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丰傩舞有什么特点?

南丰傩舞,俗称“舞傩”,是沿袭古老的驱鬼疫俗仪式,经过多年改革创新逐渐演变而来的民间舞蹈。南丰有历史,始于汉代。南丰傩舞因其动作简单、僵硬、风格较为原始,被中国民间舞蹈集锦《江西卷》誉为“中国古代舞蹈的活化石”。让我们来看看南丰傩舞的主要特征和历史渊源吧!南丰傩舞,俗称“舞傩”,是沿袭古老的驱鬼疫俗仪式,经过多年改革创新逐渐演变而来的民间舞蹈。追根溯源,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就有傩的记载。殷墟甲骨文中有“寇”字,是以一种古代兵器在室内杀鬼的形式。甲骨文中记载了“舞”字,是一个戴着面具的人的形象。说明商代以前就有蒙面驱魔舞。后来《论语》、《鲁春秋》、《李周》等都有记载。《汉书·礼记》对傩仪的叙述更加详细。汉代张衡的《东京赋》也描写了傩舞的情况。从汉代到唐代,傩舞是一种驱除疫鬼的祭祀舞蹈。宋代以后,傩舞加入了娱乐性的元素,逐渐向戏剧化的方向发展。

一、历史渊源

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历史悠久的宗教艺术社会文化现象。南丰傩舞被誉为“中国古代民间舞蹈的活化石”。据记载,汉初长沙王吴锐曾在南丰西乡传教。唐开元八年(720),南丰县迁至此地,当时颁布的《唐开元大典》促进了南丰傩的传播。宋代是南丰傩戏的发展时期,宋代的室内乐伎和流散艺人带来了京都的文化艺术,使南丰傩戏走向成熟。到了明清时期,南丰傩进一步完善,到了清末,受中国传统戏曲的影响,“香傩”进一步娱乐化,编演了许多新的傩舞节目。新中国成立前夕,南丰有数百个傩班,分散在各个乡镇。

1.发展和演变

(1)汉朝

南丰有历史,始于汉代。据《南丰西溪乡余重修谱牒》所载《金沙傩注》记载:“惠(本文作者)尝有宋代市志旧录。汉朝时,将军吴锐是君山王。他曾向陈平讨贼,驻君山,对富民说:‘此地几十年必有刀光剑影,军壑高耸,钟声怒响。《姬扁》还引用《李周下关》说,“方想掌驱神,熊皮四目,持葛阳盾,皆消疫。由此可见,傩之所以“舞”是为了镇邪驱疫。

(2)唐朝

在唐韩成制度下,宫廷傩仪规模较大,唐玄宗颁布的《开元大典》对郡县傩仪作出了具体规定。在南丰,人口的迁移促进了傩舞的发展。《金沙玉重修族谱》中记载,唐末,玉从饶州(今鄱阳)迁南丰,邀清源妙道真君之神迁金沙,“设庙供奉,老时烧香,留其制为‘驱邪’。”他带领十几个弟子孟雄荣,以朱翊、朱尚为饰,举盾持位,以驱除不祥,这是于一生的习惯。"

(三)宋代

末以来,傩仪中出现了判官、钟馗、小妹、土地、灶神等新角色,娱人的成分逐渐增多。宋末元初,南丰人刘唐写了《观傩》诗,说“鼓声清脆,鬼神变戏”(全诗见郑文文隽),详细描写了当时南丰傩舞戏的表演。

(3)明朝

明代,民间傩十分活跃。《尤氏吴氏重修族谱》中记载,宣德年间(1426-1435),郡人吴朝宗回乡任广东海阳县令,在建立傩庙,组织傩班。从那以后,这口井一直活跃着。明代郑德十一年(1516),《建昌府志》“腊月”条目显示:“孩童戴面具在城中舞蹈,似古傩仪”。当时的傩舞已经突破了傩仪的范畴,形成了一种娱人娱神的舞蹈。

(4)清朝以后

自清代以来,一些南丰傩舞受到其他文化的渗透,戏剧表演中的武术动作融入到傩舞表演中,另一些则从传奇小说、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中汲取内容,创造出新的节目。

南丰傩舞,从汉代到现在,代代相传,历经唐、宋、元、明、清。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后,南丰傩舞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多次派人挖掘、整理、研究、创新,古老的艺术面貌焕然一新。65438-0953,南丰傩舞获江西省古典艺术奖及中南民间艺术音乐会。1954年,全县举行傩舞表演,有26个班、队参加。1955年,中戏研究者黄志内等南丰考察傩舞;随后,中国舞蹈艺术研究会秘书长盛杰一行赴南丰调研收集资料,历时1个月。1957年3月,第二届全国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在京举行,文化部邀请南丰尤氏傩舞参加。同年5月,江西电影制片厂《江西新闻》摄制组制作了《南丰傩舞》专辑。中央和省级专业文艺团体也多次派人到南丰采风,创作了《以约庆民乐》、《收获音乐》、《用傩舞词汇创造世界》等舞蹈节目。由本县及民间世界文艺工作者挖掘整理的传统傩舞,以及他们共同创作的新编傩舞《橘王》、《赛车》、《拾禾穗》、《界碑》等,多次参加全国、各地区、各省、各地区的民间世界文艺汇演,均获得好评。1953年,阔北园傩舞、水南傩舞、水北和合舞参加江西省首届民间艺术展演,获古典艺术奖,当年参加中南地区首届民间艺术展演;65438-0957,尤氏傩舞应文化部邀请参加在京举行的第二届全国民族音乐舞蹈汇演。同年,江西电影制片厂来到南丰县制作《南丰傩舞专辑》。1959年新编导的傩舞《橘王》入选参加江西省第二届农村文艺汇演,其中26个傩班参加了1954年春节举办的农村业余文艺汇演。“文革”期间,傩面具、服饰、道具被视为“四旧”,全部被烧毁,傩舞活动被迫停止。

(6)现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南丰傩舞得到了迅速发展,傩仪也得到了保护。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南丰傩舞青春洋溢。1985年,南丰的班级多达108个。同年,周家堡傩舞班成员周合佐被接纳为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并当选为中国舞蹈家协会江西分会第二届理事。从1986开始,县文联和县文化馆联合进行了傩舞调查,并于当年完成了《中国民舞集成南丰傩舞资料册》:其中《开山(石帖班)》、《雷公》、《呵呵》、《纸钱》、《傩公傩婆》、《刘海打蛤蟆》、《小尼姑下山》等7个节目被编入《中国民舞集成江西》;凯童、金刚、财神、魁星点豆等16个节目编入中国民间舞整合福州地区。1989年6月桥北乡水南村成为农民傩舞艺术团;同年9月,南丰傩舞《傩风》赴北京参加第二届中国艺术节并获奖。1992由中国舞蹈家协会江西分会、南丰县文联、南丰县三溪镇政府联合组织的三溪镇尤氏村傩舞表演队,为参加广西傩戏国际研讨会的国内百名专家进行了一场专场演出,再次撼动了傩戏神坛。中国傩戏研究会会长、著名戏曲理论家曲先生说:“尤氏傩戏的确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南丰傩舞被誉为“中国古代舞蹈的活化石”,南丰县也被称为“傩舞之乡”。

二。主要内容

(1)傩庙

傩庙是神灵(面具)的栖息地,是举行傩仪的主要场所。凭祥现存65,438+07,南丰现存65,438+07,其中北宋金沙村的傩庙记载最早,明代永乐年间(65,438+0403 ~ 65,438+0424)迁建的方干村傩庙保存较好,为清隆年间(65,438+)。傩坛供奉的神,各地都不一样。南丰是清远和诺的真王,萍乡是唐、葛、周三的将军,万载是欧阳晋家的将军,宜黄、乐安东湖村也是清远的真王。为了表示对神的尊重,有些地方要定期举行“炫耀帅”的仪式,效仿达官贵人,并备用礼仪仪式,旗、锣、伞、鼓、打击乐,十分壮观。

(2)傩仪

傩仪是基本形式。江西傩的仪式沿袭古礼,有傩(开箱、出洞、离案)、傩(跳、跳、跳鬼)、傩(寻、扫堂、悄行)、傩(封箱、舞鬼)。时间一般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到元宵节后几天结束(2月也有几节课结束)。“驱邪”是整个仪式的重点。傩人戴着狰狞的面具,携带着武器,在火把的照射下,沿着门驱赶危害人类的恶鬼。这种仪式的表演因地而异:南丰尤氏村“搜傩”,带着锁链与钟馗、沈啸进入各种厅堂、房间,保留了古代傩“搜房驱疫”的原始形态特征。《追王》婺源长泾村,村民们沿着田间小路追赶“八十之王”,数次请他用“开山斧”刮头,以辟邪驱疫,表现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渴望。乐安刘坑村驱散疫情,傩人扮成神进入室内搜寻“平安行走”,村民清扫巷道,清理污垢,撒石灰、硫磺,体现了村民文明程度的提高。

祈求繁衍是傩仪的一个重要目的。唐代李陀《秦岁年谱》:“岁皆鬼神,内有二老,其名作有诺公、诺母。”这两位傩神是南丰傩的生殖崇拜神。跳傩舞就要跳傩公婆。一些已婚人士为了生孩子,不得不在新房子里再跳一次舞。道具诺仔手持红蛋,铸阴茎,一般作为喜神供奉在祭坛上。作为生殖崇拜者,还有二郎关口。上干村“杰诺”会跳二郎发弓求子的仪式舞。类似的节目,宜黄神岗有《高远送子》,乐安柳坑有《书生董永与七仙女》。萍乡保存下来的月老、金花、银华等婚嫁神的面具也明显与寻找继承人有关。

(3)傩仪的要点

保护孩子是傩仪的重点。千年舞时,大菩萨“团将”,观者带着儿女躲在伞下,以求神护。在宁都钟村,九月有傩舞,村民们庆祝重阳节、孩子满月、老人生日,希望孩子长命百岁。南丰傩舞不仅有祝贺孩子出生的“喜事”节目,还有许愿、拜契、斗俗为孩子辟邪消灾的习俗。当尤氏村的傩庙被“搜查”时,所有的男孩都可以爬上祭坛,和傩王子一起观看。村民们说:“王子保护孩子们免受鬼神之害。

祈求农业丰收是傩仪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南丰傩神西川关口二郎最初来源于农水神李冰父子。傩庙里有土地的塑像,尤其是上干村傩庙,比真人还高,袍前绘有“大白兔持桃枝”的图案。兔子可以多产,桃子可以辟邪。这个符号表达了村民对谷物丰收和人口繁衍的祈祷。傩祈求一个丰年也表现在春节的仪式上。据清代建昌县志记载,春节耕田仪式后,“有竹马、大傩、和珅、狮子,身着彩衣,戴面具起舞的场面。”建昌府所辖的南丰,上述傩舞至今仍全部保留,而最早的“竹马”舞是单脚跳,具有古代祈雨舞“弯一脚舞”的特点。水獭捉鲤精,是根据《礼记》“雷克斯祭鱼”的春季物候而作的傩舞。艺术家在鲤鱼精面具上画了麻点,强调是雄性,表达了村民春天不伤害母畜的环保意识。还有清代萍乡傩舞的记载。

④江西傩

江西傩中的驱鬼疫疾、祈福子旺的仪式,后来被引申为祈福、纳吉、求富贵等多种内容。比如“祝家家幸福,夫妻俩平安,田禾熟,猪牛兴旺,五谷丰登,六口人愿世世代代”;“求继承人者,早有你之子”;“读书人聪明伶俐,名利双收,早早登上金榜;农民,一粒种子落进泥里,收获一万粒种子;做技能的,家里请,家里招呼;做生意的人,一个钱是基础,一万个钱是利润”,等等。

(5)歌舞形式

傩仪仪式离不开歌舞形式、面具和服饰等相关器物。为了增加娱乐性,扩大群众基础,傩戏不断吸收其他艺术营养,丰富了傩戏艺术的表现形式,丰富了中国民间艺术的宝库,江西傩戏是这个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傩舞是江西傩舞的主要表演形式,被誉为中国舞蹈的“活化石”。传统节目200多个,其中南丰90多个。仪式舞蹈是一种在驱魔时表演的舞蹈。舞者们跳跃跳跃,舞姿激烈而神秘,气氛神秘而威严。娱乐舞蹈节目很多,来源于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古典小说、世俗生活。由于流传年代和师生关系不同,表演风格也有所不同,既有写意、舒展动作、舞姿飘逸、有古傩韵味的“文傩”流派,也有动作强劲、节奏鲜明、融合武术技巧的“武傩”流派。同一个班,因为节目内容不同,表演各有特色。

(6)主要剧目

江西傩有很多英雄神的节目,比如头阵、太子、三将、二王兑锏、十二双大刀、先锋、青品、杨帅、上官下官比武、vs阎良、张飞祭枪等江西也有许多傩戏节目,如婺源舞剧《舞花》,讲述了秦二世胡亥为争夺皇位而毒死其弟傅肃的历史故事。由夜叉班宁、曹兵元帅、宰相送酒、太子死等几个节目组成。场面壮观壮丽。《华冠锁与鲍三娘》这一千年来的开篇故事,演绎了一个华宝对峙的民间故事。他们的对唱内容与明成化说唱《花刺》中的所传基本相同。广昌的蒙戏唱出了的传奇故事,具有南戏、原始面具表演和傩戏的特点。

(7)傩舞面具

傩面具是傩文化的象征,是傩仪中神的载体,是傩舞中角色的服饰,有面具、偶像、圣像、头盔、鬼面、面壳等多种名称。江西傩面具有400多种,3000多种。萍乡傩面古朴苍劲,婺源傩面夸张奇特,南丰傩面色泽鲜艳,可谓江西傩面具的三大特色。南丰有120多种,2300多种糯面,形状各异。最有特色的面具是开山面具,狰狞凶狠。犄角、獠牙、火眉、金眼、削面、剑庙、铜镜等形象符号,反映了以蚩尤为传奇侧面的傩文化演变的痕迹。傩面具的材料最初是铜制的,后来多为樟木或杨木雕刻而成。色彩淡雅,显示了新老民间艺人的精湛技艺和民族审美情趣。一些傩面具雕刻后,举行开光仪式,使其充满神灵。

(8)傩文化

傩乐、傩服、傩具是江西傩文化的重要内容,形态各异,各具特色,而南丰更是异彩纷呈:从伴奏音乐看,傩乐保留了“以乐接神”、“击鼓避疫”、“以乐送神”的古代礼乐制度;傩舞音乐在吸收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除了锣鼓伴奏,还有鼓乐、打击乐、竹乐等形式。有几十种曲调可供选择,音乐表现力非常丰富。从傩舞服饰来看,一方面继承了古代傩舞“红领巾”、“朱裳”(红裙)、“绿袄”(绿袖)的旧制,另一方面发展了宋傩“绣绘衣”的特点,包括红花衣、红袖。从傩器来看,有数百种武器和军事用具、礼器、灯笼和蜡烛、食物供品和日常用品,它们不仅延伸了古代傩的武装道具以驱赶疫情,而且反映了古代的文明和礼仪,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此外,傩风俗和傩民俗、故事、圣言、圣歌、欢乐颂、吉祥话、对联、碑刻、符咒、符咒也是江西傩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三。主要特征

在漫长的传承发展过程中,南丰傩舞融合了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宗教学、民俗学、戏剧、舞蹈、美学等学科,积累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1)儒释道文化因素

南丰傩舞吸收了儒、道、佛的文化因素。首先,吸收了他们的神祇体系,加强了傩仪的力量。江西傩神(面具)是道教的神和保护神,如、太白金星、真武大帝、八仙、、、马(灵官)、赵(郎)、关(公)、文(琼)、和刘嘉,以及如来、弥勒、观音、金刚、和穆。也有儒家人物和英雄神如、寇准、范仲淹、包拯、秦、尉迟恭、华佗、孙思邈。二是借用他们的礼仪制度来丰富自己驱鬼驱疫的仪式,如江西傩中的道教斋戒仪式和符咒,南丰傩中的儒家行为准则和礼仪音乐。三是表现其思想内容,拓展傩舞、傩戏的娱乐功能,如江西傩舞、傩戏的驱邪、辟邪节目与道教五行观,佛教的求普命、因缘思想,儒家的为官学习节目与“神道教”思想。江西傩兼收并蓄,具有多元宗教文化的特点。

(2)古代神话传说

南丰傩舞融合了古代神话传说。有些神话与傩有直接关系,如颛顼驱除疫鬼之子的神话、神灵缚鬼喂虎的神话、黄帝因厌邪而杀蚩尤的神话、黄帝以二公主嫫母为侧护丧事的神话等。一些神话节目反映了远古时期人类与自然和社会的斗争,如《创世纪》中的盘古神话、《后羿射日》中的十日射神话、《诺公诺婆》中的伏羲女娲创世神话、《二郎发功》中的高求神话等。江西傩中的神话传说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形象。

(3)戏剧发生发展的因素。

南丰傩舞蕴含着戏剧发生发展的因素。宋代朱曰:“傩虽古,近戏也。”在南宋的南丰,不仅有《看傩》诗中所描述的早期傩戏表演,也有迄今为止最早的移植永嘉戏的记载。清远真君傩,宋代从南丰传入,是明代汤显祖所记的宜黄戏神。盛行于南丰的新田傩舞、孟剧,与明代流传于广昌的孟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江西开新台仪式吸收了江西傩祭仪式;在地方戏表演之前,贾官、魁星、灵官显然来自傩舞。甘诺的节目如《目连救母》、《古城会》、《天门阵》、《水金曼山》等也是从传统戏曲或木偶戏中引用的。这些为研究傩戏艺术提供了新鲜的材料。

(4)中国民俗文化。

南丰傩舞吸收了中国民间文化。农村傩文化与民俗相结合,形成了傩文化。江西傩俗包括物质傩、社会傩、精神傩等诸多文化现象,如傩庙装饰、屋内驱邪、童内驱邪、傩米灾、傩疫、傩舞等。江西傩多在春节期间活动,民俗文化性较强。在南丰,数百个傩班外出跳舞,送祝福迎吉祥,娱神娱民,联络各族,构建和谐邻里。元宵节前后,村民们将傩舞、傩仪与戏曲表演、花灯娱乐、民俗礼仪等结合起来。,纵情享乐,发泄感情,满足了广大群众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南丰傩舞也创造了自己的传承体系。农村傩是农耕文化的产物,参与者都是农民。仅南丰一地的农民艺人就有3000多人,他们根据各村的情况形成了民族傩班、村社班、私班。弟子不限。一个班5个学生,一个班24个学生。大家和睦相处,平等相待。领导按资提拔,或全体选举,或抽签决定。有叔叔、尹正、领导、坐案、老位子、长位置等名字。管理方式因地制宜,包括世袭姓氏、轮流负责、共同参与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