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笔记:剧中描述不准确。真实历史中的盗墓是什么样的?
《鲁春秋》云:“鲁有丧事,孔子垂之,从左而随客。主人以猫存财,孔子亦步亦趋,上行下效,曰:“以‘宝玉之财’为例,无礼矣。”“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盗墓之风盛行。
千百年来,盗墓之风犹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时隐时现,兴风作浪。20世纪20年代,军阀孙殿英派人盗掘慈禧太后的陵墓。前几年的盗墓小说《鬼吹灯》《盗墓笔记》给这一行蒙上了文学的面纱!
那么,中国古代的盗墓是怎么产生的呢?有哪些防盗方法?
坟墓是埋葬死者的地方。如此阴森之地引发盗贼,关键在于其中有让人趋之若鹜的东西,这与中国古代厚葬的习俗有关。
厚葬与盗墓如影随形,即使与重罪相结合,盗墓也不会停止。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盗墓的根本原因,于是下到锅底,薄薄地埋起来,以防被盗。上面提到的孔子对宝玉葬的抵制,就是薄葬的开始。
薄葬防盗是根本,但与儒家的丧孝思想相悖,所以世上很多人不以为然。为了防止被盗,有人从建墓本身下功夫。中国古墓的防盗措施如下:
一、高大的坟墓,以山为陵。
虽然坟墓的出现还有其他原因,但毫无疑问,它们是用来防止非法挖掘的。盗墓是国家和世俗所禁止的,所以只能在黑暗中和夜间进行。高大的坟墓增加了盗墓者挖掘的难度。所以东周以后,历代皇帝、将军都以山为陵或积土成山。
二、墓中积石,即《吕氏春秋》所谓“积石炭以环外”。
这种形式在东周秦汉北方墓葬中较为常见。如洛阳西郊的战国一号墓,棺椁支架上上下堆放鹅卵石和木炭,棺椁支架上部的石炭纪堆成两层平台,呈斜坡状。河南固始后古堆一号墓为砂石填充,墓内砂石1800立方米。河南辉县谷玮村的一号墓,里面装满了一千多立方米的沙子。
第三,封墓门,也就是用砖块和石头堵住墓口。
如江苏徐州北洞汉初崖洞墓,墓口附近用三排九块大小石头和两排八块石头封堵,石头重量达七吨。
第四,建崖墓。
即墓建在山中,隐蔽难寻,流行于西汉徐州地区和东汉以后的四川。如徐州铜山龟山二号崖墓,由两座墓与山相连,有十一个墓室,有比较完整的排水系统,墓门用石头封住。
第五,浇铜浇铁,固墓。
《西京杂记》卷六:“哀王墓,以铁填之,三月开之。”考古发现,比如西汉中山王之妻刘胜的墓,就是用砖和土坯封住墓口,在砖和土坯之间用铁水浇了一道铁门,坚固异常。
六、巧妙设置机关
这是一个综合的衡量标准,在墓中经常见到。《史记·秦始皇本纪》说“令将为弩箭,穿之者射之。”
这样的机构让盗墓贼闻风丧胆,它的墓主人是大贾,是皇帝,还是富商。此外,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所谓的“隐葬”,就是在夜间偷偷埋葬死者,以免被人知道;建空墓就是明着建这个墓,却把死人偷偷埋在另一个地方。这些方法自然可以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