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柘寺和戒台寺在哪里?

北京的寺庙建筑很多,但很少有人不知道潭柘寺和戒台寺。潭柘寺历史悠久,建筑规模宏大,居北京现存寺庙之首。素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之称。戒台寺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规制很高,规模居全国之首。由此,潭柘寺和戒台寺久负盛名。

潭柘寺位于北京市西门头沟区潭柘山山腰,九峰环抱,距北京45公里。该寺始建于晋代,原名卡夫卡寺,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到了唐代,改名龙泉寺;金朝称大满举戟;到了明代,改名为《卡夫卡集》;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更名为云岫寺。潭柘寺是寺庙的俗称,因寺后龙泉和山中柘树而得名,流传最广。潭柘寺历经多个朝代的改扩建,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遗存。该寺占地6.8公顷,大殿宏伟,环境幽雅,景色优美,令游人流连忘返。

潭柘寺的建筑可分为中路、东路、西路三部分。其中,由南向北的路线为牌楼、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寺、毗卢阁;东路有方丈、延庆亭、刘备殿、佛塔、地藏王殿、童渊殿、千古里宁、万岁宫、太后宫。这部分由四合院式建筑组成,万岁宫和皇太后宫是清朝皇帝的宫殿。西路是冷烟坛、谭洁、观音殿、龙王殿、祠堂、大悲坛、写经室,都是寺庙式建筑。潭柘寺后山,有龙潭。寺外有安乐延寿殿、王铭殿、协信殿、西观音洞和上下佛塔。

潭柘寺以池塘和柘树闻名,但现在山上的柘树已经不多了。庙前牌楼西侧有几棵柘树,留作游人观赏。柘树属于桑科。其叶能养蚕,夏季开花,雌雄异株。它的果实可以食用,也可以用来酿酒。它的树皮和根可以入药。它的木材坚硬而珍贵。以前潭柘山上有很多柘树,现在基本都消失了。主要景点如下:

山门:大门的前额刻有“建造云岫神庙”的字样。

天王殿:进入山门后的第一个殿堂。寺庙中央是弥勒佛,两侧是四个大金刚,他身后是韦陀菩萨。弥勒佛是古梵文的音译,意为慈师。弥勒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弟子。

大雄宝殿:是寺内最大的大殿,连两边的建筑都铺上了黄色的琉璃瓦和绿色的镶边。庙前挂着两块牌匾。上匾为赵朴初题写的“大雄宝殿”,下匾为乾隆皇帝题写的“福海珍珠轮”。大雄宝殿大脊两端,有一个玻璃大吻,吻上系着黄色的镀金带子,据说是康熙皇帝赐的。

佩鲁格:它是中轴线上最高的建筑,有两层,两边有自动扶梯通往楼上。高15米,俯瞰全寺山色。毗卢阁下供奉五神:右手第一位是西方阿弥陀佛,智慧之神;第二尊是北方非空成就佛,是主宰事业的神;中间是达摩佛,名为毗卢真纳,意为如来。第四个是东方的佛(chǔ),意识之神;第五尊是南生佛,主是福德。关于潭柘寺的历史,有一些史料、碑刻和出土文物。

刘备亭:位于宫院内的东路,是一组独特的古建筑群。又名易婷。亭子的横匾“一亭”是甘龙的书法。亭基中有汉白玉雕成的水道,北似虎头,南似龙头。水道宽度约为10 cm。导流泉进入槽后,水从曲折的槽中流出。如果把玻璃杯放在水槽里,它会随着水漂流,这样人们无论坐在哪里都可以用它喝水。这种饮水方法是由汉魏时期的“曲水行云流水”习俗演变而来的。北京有四个刘备馆。除了潭柘寺,中南海的中海岸叫流水印,恭王府的崔晋花园里还有一个,故宫的宁寿宫花园里有罗比阁。

谭洁:它是出家的和尚受戒的地方,也被称为戒台寺。寺内的环形祭坛是白色大理石制成的针形祭坛,上面放置着一尊木刻的释迦牟尼雕像,这是寺内唯一的木制雕像。这个寺庙的住持主要是和尚(也叫和尚)受戒的地方。

观音寺:是西路建筑之一,也是整个寺庙建筑的最高点。寺内有一尊观音菩萨像(观音原为观音,因唐太宗李世民忌讳,故称观音)。寺前有清乾隆皇帝题写的“连洁慈航”横匾,有元世祖忽必烈之女妙言公主的拜砖。妙言公主信佛,在此出家。她每天都去寺庙朝拜。很久,一块砖立着,脚印有30厘米深。1592年,明朝万历年间的孝定太后曾将此砖带回宫中享用,后送回殿中。因为原来的砖块已经被毁坏了,所以现在作为复制品展出。

御树:毗卢阁前有两棵高大的银杏树,东边的御树,西边的王树。大约30米高,需要6个人才能拥抱。它在辽代已经种植了一千多年。相传御树的名字是乾隆皇帝命名的。后来,在西边,在御树的对面,又种了一棵汪裴树。据说清朝皇帝每次登基,这棵树都会从根部长出一根新茎,因此得名汪裴树。

文殊殿:位于观音殿东侧,殿内有一尊千手千眼的佛像。佛像有四个头,10个面(正面四个,左右三个),40个臂,正面六个大臂,两侧各16个小臂。每只手拿一件乐器,手上刻着眼睛,非常漂亮。

玉竹林:潭柘寺的玉竹林很奇怪。它的竹子从下到上每隔一段就有一条黄绿色的垂直线。人们称绿黄线为“镶金碧玉”。黄杆和绿线是“金镶玉”,有人称之为“金线垂绿”。

龙王殿:此殿位于观音殿西侧。大厅游廊下挂着一条1.5米长,重约75公斤的石鱼。它是清朝康熙年间制造的。原作在文革中被“四老经典”毁了,现在是复制品。

塔院:在庙前分为上下两部分。共有72座佛塔,建于晋代至清代不同年代,时代不同,风格各异,兼具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龙潭:龙潭位于云峰下的寺后,距寺约1 km。昔日,池塘里的泉水清澈透明,流水不断,如今却干涸了。从潭柘寺到龙潭,沿途有观音阁、解心阁、海禅石、夏衍寺。

万岁宫:它位于刘备馆的东面,馆的南面是太后宫。乾隆皇帝每次去寺庙都住在这里。还有一个乾隆御座。

戒台寺戒台寺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马鞍山脚下,占地4.3公顷,距北京市区35公里。它是北京西部另一个著名的寺庙建筑。

叫戒台,肯定和戒有关。是的,戒台寺有中国最大的戒台寺。与环台一同出现的还有杭州肇庆寺和福建泉州开元寺的环台,被称为中国三大环台。所谓戒台,是指佛教寺院传授佛教戒律的地方。戒律是佛教徒的生活准则,一旦受戒,就不允许违背。佛教徒称为“三大戒律”,分为三类:米沙戒律、比丘戒律、菩萨戒律,代表三个规格和等级。有65,438+00条米沙戒律。和尚有250条戒律。菩萨戒律分为10和48光。戒台寺拥有中国最大的戒台寺,是中国佛教实行最高戒律——菩萨戒律的地方。

戒台寺现存的环台高3.5米,呈方形,由汉白玉雕成。基座分为三层。环台上有莲花座、释迦牟尼像、10沉香椅。在环形平台周围有数百个环形神。现存的环台是明代遗物,周围雕刻有莲花花瓣、祥云等图案。平台上的10沉香木椅是当时受戒时三司七证的坐位。

京西戒台寺始建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古称聚慧寺,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辽代咸雍五年(1069),高僧法君来此开坛讲经,并在寺内建大圈台,故名戒台寺或谭洁寺。该寺毁于五代,明代重建,改名万寿寺。明英宗时,如来大师奉命在此说“戒”,于是忘了庙的原名,流传下来“戒坛”或“戒台寺”之名。清代康乾年间,该寺多次修缮扩建,现存建筑多为当时所建。

戒台寺整体建筑布局为西朝东。其南轴线上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千佛阁、三仙殿、九仙殿,大雄宝殿为正殿。北轴线上有明王殿、戒台殿、五百罗汉殿和财神庙。它的主要吸引力在于:

大雄宝殿:里面有悉达多乔达摩和十八罗汉的雕像。

千佛阁:原上下两层如千余座,故称千佛阁。现在只剩下庙基了。“文革”期间,戒台寺内的佛像作为“四旧”被破坏,上世纪80年代戒台寺修缮时才得以重建。经北京市领导批准,千佛阁因危险被拆除,在1964。所以重建神像的时候,千佛阁不在其中。

观音寺:观音寺前白玉石的栏杆上有非常生动的石狮子。

墓塔:戒台寺大雄宝殿北有两座辽代砖塔,分别是法君和尚的幔塔和墓塔;寺内还有岳泉僧墓塔,原本在寺外,因为岳泉曾在寺内担任住持。清末,寺中住持将塔移至寺中。出寺门向西,极乐峰下有明代马鞍山护国塔;还有明代修建的鹅头禅师塔。

和尚墓园:位于寺东,有碑有墓,松林幽静。

牡丹园:位于千佛阁与戒台阁之间,是一座江南风格的四合院建筑。乾隆曾经带他的皇后来这里避暑。

极乐峰:位于戒台寺后,有太古洞、华阳洞、庞涓洞等。这是一个溶洞。古人称之为“奇峰,诱人于树。”

故宫五松:关于潭柘寺和戒台寺的评论,古人曾说“潭柘寺以春胜,故宫以松命名”。戒台寺名散。它有什么特点?这就是:“树是一种状态,与创造竞争是聪明的。”寺内松树有活动松、自由松、卧龙松、九龙松、宝塔松,称为戒台五松。每棵松树都有自己的特点。以活动松为例。这棵松树高9米,“拉一枝动全冠”。若受风袭,声如天籁,故名动松。如果你来这里旅游,不妨亲自见证一下捷泰吴淞的魅力。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写过一首七言律诗《望坛一眼》:“云满山时,谁鸣钟,马头不西来。也就是说,这就像一场梦,固边还欠松环。”可见捷泰吴淞的名气由来已久(见图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