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如何看待由美国引发的愈演愈烈的全球金融危机?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是机遇还是灾难?不同的结论会导致不同的对策,不同的对策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这对于正处于经济崛起关键时刻的中国来说非常重要。

中国的经济崛起取决于历史性机遇的出现和抓住机遇的能力,两者缺一不可。面对美国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一个重大的历史机遇可能正在悄然来临。今天的中国比任何国家、任何时候都更有能力抓住这个机遇。对此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认识。

第一,是机遇,不是灾难。

1,中国的货币体系、银行体系、资本市场体系相对独立。纵观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由于发达国家金融一体化的特点,美国的危机没有让欧洲、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幸免。中国是为数不多的受危机影响较小,相对走出美国金融危机,并能在这场危机中占据主动的大国。

由于我国在货币体系、资本市场体系和商业银行体系上相对独立,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没有直接关联,我国的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没有受到美国次贷和金融危机的过度影响,从而避免了“金融海啸”的直接冲击,这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

2.中国的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基本面依然良好。无论是改革开放30年,还是美国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都以年均10%的速度持续增长,而且这种增长势头并没有受到美国等发达经济体近年来经济衰退的影响。即使在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的宏观经济增长和国内企业的微观业绩增长仍然良好。因此被称为世界经济衰退沙漠中的绿洲,开拓内需市场能力强,经济发展潜力大。

3.中国目前的财政金融形势是好的。不同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遭遇金融危机时的特点:从银行资产来看,我们银行储蓄资产总额46万亿,其中居民储蓄近18万亿,存贷差约12万亿,资金相对充足。今年以来,虽然企业资金总体偏紧,但这是由于宏观政策决定偏紧。一旦采取宽松的政策来应对金融危机,就会有流动性充足的特点。同时,2005年以来各大商业银行上市后,治理结构也有了很大改善,所以银行的资产质量也比较好。从外汇储备的角度来看,65438美元+0.8万亿的储备也使我们在这次金融危机面前有足够的自保能力和应对能力。从全国财政收入来看,2007年51万亿的财政收入,可以让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在这场危机中自保。转到自考易网www.studyez.com

4.中国发展内需市场的潜力很大。对中国出口会有一定影响,但中国6543.8+0.3亿的人口和巨大的内需市场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即使在美国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虽然美国消费的倒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的出口,但一旦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启动了巨大的内需市场,完全可以通过内需来弥补出口的下降。从投资的角度来看,中国巨大的城镇有大量的基础设施项目需要资金来拉动经济。无论是从资金的供给,还是从项目的选择,都有很大的潜力。我们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能力是足够的。

正是在这种认识下,国际舆论普遍将中国视为世界经济衰退的“沙漠中的绿洲”。他们普遍希望中国带头,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站在一起应对这场危机。一些跨国公司和企业家也将中国视为躲避金融危机的避风港和比较后的最佳投资地。他们看好中国,在中国投资。与此同时,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危机必然带来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的分工。中国将从制造业的低端农民工向高端金融和服务业转型。

综上所述,这场全球性的“金融海啸”对中国来说不仅是一场灾难,也是一次重要的历史机遇。转到自考易网www.studyez.com

第二,我们应该互相帮助,而不是同舟共济

目前世界各国都希望我们能帮助美国。这个时候,我们也应该履行大国责任,表现出与世界主要国家站在一起共渡难关的姿态,抓住历史机遇,从自身实际出发,寻找共赢模式。

尽管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几乎有一半是购买美国国债和房利美、房地美债券,但中美两国仍有一些人认为,中国应该继续通过购买美国国债来帮助美国救市,“与美国同舟共济”。

以中国现有的国力、财力和外汇储备,要把美国拉出泥潭是不现实的,也是有风险的。希望中国增加购买美国国债,或者直接动用中投等主权基金,让中国的“救美同舟”模式,让我们越陷越深。如果美国经济衰退加剧,我们最终会从“局外人”变成同行,变得被动,走不出来。

所以要从战略高度走出两个误区:一是“美国的金融危机是中国的次生灾害,所以救美国就是救中国”的误区;第二种是“救美国就是买美国债权和股权”的观点。

面对这场危机,我们应该选择的不是“同舟共济”,而是“同舟共济”,即在美国这艘大船之外寻找帮助美国和世界经济走出困境的方法。

第三,从振兴股市入手,帮助外界先安定下来

首先,美国的金融危机不能否认以证券金融为主导、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现代金融体系的发展趋势。商业银行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将成为推动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两个轮子。如果说美国的危机起源于金融衍生品的盲目创新和过度发展,那么金融业的发展,尤其是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对今天的中国来说还远远不够。所以中国的金融发展阶段和美国完全不同,必须大力发展。转到自考易网www.studyez.com

其次,股票市场不仅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和政治状况的晴雨表,也是一个国家社会稳定最敏感的指标。面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尽管中国的机遇远大于灾难,但为什么中国人感觉身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股市暴跌一年,下跌速度远超美国。为什么中国国家经济发展是世界经济衰退沙漠中的绿洲,而中国股市却是世界股市下跌的重灾区?

从长远来看,股市的这种状态是极其有害的。首先,它将支持商业银行的社会融资,重复2005年高坏账率和系统性风险的旧做法。第二,股市低迷会对我们的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这种情况在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也会发生。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激活股市,可能导致金融业和其他行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进入恶性循环,陷入这场全球性的经济灾难。

显然,无论是从美国金融危机救市的角度,还是从中国自身需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角度,都应该从盘活股市、激活股市、鼓舞信心入手。从资本市场入手,抓住机遇。只要找到中国股市与美国股市不同的主要原因,对症下药,就能事半功倍地快速走出低迷。

第四,走出中国股市下跌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的误区

自去年6月65438+10月以来,中国股市的暴跌恰逢美国次贷危机导致海外股市下跌。股市下跌的偶然巧合,往往导致人们将中国股市下跌的原因与美国次贷危机联系起来,引发市场恐慌。转到自考易网www.studyez.com

但仔细分析一下今年中国股市连续暴跌的原因,和美国股市受次贷危机影响的下跌是有很大不同的。美国资本市场的衰落是由美国经济衰退、金融危机、次贷危机等一系列问题造成的。然而,这一时期中国股市的宏观经济是好的,上市公司的质量和微观绩效在股权分置改革后有了很大的提高。近两年业绩一直以50%的速度递增,根本不具备美股暴跌的任何基本面条件。同时,中国股市与美国股市体系没有直接关联,其风险也不能与a股市场直接挂钩。虽然两国股市的下跌表面上是信心不足造成的,但美国投资者的信心不足是市场本身的规律造成的。然而,投资者对中国缺乏信心是政策人为造成的。在中国,政策因素对股市的影响远大于市场本身。一年来,中国股市不仅跌幅与美国相当,而且跌幅比美国更大。不管美国股市涨还是跌,中国股市跌。到目前为止,美国股市的跌幅只有30%,而中国股市的跌幅超过了65%。所以一定要走出中国股市下跌是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的误区。中国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不是受美国的影响,而是有其特殊的内在原因。

五、导致股市下跌的首要因素是“大小非”和“大小限”

1,什么是“大小”?

“大小非”起源于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从历史上看,我国上市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表示暂时不流通非流通股,导致投资者高价入市。鉴于非流通股将进入流通状态,会带动流通股股价下跌,所以股改就是让非流通股通过对价获得流通权,在这个过程中,可能给流通股股东带来的损失由非流通股股东来补偿。在股改中,由于基本模式是由非流通股向流通股送股的模式,比如10送3股,即非流通股股东每持有流通股股东10股送3股。股份要约收购后,非流通股股东拥有流通权。考虑到非流通股股东放弃股份后尽快获得流通权的巨大市场压力,监管层颁布了爬行流通下的“锁一爬二”政策,即65,438+02个月后,上市公司总股本的5%可以流通,24个月后,65,438+00%可以流通,36个月后,65,438+000%可以流通。其中,持有公司总股本5%以上的非流通股股东称为“菲达”,持股5%以下的称为“肖飞”(肖飞12个月后可流通100%)。这就是所谓的“大小”。转到自考易网www.studyez.com

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始于2005年6月,到2006年底,1,360多家上市公司除1,000多家基本完成外,从已进行股改的公司整体情况来看,股份送出后,由于“锁一攀二”的原因,非流通股不能立即出售。所以股市呈现整体上涨,甚至达到6000点。但随着解禁的到来,“大小非”加速获得了“自由”,对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2.关于“尺寸限制”

“大小非”是指上市公司发起人持有的股份通常在上市时有三年的锁定期,即自上市之日起三年后方可流通。这种出售股票的流通权被称为“期限”。但上市前12个月内以增资扩股方式认购的股份,上市一年后可以流通,锁定期只有一年。这种出售股票的流通权被称为“小限制”。

目前市场上所谓的“大小非”是指2006年5月新老划断后出现的。所谓新旧分界,仅限于2006年5月18。之后新上市的都是流通股,不存在股权分置的问题。换句话说,一旦一年或三年的锁定期结束,这些股票就可以自动流出,而无需通过股改向股东送股。所以投资者在购买这类股票的时候,要考虑到这个风险。比如海外全流通背景下,股票IPO平均市盈率在8-12倍之间,价格相对较低。然而,中国股市发行的298只股票平均市盈率高达30倍。中国远洋(601919,股吧)最高市盈率甚至高于非流通股时期发行的市盈率。原因是我们没有大张旗鼓地宣传“新老划断”的重要时刻,告诉股民从2006年5月18日买入的股票已经全流通,一定要考虑一三年后自动流出的风险,不要在一级市场以这么高的价格买卖。但是因为这种公示几乎没有进行,所以可怜的股东还在不自觉地按照股权分置时的思维买股票。转到自考易网www.studyez.com

3.“大小非”和“大小限”的现实以及未来的巨大压力

2005年6月股改时,全国1300多家上市公司总股本约为4600亿股。2006年5月,新老股割据后,298只新发行股票中,“大小非”高达8000亿股,是“大小非”的1.51倍。“大小非”和“大小非”总量高达1.26万亿股,是18年两市形成的6000多亿流通股的两倍多。这些股票都是以一元左右的成本投入,与市场上十几元甚至几十元的IPO价格形成鲜明对比。即使股市跌到1000点,“大小非”仍有获利空间。

到目前为止,只发行了1100亿股,实际只卖出了213亿股。然后还有1.1.8万亿股非流通股解禁。解禁时间越来越紧迫,市场在下跌趋势中感受到了“大小非”的压力。“小限”也开始流出,2009年下半年“大限”开始流出的预期给市场带来很大压力。所以这是股市抬不起头的主要原因。转到自考易网www.studyez.com

无论这1.1.8万亿的限售股在现实中是否会流出,这都是投资者在考虑投资风险时的思路,因为现实中存在其流出的可能性。如果简单地得出股市跌得越多,限售股流出越少,认为“大小非”不是当前股市下跌的主要矛盾,那么就找不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

第六,大股东自锁降价解决限售股压力的零成本模式

如果能得出目前导致股市下跌的主要矛盾是“大小非”和“大小非”问题的结论,那么如果反思一系列拯救中国股市不跌的美国式救市政策,就会发现无论是减税、融资融券,还是注资回购,都没有对症下药。中国股市缺的不是钱导致的信心不足,而是政策导致的信心不足。因此,当前稳定中国股市的关键在于正视“大小非”和“大小非”问题。

目前,只要我们达成共识,认为“大小非”和“大小非”是导致中国股市下跌的主要因素,我们就迈出了关键的一步,离解决这个难题就不远了。因为从主观上来说,中国股票市场的有关各方,无论是监管者还是投资者,无论是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还是证券公司等中介机构,都期待着股票市场的双赢。客观地说,无论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宏观层面,还是上市公司业绩的微观层面,都具备股市上涨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

具体方式是:通过大股东自愿锁定限售股解禁后的流通底价,从简单的时间锁定到价格锁定,彻底解决限售股问题。转到自考易网www.studyez.com

1,大股东价格自锁是什么。所谓自愿价格锁定,是指上市公司大股东自愿将所持公司非流通股的减持价格锁定在预先设定的可转让底价。这个价格是指大股东自己预设的可以流通的最低价格,他持有的股份只有高于这个价格才能卖出,低于这个价格,他持有的股份会自动锁定,不会卖出。这个价格可以由上市公司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参考市场在3000-5000点时公司的股票价格来确定。假设某公司大股东的自锁可转让底价设定为15元,即持有的股份只有在15元以上才能卖出。若该股因其卖出而跌破15元,则自动锁定。

2.大股东自锁减持的程序。

(1)大股东提出自锁可转让底价的议案。根据《公司法》规定,任何持股5%以上的股东都可以提出议案,按照关联交易的法定程序进行表决。这个提案对保荐人来说是一种自我约束,符合小股东和整个公司的利益,也不用担心被否决,不存在法律上的障碍。

(2)议案通过后,应在媒体上公开披露,公开大股东自愿锁定的可转让底价。这项提案和股东大会上的其他提案一样,一旦通过就应该遵守。同时,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将检查执行情况。

(3)如果公司未来送股、转股,其可转让底价也会相应下移。

这个提议应该是由大股东发起,自愿提出,实现股市的双赢。其中,核心是大股东的自愿价格锁定。

3、相应的配套措施

具体措施可以是:充分利用我国上市公司的垄断地位,SASAC可以倡导近860家国有上市公司支持上市公司大股东的流通底价自锁。而800多家民营上市公司可以由证券业协会倡导和协调。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证监会只需要优先考虑那些已经通过大股东可转让底价议案的上市公司。转到自考易网www.studyez.com

4.上市公司大股东实施本计划的可行性。

目前中国股市跌到现在的水平,不仅失去了功能,也无法实现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功能和增值功能。这是一个双输的局面。从笔者与十几家上市公司大股东的接触来看,他们都愿意通过可流通底价的自锁将这一信息明确给市场投资者,以打消非流通股随时流通的疑虑,实现其股价的上涨。同样,很多上市公司的老总对自己的公司很有信心,但在目前的市场地位下却无能为力。因此,只要稍加引导,有关各方就可以在这个问题上达成共识,因为这符合共同利益。可协商的底价是可以实现的。目前也有公司发布过类似信息,但由于没有群体效应,声音较弱,没有对市场整体下跌起到作用。

5.这种做法和股改不一样。

要推动这样的改革措施,需要做两个解释:第一,上市公司可转让底价的自锁,绝不是二次股改。首先,这一措施是大股东自愿提出的,不存在政府相关部门强制执行的问题。其次,可转让底价的确定是3000-5000之间的上市公司大股东根据自身条件自愿做出的,不存在外部强加的、统一的价格管制。如果可转让底价定得低,其股价就会低;如果可转让底价定得高,其股价就会高。因为不到那个点,投资者对公司大股东的减持没有任何怀疑。第二,大股东可转让底价的自锁是一种价格约束,而不是“锁一攀二”那样的时间约束,风险是滞后的。

笔者认为,如果这种自愿锁定的提议是群体行为,而不仅仅是个人行为,就可以化解限售股的系统性风险,激发市场信心。

6.推出这项措施的时机是关键。

虽然长达一年的股市下跌的负面效应已经开始在上市公司中显现,但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宏观经济和微观业绩整体上没有恶化,我们仍然可以通过调整和实施大股东可转让底价自锁措施来发挥作用。如果拖到明年,一旦市场和上市公司进入恶性循环,即使有好的措施,也是无计可施。所以今年四季度是我们通过政策措施扭转股市持续低迷的关键。

七、异船互助,首选战港。

我们应该履行大国责任,承诺与发达国家共渡难关。一个创新的思路,就是在世界资本市场普遍下跌的过程中,找到一个有利的亮点。让它肩负起资本市场复苏的使命。而这个,就中国而言,首选战,最合适的地方就是香港。

香港市场60%的上市公司都是来自内地的h股公司和红筹公司,香港的经济主要靠内地支撑。但是,在金融体系和货币制度方面,香港与美国的货币金融体系是完全融合的。如果说次贷危机在内地市场相对独立的背景下仍然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主要是从香港传导过来的。所以搞活香港这个棋子,对外可以带动美国等国家的资本市场,对内可以和a股产生良性互动,而不是通过这个管道把海外风险转嫁给中国。

具体措施可以使中投公司将战略重心从美国转移到香港,守住香港的最前沿,用过多的外汇储备吸纳香港h股,从而围魏救赵。现在只要中国能投资到国际资本市场的任何一个地方,都会产生巴菲特效应,中国之手可以鼓舞世界的信心。通过占领香港这个桥头堡,既承担了大国责任,答应了美国的帮助,又达到了一石四鸟的目的:一是购买h股,化解外汇储备过多的风险。第二,这个时候买入很有投资价值的h股,卖出美元,回购国内基础产业的股权,可以保值增值。第三,香港市场将走向美国,与中国内地对接。我们在香港投资,宣传香港等于从外面帮助美国。第四,香港h股对a股有正向拉动作用,通过守住这个桥头堡,堵住了外部金融危机传入中国内地的恐慌性通道,会导致信心丧失。

购买h股是香港资本市场帮助海外资本市场的措施。对外,可以刺激其他海外市场的复苏。毕竟全世界下沉的资本市场都有一个地方——香港,有希望的地方。对内,不仅美国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不再传导到a股市场,h股的复苏也可以带动a股的上涨。打好香港战役,迈出了振兴大局的重要一步。

总之,抓住这个让中国历史性崛起的大好时机,关键是激活内地a股市场,在香港这个桥头堡回购h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