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挖掘冀州古文化,发展衡水文化产业?
擦亮名片,突出文化细节
冀州历史悠久。黄帝分九州时,冀州是其中之一。大禹治水后,重新划野,分州,使纪为“九州之首”。自汉代以来,冀州一直是州、郡、县级行政公署,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冀州自古以来儒风鼎盛,人杰地灵。“勤劳”的孙敬,北魏的改革家冯巴、,北京全聚德烤鸭店的创始人杨,都是冀州人的杰出代表。“冀州八景”如紫霞、春水清、开元晚钟、长堤雨等,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杨洋冀州,宏远大陆,川源绕燕,控雁栖”成为冀州地域、历史、人文特色的真实写照。
随着文化作用的日益凸显,为充分发掘当地历史人物和传说,冀州市专门组织人员,采取座谈会、查阅档案等多种形式,特邀省内外文化名人、专家学者开展“九州之首”文化理论研讨会,权威认证古冀州的历史地位,深入挖掘古冀州优秀传统文化,系统总结古冀州独特的精神理念。
在保护古冀州历史文化遗产的前提下,恢复古冀州风貌是冀州城市规划的一大亮点。其中,在衡水湖的开发利用上,拟规划40平方公里的古冀州历史文化旅游区,包括环湖自然生态旅游、冀州古城历史文化旅游、古城度假旅游区、咸丰冀州八景修复等,涉及20多个景点和景区。
“桃花浪生于春,夜有雨,夜有晴。”用不了多久,长堤雨的美景又会出现在人们面前。
追溯历史,定位精神坐标
“大禹治水,划野州,促进天下安定,古代冀州还是帝都之地,尧、舜、禹三代皇帝都在冀州,被誉为‘天下之邦,天子之都’。古代九州影响深远,凝聚了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情结,锻造了冀州人民的精神特质,是近代冀州繁荣的深层原因。文化的发展反哺了经济的发展。”
“自汉代以来,新都(古代冀州的称号)一直是当地的教育中心,是文人辈出的地方。冀州教育最有特色的是书院。明代,这座城市有三所书院。清代有州学、社学、志愿学三派,学风浓厚。民国时期,第十四省立中学和第六省立师范学校都设在冀州,以孙敬为代表,“头上悬着,埋头苦干”,体现了人民尊重教育、重视教育的精神。”
“北燕国君洪峰,北魏改革家冯太后,体现了古冀州人民的自强和大气!”
北京全聚德烤鸭店创始人杨、天津金记鞋油创始人傅秀山等。,都继承了尊商为先的精神。”
冀州地球文明的硝烟已经延续了几千年。散落在冀州各地的灿烂群星的各种自然人文、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上历经沉浮,是古代冀州文化的摇篮。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了“敬商、谦让、自强、争先”的“九州第一”精神,成为冀州跨越式发展的不竭动力。
文化支撑,助推城市进步
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近年来冀州市大力发展旅游业。对赤库林寺、兵法城等景点进行升级改造,适时启动旧城改造,恢复古冀州原有景点。同时,碧水湾酒店、集宝斋博物馆、滨湖大道、沂水路...崭新的景点和一批批高品位的旅游设施不断酝酿、审批和建设。冀州正在全力打造冀东南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滨湖文化城”,把城市名片打造成“九州之首、华北水城”的靓丽之作。
在“敢为人先”精神的鼓舞下,冀州市职工医院院长吴同志挺身而出,自发组织抗震救灾医疗队奔赴汶川,成为我省第一支奔赴汶川的民间医疗队。他们不仅是精神上的第一,更是行动上的第一,真正诠释了“九州第一”的精神;在“尊文化、重商业”意识的影响下,冀州“园棉”公司在一片青砖、青瓦、古木门窗中,欢迎四方来客。花园里的砖井、车轮、石磨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这是公司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古文化的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