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

关于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四篇文章

作为一名初来乍到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其重要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你知道如何写正式的教学反思吗?以下是我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反思,仅供大家参考。欢迎阅读。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1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已经做了或正在做的事情,不断思考和更新教学方法和技巧,使教学更加系统、完整、有条理,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历史教学中的反思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对教育教学活动和一些观念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在思考中发现当前历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找到各种解决的方法。我们称这个过程为教学反思。它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是教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什么是反思呢?教育学根据查过的资料说:“反思的对象是自己的职业,要思考和分析自己现在从事的活动和取得的结果。”那么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生涯进行思考,对教学中产生的一切活动和学生给予的反馈进行分析。这说明这种理性思考在教育领域是必要的,也是更重要的,是可以随着教学的发展和改革而成长和进步的。

二,新课程改革下历史课堂的现实要求

实践对于任何职业都很重要,因为靠理论做任何事情都是不可能的,那只是纸上谈兵。新课程改革要求历史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都说“实践是证明真理的唯一标准”,可见实践的重要性。一位教育家曾说过:“老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由此可见,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求老师“用心”。教师只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关注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活动,就一定能够在教学中不断进步,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

第三,教学反思可以促进历史教师的不断进步。

一个教师的实践能力只有经过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才能获得,就像波斯纳说的“教师的专业水平=经验+反思”。其实反思教学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写课后感受、教案、教学笔记等。,并反思历史课的一些好的或不好的地方。这也是一种习惯,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种教学笔记。可以用一个学期的时间总结一下教学活动的不足和可以继续使用的方法。这样良性的教学习惯会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1.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历史教师能够深刻认识到自身在教学中的不足,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使自己的教育视野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历史教学反思中,教师要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使自己的知识更加专业,并找出过去被忽视的教学问题,在众多教师的深入探讨和研究中加以修正和升华。这叫做“我思故我新”。

2.教师对参与教育研究更感兴趣。

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把教学反思记录下来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作为教学研究的资料,以后有精力的话可以整理出来发表,让老师们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这样我们就不会觉得做这种历史教学活动的反思是没有用的,反而会积极参与教学科学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教师的要求更加严格,教师可以通过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历史教学到了一定高度,就是把知识演绎到艺术层面去理解。教学反思会使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上有所成长和飞跃。

对高二历史教学的反思因为我在高三教了很多年的历史,刚接手高一教学的时候也是比较迷茫的。新教材以专题形式出现的写作风格和新颖独特的历史观点给我们的老师耳目一新的感觉。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我们常常会觉得一节课的内容很难按时完成,课堂上常常忙于进度,不能很好地完成新课标要求的教学任务。学生也抱怨课堂教学内容太多,教学速度太快,知识跨度太大,难以记忆和理解。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有新课程本身的问题,有学生的历史知识和学习方法的问题,也有教师的教学理念的问题,但最关键的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战略定位,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实施“四程序八环节”高效课堂教学和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我不断反思,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努力,并在教学中不断实践。

一,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新课改实施后,高一历史课堂教学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尤其是文理分科后,我认为关键在于高一历史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位。在新课程的教学大纲中,有很多教学内容,包括我们以前认定的重点知识,现在分别贴上了“理解”、“知道”、“感受”、“课后阅读”的标签。在某些章节中,还提出了“要求所有学生掌握”和“由大多数学生和数学上没有多少余力的人掌握”的分层教学目标。因此,课堂教学的目标不能太高,要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和高一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实际教学时间来确定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比如在学习必修课1《世界多极化趋势》时,首先明确这门课的要点是:“简述欧共体的形成、日本作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是在曲折中发展的。”其次,注重“简述”和“理解”两个不同能力层面的目标要求,进而明确“简述”是四种政治力量的崛起,“理解”是“多极化趋势”的特征,既是“发展”,也是“曲折”。最后,根据上下两节课程标准的内容,确定本节的时间段为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以此展开本节的教学内容。在对待四大政治势力的崛起上,有主次之分,以欧共体、日本、中国为本课重点,而不结盟运动相对不重要,可以简单说一下。简略部分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和所学知识自主学习。欧共体和日本崛起的原因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和共同讨论来完成。这种目标取向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能有效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探索,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其实高一学生因为学习水平、学习时间、学习目的的限制,不愿意也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因此,我们必须全面正确地把握高一历史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位,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前提。

二,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1.有效选择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我觉得对高一学生的课堂要求是大致了解历史知识的全貌,跳跃式地了解重大历史事件,不要把知识面扩展得太广,不要把知识点挖掘得太深。在不违背新课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根据课表和学生实际情况,简化教学内容,强化基础知识,突出重点内容,使学生易于接受,提高课堂学习的实际效果。在必考题目——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分封制和宗法制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我觉得我们只需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了解他们的大致情况,掌握他们的主要特点和影响,让学生集中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去实施。但是,它们的具体内容、成因和发展过程却可以被置之不理,甚至被忽略。否则,即使老师做了详细的分析,学生也很难做到持久的记忆,不仅没有实际效果,反而会让学生淡化对重点内容的把握。因此,在处理课堂教学内容、确定教学范围时,要根据高一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使课堂教学更有成效。

2.有效地确定教学的难度

新教材跳跃性大,思路新,理论性强,给高一学生的课堂学习带来了很多困难。学生经常抱怨记不住,理解不了,用不了,学习效果差。这说明我们课堂教学的内容太难了,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降低难度,尽量简化重点知识,没有必要对一些深奥难懂的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挖掘,让学生了解大致情况,理解主要意思。比如第一个必考题目重点介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我只要求学生记住几大朝代的重要政治制度。比如秦汉开创的中央集权,只要求学生掌握皇帝制度、中央官制、郡县制的主要作用和历史影响,却没有要求学生了解西汉初年三官九臣、郡国并行制各种职务的具体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度只让学生掌握其运行机制及其影响,其产生的原因、六部的具体分工及其相互关系不再提及。这不仅可以大大降低课堂教学的难度,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而且可以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提高一节课的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总之,在新教材的教学中,我们老师的教学理念需要不断更新。在加强自身教学理论学习和业务素质的同时,还要加强集体备课,以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3。兴趣是人们对必要的事物和活动产生情感感受的内在倾向。子曰:“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乐者”。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最活跃的因素,是学习的内在动机,也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产生动机的主观原因,具有探索的追求。

统计显示,中学历史是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之一,被视为“枯燥乏味的课程”。我个人认为,这不仅是因为教材过于复杂、笼统、枯燥,也是因为老师没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高中历史教学成功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使学生有持久的学习意向,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刚进入高中的大一新生,不知道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方法,所以在课程开始的时候一定要把重点放在“激活”历史课本上,让历史从一开始就给他们带来一种简单和快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除了通过直观的教学方式展示实物、图片或视频片段、讲述历史典故外,学生还可以用幽默的语言讲述历史,让枯燥的历史课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实践证明,历史从一开始就给学生带来乐趣,使他们“寓学习于快乐之中”,“寓进步于兴趣之中”。相反,如果一开始就提高学科知识,不仅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还会让学生失去学习这门学科的信心。本文由一起留学修改整理。

第一,“学为人师,规范行为”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学为人师,行为规范”是北师大的校训,它告诉教育工作者,丰富的知识是教书育人的基础,良好的品行和为人师表是赢得学生尊重、有效开展教学的有力保证。很多事情老师喊的再大声,也不如自己。事实证明,一个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不仅言传身教不可或缺,以身作则也不可或缺。

教师也有自我无知甚至错误的时候,但如何处理自我错误,关系到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出现过几次自说自话的错误。他们要么是被细心的同学发现质疑,要么是事后自己发现的,但我没有隐瞒,更没有犯错,而是及时承认并改正。这并没有损害自我在学生面前的威信,反而学生更愿意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和有疑问的问题,更有利于以后教学工作的开展。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一个会影响人的职业。据统计,在可塑性强的学生成长过程中,老师对他们的影响仅次于父母。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在课堂上,在课堂外也是如此;不仅要言传身教,更要以身作则。实践证明,学生往往首先喜欢和欣赏一位老师,然后他们会对自己持有的学科产生更大的兴趣,然后他们会有动力更深入地学习。试想,一个经常迟到早退,言行不一,甚至满口污言秽语,行为不耻于学生的老师,他的话在讲台上有多大分量,他的课有多大吸引力?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自以为是,以身作则,才能更好地树立威信,才能更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

第二,“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中学历史教学的好处和价值在于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不应该是简单机械的历史知识的死记硬背,而应该是对原始历史的分析和理解,从而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去认识和理解社会现实问题,学会思考人的发展和人生价值。因此,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始终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堂历史课的成败,历史教学的效益和价值是否体现,最终的评价标准是学生是否理解和领会了课堂上的教材,这种理解是否主动和深刻。掌握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只是教育实践的前提,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教学没有确定的方法,教学可以选择方法,教学也可以创造方法。提高历史教学水平,必须认真研究历史知识的基本特征,发掘历史学科本身的优势,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立足新课改的现状,选择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式,大胆探索创新,满足培养学生潜能的需要。作为一名刚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青年教师,更需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第三,“先教,后知难”及其不足。

1,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有多难。“素质教育”实施多年,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完全离我们远去,甚至在一些地方还占据着主导地位。试想,一个习惯理解“填鸭式”教育的学生,他能理解自主学习、互动学习的教学方式吗?

2.多媒体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多媒体技术与课堂的整合是当前的时尚之一。没有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课堂教学和素质教育似乎就无法进行。必须承认,多媒体教学法在历史教学实践中仍有相当大的潜力,但要注意:第一,它是一种辅助手段,必须始终处于次要地位,而不是主要的;第二,适合一些课时,不是所有课程都要用多媒体。

“在修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会为此上下求索。”教育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需要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探索。

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作为一名历史老师,我应该教孩子什么,应该怎么教?多年的教学让我明白,孩子要想学好你教的学科,必须对它感兴趣。在三中这片沃土上,语文、数学、外语几乎主宰了孩子们的时间。他们会对历史感兴趣吗?我该怎么办?

在教学、尝试、反思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只有爱学生,懂得爱学生,当他们愿意和你交流,喜欢听你讲课的时候,就说明他们已经对你教的学科感兴趣了。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可以产生高度的注意力和相对稳定的学习情绪。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尤为重要。

作为老师,爱学生,尤其是学生并不难,但是爱那些顶撞你,不尊重同学和老师的学困生,就要有耐心,要努力。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合适的入口,比如:了解他们的家庭,关心他们的学校生活,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尊重他们,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怀,这样他们就会逐渐亲近老师,愿意与老师交流。

要提高历史成绩,不仅要让孩子对历史感兴趣,还要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

前一段我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出发,意在加强情境性、趣味性的课堂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分析和讲解,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兴趣。而历史学科注重应试教学,加强知识点的记忆和练习,导致学生无法灵活运用。另外,学生时间安排不合理,课后一般不复习历史。鉴于此,我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重视巡查的实施;同时提高课堂的效率,向课堂要质量。

仅仅靠每周两节历史课来积累历史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在历史试卷中获得高分,学生必须掌握教材并熟悉它们。所以要教会学生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做到多读多背。如果不能努力,容易考的就是“难于上青天”。

针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弹性试题,我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有以下几点想法:

1,平时做好优秀学生的培养,多和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情况,多鼓励他们,帮助他们理清知识点,让他们看到希望;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耐心地教他们如何学习历史;并建立帮扶对象,以兵教兵,带好带坏。把80%以上的学生培养成优秀学生,严格要求他们掌握知识点,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历史的机会,给自己定一个可行的目标,并为之努力。

2.多学习,多研究。取长补短,多听课,包括其他科目,学习他们的长处和好的教学方法;吃透教材,抓住重难点,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切实可行的教案。

3.教学生学习历史,圈出、画出、勾出、点出、评论书籍,学会主动关注新闻和社会热点,将最新信息与课本联系起来,增长见识。

4.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收集信息,积累命题材料。这样每一个作业都可以安排有独立命题可供选择。这个问题比较灵活,让学生看到,熟悉题型,增强能力。

5.积极接受学生意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比如有同学提出多总结多讲解的观点。只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是好的教学方法。课程改革,不是等着改革,只能是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努力,尝试,探索!,

6.后期加大强化训练,通过每一课的知识点,要求优生正确率在99%左右。

7.更注重学以致用的原则。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