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如何衰落的

影响唐朝衰落的因素

1,安史之乱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是一场严重的社会动乱,它几乎摧毁了唐力政权,给社会经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安史之乱成为唐朝历史的转折点。叛乱之前,是唐朝的鼎盛时期。叛乱之后,唐朝进入衰落阶段,最终走向灭亡。安史之乱中的“安”和“史”,指的是安禄山和史思明,两人都是少数民族的将领,也是我们唐朝的使臣。

《节度使》最早定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目的是用固定的军区加强唐朝的防御力量。起初,我们的特使有权管理镇上的军事调度和农场事务。后来逐渐集军政财权于一身,还掌管地方事务,权力很大。

玄宗晚年,一个人被任命为我们的驻多镇大使,大部分军队被安排在我们这个地区。当时全国士兵总数为57万,而边防军则高达49万。中央势力空虚,地方势力过大,为我们这个时代发动叛乱创造了条件。

安禄山乘势而起,发动叛乱。安禄山是居住在辽宁省朝阳市的胡人。据说他的祖先是从伊朗移民过来的。安禄山通晓多国语言,年轻时在边境市场充当突厥与唐朝的中间人。安禄山贿赂使臣,奉承皇帝,深得玄宗信任,于是升官封爵。

到天宝十年(751),安禄山已经成为平陆、范阳、河东的使臣,掌握了河北、辽西、山西的军政财权,有了称霸一方的实力。安禄山起兵之前,根本没有受到玄宗的怀疑。即使安禄山在天宝十四年就已经暴露了谋反的蛛丝马迹,但自信的玄宗也说:“安禄山向我倾诉,肯定不会谋反!”

安禄山在安抚玄宗的同时,也在马不停蹄地为叛乱做准备。他大规模建城,从同为罗、、契丹等地募集八千人组成自己的卫队,并大量购买马匹,囤积粮草,购置武器。天宝十四年二月,获准将自己辖区内的32名将领替换为汉将。至此,安禄山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由于安禄山与宰相杨不和,害怕朝廷先发制人,于是在同年11月9日,以讨好杨为名发动叛乱。

至德二年(757年)正月,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甘源二年(759),三月,外交部杀史思明、安庆绪,自称大衍皇帝。商元二年(761)三月,史思明被其子史朝义所杀。叛军内部的明争暗斗为唐军平叛创造了有利条件。

肃宗即位后,任命郭子仪、李光弼等将领平叛,收复失地。另一方面迅速从河西、北庭、安溪调兵增援我军。此外,肃宗还从回鹘、于阗、西域等少数民族政权中借来士兵参加战斗。在起义军控制的地区,如河北,由于起义军的残酷统治,人民自发组织起来反抗安、史的统治。

宝应元年(762),安史之乱已是山穷水尽。当年正月,石朝义逃到范阳,守将不肯收留,自杀身亡。历时七年的安史之乱被平定了。

2、缓冲区政权

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割据。这是因为参加平叛的将领几乎都被唐政府授予了节度使的称号,大军区在内地广泛建立,使得节度使的制度得以在更大范围内实行,这就为藩镇割据创造了条件。此外,大部分参与叛乱的将军和士兵仍然存在。他们虽然投降了,但是分裂主义思想依然根深蒂固,朝廷没有力量去消灭他们,只能安抚他们,期待他们改过自新。

部分藩镇能听从中央指挥,但有相当一部分藩镇存在不同程度的割据,其中平陆、承德、威博割据最强,被称为“和硕三镇”。在这些缓冲区,我们的时代使父亲能够死去,儿子能够成功,建立自己的家庭,财政独立,控制军队。然而,各缓冲区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经常爆发战争,使国家陷入长期战乱。

唐末藩镇割据是唐朝衰落的重要原因。因为藩镇自给自足,中央政府变得软弱。几次试图削弱藩镇,不仅没有达到目的,而且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国家再也无力与藩镇抗衡。与中央势力的衰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藩镇势力越来越强大,藩镇割据更加不可控制。唐朝中央政府也只能听之任之,仅靠几个直接控制的地区很难维持“大唐帝国”的统治。

3.太监当家

唐代宦官的势力从唐玄宗时期开始壮大。唐初,唐太宗规定宦官最高等级为四级官员;宦官不允许参与政事,只负责守卫,打扫卫生,后宫饮食等等。到玄宗时,宦官开始统兵,并被允许拥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头衔的官职。安史之乱后宦官势力确实猖獗。

苏宗、戴宗王朝的李因战功卓著,被皇帝赋予了很大的权力,手握皇军。他还是宗时也被尊为“尊父”,朝鲜所有重大问题都奉命与他商议。他曾狂妄地对戴宗说:“皇上只管坐在殿里,外面的事我都管。”

虽然后来李被戴宗处死,但另一名宦官程因杀了李而受到皇帝重用,继续掌权。到了德宗时代,宦官掌管着苏威帝的中央皇军。咸宗朝正式建立唐朝,以宦官为官,参与国家的政治事务,中书和门阀的权力被他夺取。

在宦官与官僚文人的斗争中,士大夫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但他们的实力与宦官相差甚远,所以他们打击宦官、恢复皇权的努力都失败了。更有甚者,这种斗争极大地消耗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国家正常的政治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地方割据势力更加有恃无恐,唐朝政权的统治已经处于动荡之中。

4、门阀党的斗争

封建士大夫的党争是中国古代官场的顽疾。唐代还出现了派系斗争,成为当时政治生活中的一大问题,对其衰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朋党之争是继南衙、北司之争后的又一次统治阶级内部斗争,而且旷日持久,震惊朝野,破坏正常的议事和施政程序,扰乱皇帝大政方针的制定。再加上各方为了各自的利益,对内宦官,对外诸侯相勾,使三股势力深深地卷入了唐朝的政治生活。大臣们只知道互相竞争,而忽略了国家的未来。这样的国家怎么可能不亡?

5.农民起义

唐朝后期,由于中央政府与藩镇连年战乱,向民间增加赋役,当权宦官更加肆无忌惮地欺压百姓,强占土地,勒索钱财,引起民众的极大不满,反抗斗争此起彼伏。到了宗彝、熙宗时期,连年自然灾害造成粮食产量锐减,人民生活困苦,但朝廷还是发了附加税。于是,唐朝末年爆发了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农民起义。起义的领导者是王献之和黄巢。

甘符二年(875年)起义爆发。王献之和黄巢先后起义,后又并肩作战。他们的活动主要在今天的山东、河南和湖北。不久,王与黄分兵厮杀。服役五年后(878年),王献之战死,他的追随者逃到黄巢。黄巢成了起义军的最高领袖。至此,黄巢决定东征洛阳,唐朝派兵驳回了黄巢的计划。

后来,黄巢率军到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安徽等地发展壮大农民起义军。光明元年(880)七月,黄巢利用淮南使高骈对中央有所怀疑,又惧怕起义军的形势,迅速渡江北上。同年6月165438+10月占领东都洛阳,65438年2月攻打长安,唐僖宗逃往成都。

这场农民战争对垂死的唐朝造成了致命的打击,唐朝的统治崩溃了。倒戈投降的朱温成为晚唐的政治人物。三年后(903年),朱温将内务部的数百名宦官全部杀死,出国的宦官也被就地处决,宦官专权局面结束。天佑四年(907),朱温弃自立,改国号梁,定都开封。唐朝灭亡了。

扩展数据:

唐朝(公元618-公元907年)是隋朝之后的统一王朝,共21个皇帝,享国289年。它也被称为,因为皇室姓李,被认为是中国最强大的时代之一。

隋朝末年,天下齐。公元617年,唐太公李渊晋阳揭竿而起,次年在长安称帝。唐太宗继位后倡导贞节之治。唐高宗继承贞观遗志,首创“永徽之治”。690年,武则天以周朝为唐朝,705年,龙革命后,唐中宗恢复唐朝国号。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开创了万国来朝,四夷侍奉的盛世新世纪。

天宝末,全国人口达8000万。安史之乱后,藩属和宦官势力逐渐衰落,中后期由唐宪宗元和中兴、唐武宗会昌中兴、唐玄宗大中复兴。878年,黄巢起义爆发,摧毁了唐朝的基础。907年,朱温篡唐,唐朝灭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

唐朝是最大的,也是唯一一个没有长城的统一中原王朝。唐朝的疆域在西部和北部都超出了近代中国的疆域。唐朝东突、薛延陀攻灭后,天帝被四夷各族尊为天可汗,并利用羁縻制度征召突厥、回鹘、铁勒、契丹、漠洪、石维等进攻敌国,让南诏、新罗、渤海、日本等诸侯国学习自己的文化和制度。?

唐代科技、文化、经济、艺术多元化,涌现出一大批诗书画名家,如诗人李白、诗人杜甫、诗人白居易、书法家颜真卿、画家吴道子和李思训、音乐家李龟年等。唐朝接受国内外各民族交流学习,形成了开放的国际文化。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声名远播海外,与亚欧各国都有交往。唐朝以后,许多海外人士称中国为唐人。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唐朝(中国历史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