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小镇。
截至2018年5月2日,国务院已将135座城市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并对其文物给予特殊保护。
云南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美丽的自然风光。截至目前,共有昆明、大理、丽江、建水、巍山、会泽六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中,素有“文学名乡”、“滇南邹鲁”之称的建水县,因其丰富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人文景观,分别于6月1994和6月1被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建水县,一个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北岸的边陲小城,是云南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一度成为云南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和交通枢纽。
如果你想追溯它的历史,你可以把指针设定在1000多年前。早在旧石器时代,建水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唐朝时,南诏在此建城,中文翻译为“建水”,隶属通海都督府。宋代属秀山县阿北部,元代设建水郡,明代称临安郡。清代,水州重建为建水郡。
自唐元(公元806-820年)建县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建水交通便利。蒙包修铁路连接滇越铁路、省会昆明、河口,通往越南首都河内。
汉唐时期,有一条从云南到娇娇的重要通道叫“通海成路”,是与通往尸毒的“博南古道”并存的又一条南方丝绸之路,是这条古道的关键点建水。
虽然今天的建水只是一个小县,但是明朝的临安府,也就是现在的建水,掌管着六州五县九长官司。古书记载“南接脚趾,北接澄江,西接楚雄”,管辖范围包括今天的红河州、玉溪州、文山州的大部分地区。
早在唐代,建水就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要道。一直以来都很富裕,就像大理一样,被誉为“黄金临安”。
清代曾参与云南政事的谢在《云南略》一书中记载,临安之繁华在云南中部。俗话说“临安有金,大理有银”,说的就是宽容。有山川,有植物,有鱼螺,有铜锡矿,到处都是商人。可见临安在当时已经是一片富庶之地了。
建水土地辽阔,气候温和,物产丰富,被誉为“粮蔗之乡”。
这里文风盛行,有“文学名邦”、“滇南邹鲁”的美誉。
建水县境内有元初修建的文庙,明代修建的学政考棚、州学、书院、官学,成为当时滇南的最高学府,学风繁荣,声誉日隆。
建水在南方丝绸之路的背景下缓慢发展,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汉族文化和边疆少数民族文化交融的多元一体文化。
建水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县,主要居住着汉族、彝族、回族、哈尼族、傣族和苗族。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族人民在发展建水的同时,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风俗习惯。
不同民族的住房、衣着、待客、婚姻都是独一无二的。插秧、烟盒舞、串串村等传统习俗,以及库扎扎、萨特勒、阿玛多、火把节、采花山等传统节日,令人神往。
“千年临安古城”和“千年建水紫陶”是建水的两张名片。
建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南诏时期修建了一座土墙,明洪武二十年(1387)扩建为砖墙。
虽然经历了很多战争和地震,但是已经600多年了。东门的朝阳楼和市内的许多古建筑仍然保存完好。
朝阳大厦的夜晚
由于县内文物古迹荟萃,景点众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建水城内外留下了许多充满浓厚文化积淀的建筑。
有100多座具有元明清建筑特色的寺庙、庙宇、塔、楼、桥、屋。这些历经沧桑、古迹斑驳的瑰宝,闪耀着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光辉。
建水,一座历史创造的名城,是一个让人来了就想留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