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团结的历史故事

1.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汉、满、蒙等各族军人相互支援,并肩战斗,争取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1841 65438+10月初,英军发动奇袭,攻占了大郊、沙角的要塞。土家族将领陈连生、陈父子,以及600多名土家族苗族守台官兵,均壮烈牺牲。

在近代中国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中,陈连生是第一位为国捐躯的少数民族将军。1842年7月,英军攻打镇江,副都督海陵(满族)率满蒙汉将士4000余人拼死一战,因实力悬殊而全部战死。

恩格斯在赞扬镇江守军的英雄气概时指出:“如果这些侵略者在各处都遇到同样的抵抗,他们就永远到不了南京。”定海三将之一的郑(回族)和两江总督于谦(蒙古族)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少数民族将领。

更多的汉人将领为国捐躯。这说明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神圣事业。在此后的其他几场重大反侵略战争中,如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战争等,都有各族军人活跃,也有各族军人流血牺牲。

特别是台湾省各族人民,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多次抗击外国侵略者。1894-1895年的中日战争以中国被迫签署《马关条约》而结束。

台湾省各族人民得知清政府将台湾省割让给日本时,“忽闻其声,若半夜忽闻惊雷,皆惊得面无人色,互相告状,聚于城中,日夜哭泣,达四野。”

他们纷纷举行罢工,抗议清政府的卖国行为。在保卫台湾省的战斗中,台湾省各族人民不畏强暴,与日军三个现代化师团和一支海军舰队作战65,438+000余次,死伤日军32,000余人,直至因弹尽粮绝而失败。台湾省各族人民谱写了保卫祖国神圣领土的可歌可泣的一页。

2.丁原二年(前115),随乌孙使者从张骞出使长安回国,报告汉朝盛世,更加坚定了乌孙王坤默对汉朝的信任。

他又派使者到长安,表达了对商纣妃的心愿,作为坤弟,要求与韩成亲。元丰六年(105),汉武帝将江都王刘简的女儿Xi君许配给昆莫为妃,赐她一骑一衣,侍奉百官。

西君死后,汉朝将楚王刘鹗的女儿游杰公主嫁给了乌孙王岑。这两次联姻对巩固汉与乌孙的友好关系,使乌孙成为汉西牵制匈奴的重要力量,发展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王昭君,本名明,是昭君。西晋时,为避讳司马昭,改名为明君。生于西汉末年兴山县(今湖北省秭归县)。由于他的聪明和美丽,汉武帝和袁进入皇宫召见。

西汉后期,汉朝和匈奴停止了长期的战争,恢复了血缘关系。汉元帝景宁元年(公元前33年),西汉同意匈奴人呼韩邪单于的请求,同意王昭君出塞成亲。从此出现了汉匈和解、民族和睦的局面,为历代人民所称道。

王昭君不顾边塞的荒凉,不顾北方的寒冷,不顾毡帐的痛苦,主动请缨去边塞,嫁给外族人,表现出了一个弱女子的非凡胆识和勇气。昭君出长城亲亲,对当时的中匈两国来说都是一件政治大事。

昭君出塞60年,汉匈和睦相处60年,包括呼和浩特在内的整个漠南和平发展60年,牛马布耶人民繁衍生息。历经战乱后享受了60年和平生活的汉匈各族人民深爱着王昭君。

根据民间传说,昭君是天上的仙女,嫁给了呼韩邪单于。到了边塞,她和呼韩邪单于走到黑河边上,只见北风呼啸,飞沙走石,部队无法前进。昭君缓缓地弹着她背着的琵琶,忽然风不叫了,彩霞升上天空,云气弥漫,地下冰雪融化,万物复苏。

过了一会儿,地上长满了新鲜的青草和绚丽的野花。远处的阴山变绿了,近处的黑水澄清了。无数的云雀、布谷鸟和喜鹊也飞了进来,在她(他)的头顶盘旋歌唱。可汗和匈奴人非常高兴,他们在黑水的边缘定居下来。

后来,王昭君和可汗走遍了阴山丘陵和大漠南北。昭君所到之处,水草丰美,人丁兴旺。没有水的地方,赵君一弹琵琶,地上就会出现一条玉带般的小河和片片绿草。昭君还从一个漂亮的锦囊里取出五谷种子,撒在地下,于是就种出了五谷作物。

昭君一死,远近的农牧民都赶来参加葬礼。他们用衣服把昭君墓盖起来,一包一包地修建。传说昭君墓一日三变,如晨前、午钟、枞。也就是说,昭君墓早上像山峰,中午像鼎钟,黄昏像鸡枞(蘑菇的一种锥形植物)。

王昭君是民族团结和友谊的象征,她的功绩为后人所敬仰。

4.古时候,有一个勤劳聪明的老猎人,家里有三个儿子。这三个儿子经常为小事吵架打架,平时也很懒。他们看不起除了自己以外的所有人,所有人都认为自己最有能力。

两个儿子打架,另一个儿子不但不劝架,还在一旁看热闹。家里一塌糊涂,生活越来越艰难。老猎人常常摇头叹息:真是造孽,养了三个儿子,不争气,照顾不好自己。你怎么能这样生活?

老猎人决定想办法教育他们。他先让三个儿子各折一根筷子,三兄弟轻轻一折就断了。老猎人又让他们每人折一捆筷子,三兄弟用尽全身力气,脸红了,但还是不停地折。

老猎人意味深长地说:“就像你刚才叠筷子一样,你们三兄弟谁都认不出来。如果团结起来,就像一捆筷子。如果你们都认为自己很了不起,那你们就没什么本事了。”

三兄弟明白了叠筷子的道理。从那以后,他们团结友好,互相帮助,一起工作,幸福地生活着。

5.唐朝时,郭子仪和李光弼在北方节度使孙安手下当副将,有一天他们之间发生了矛盾。之后见面就很少说话了。

后来杨帆搞安史之乱,朝廷把郭子仪提拔到我们北方的位置上,让郭子仪成了李光弼的顶头上司,然后朝廷又让郭子仪领兵平定安史之乱。

李光弼觉得自己的处境很危险。他害怕郭子仪会影响到他的整个家庭,所以他去郭子仪赔罪,并说:“我过去做的不好。这是非常错误的。请不要记得自己是反派。你想怎么惩罚我都行,只要你让我父母和家人放心……”

事实上,郭子仪根本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李光弼说这话的时候,赶紧从座位上下来,抱住他说:“你说哪里?为什么我是这么小家子气的人?再说我也有错,也不能全怪你们...现在,国家动荡不安,我们应该紧密团结,共同对敌。”

从那以后,两个人消除了分歧,他们在研究上有了一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