,当敷衍成为习惯,当麻木变得更加自然,英雄也渐行渐远,留下了体制下的一个概念。

英雄啊英雄,希望你能在机械的人群中,在异化的旅途中,做一个真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