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犁的历史意义

恩格斯指出:“对大多数国家来说,铁工具是最后过渡到农业的必要前提。铁为农业提供了犁,犁完成了重大变革。”[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

铁犁牛耕使古代松辽地区的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特别是汉代的铁犁,影响了中国两千年的古代农业。

1,铁犁的使用已经非常广泛了。

汉朝时,统治者非常重视农业的发现和铁力、牛耕的推广。据考古发掘,从北到南,辽宁、山西、内蒙古、河北、山东、河南、安徽、宁夏、陕西、四川、甘肃、新疆、江苏、福建、贵州、云南等地均有铁犁或其零件发现,出土铁犁或其零件数百件。只有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区,当时“地广人急,饭汤鱼吃,或火耕水”,没有使用铁犁的痕迹,而主要使用铁口或全铁?、铲子等。

2、铁犁的进步与定型。

汉代铁犁的进步和规格主要体现在以下五点:1。全铁犁称为全铁犁,坚固耐用;2.犁口削尖,角度缩小到90度以下,锋利适用;3.规格定型,犁头因需要不同分为大中小,形状也因需要不同;4.皇冠犁铧,用于风沙地区的犁铧,铁犁铧皇冠较多。其形状类似于战国时期的“V”形犁,保护犁铧的刀片,可随时更换;5.犁铧耕地。犁上装有犁壁,方便翻土起垄,省力又省力。

以上不同类型的铁犁及零件的典型图片被选入《中国农业机械图集》。如1955年辽宁辽阳三道壕出土的《辽阳铁犁》(卷一,155页)。为西汉遗物,底长40厘米,背宽42厘米,背高13厘米。该模型用于模拟耕作沙土和疏松土壤的试耕。拖拉机Ferguson 165用于牵引,一人用于辅助犁地。用弹簧张力计测量张力。穿入深度为15.5 cm,平均拉力约为60 kg,速度约为0.5 m/s,据此,这种大型铁犁如果由壮牛(黑色或黄色)或公牛(未阉割的公牛)驮着,可以继续工作(两小时内)。元代王镇的农书记载了什么?华,“其制常华,?也被称为。在田里挖沟、割地的地方,又是一种箭犁。你会用这个吗?犁的底部是轮胎,锻铁是刀片,犁轴贯穿横木。两个人撑起来,能让好几头牛走路。犁深了,一回去就成了大沟。”花花及其应用类似于西汉辽阳铁犁。

汉代中犁的底长和背宽约为30厘米,小犁的底长和背宽约为20厘米。这两种铁犁多用于田间作业。上述三种类型的犁一直使用到现代拖拉机或现代手扶犁普及。

3.犁架的科学性和驮两头牛的必要性。

雷迪农具的结构很简单,除了头和刃,只要有一个共用的木柄就行。然而,犁就不同了。由牛、马等大型牲畜驱动,需要配备更复杂有用的犁架。一般犁架要有四个主要部分,即扶手(犁尖)、犁床(犁底)、犁轴和犁箭,汉代的犁架有四个部分。在陕西平陆枣园村、甘肃武威磨嘴子、江苏遂宁双沟、内蒙古米脂和绥德、山东袁宏道和黄家岭、山东藤县、广东佛山石兰等地发现的汉代壁画、牛耕画像和木陶模型,都生动地反映了这种情况。到了唐朝,陆龟蒙写了《雷吉经》,说江东用的是一种有十一个部分的屈原犁。研究人员似乎夸大了它的优势。根据现有资料,这种铁在唐宋时期很少使用。敦煌壁画只有一例,却被两头牛驮着。单双长直轴的使用占绝大多数。只是到了明清时期,曲园里才逐渐普及。那时候这两头牛还在广泛使用。

两头黄牛之所以生命力这么强,是因为这种耕作方式适合当时使用的牵引条件。根据今天的科学实验,一头壮牛正常持久的牵引力约为80至100公斤,一匹壮马为30至40公斤。在汉代,公牛是农耕的主要牵引力,有时也会用到马。用牛和马的时候,用两头牛驮着比较合适。关于这件事,除了牛耕图画在上述壁画和画像石上的生动反映外,文献中也有许多记载。比如《汉代吃货史》说:“(替代法)用一联犁,两头牛,三个人。”崔?《论政治》说:“今辽东耕田,...用两头牛,两个人牵着,一个人会犁地。”也有一些用牛犁地的例子,但都是用直轴。如上述武威木嘴子木牛犁模型、广东佛山陶水田模型、牛耕藤县袁宏道画像石等。此外,《说文解字》、《牛补》等文献记载说:?,两壁耕也。朱端说:“这意味着一个领域里有两个牛耕,一个来自东方,一个来自西方。”但在汉代,一牛耕田的例子并不多。还有一种情况需要指出,那就是从选材和工艺上来说,直轴比曲轴更容易制作。从性能上来说,弯轴相比直轴优势并不突出。因此,直到明清时期,牛二的背负仍与直轴相结合,备受瞩目。

总之,铁犁的发明、应用和发展凝聚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上其他发明家的心血,显示了他们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