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影响精度的刺刀没有被淘汰?
然而,作为一种纯粹的冷兵器,刺刀是如何涉过历史长河,进入现代21世纪的?
▲第四次中东战争纪念碑,主体安装在
AK步枪上的苏联多功能刺刀
源流
刺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6世纪初。当时战场上已经出现了用火药发射的火枪,刀、剑、斧、矛、弓箭开始失去昔日的辉煌,逐渐退出战场。由于早期火枪手的射击速度较慢,火枪手和枪骑兵往往混编成一个方阵,以防止敌人在装填时发起冲击。
▲最早的插入式卡口和套筒式卡口。
随着火枪火力的加大,枪骑兵的伤亡也在增加。1640年,驻扎在法国东南部巴罗纳的法国军官皮塞朱发明了一种可以插入火枪枪口的刺刀。这就是刺刀的鼻祖。自从刺刀第一次出现在法国城市巴兰,这个城市的名字就成了英文“bayonet”刺刀的词源。?
但这种原装刺刀与步枪不兼容,一旦装上枪,后者就无法重新装弹开火。所以在1688年,法国人研制出了套筒刺刀。刺刀不仅为火枪手提供了自卫能力,也保证了火枪手的射击能力。
虽然火器在中国的大规模应用要晚于西方,但中国的刺刀发展其实与西方同时出现,甚至更早。明朝崇祯三年(1630),《兵录》记载的雌雄鸟都配有刺刀。
▲19世纪以前枪支上使用的各种刺刀。
中间的刺刀有特殊的刀刃和大护手。
拆下来也可以当军刀用。
19世纪以后,枪支制造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刺刀也发展很快。用竹笋和枪口环固定刺刀座的方法已被广泛采用并成为刺刀的主流,刀型刺刀也开始大量出现。
东方战场,演绎华丽刺刀史诗
随着机枪、迫击炮等自动武器的出现,白刃冲锋、人海战术的作用越来越弱,刺刀的地位逐渐下降。在欧洲,用刺刀胜负的例子越来越少。相反,刺刀肉搏在东方战场大放异彩,中日两军在战场上多次肉搏,爆发了激烈的肉搏。
▲俄罗斯军迷重演诺门罕战役中的肉搏战
抗战初期,日本士兵在与日本拼刺刀时,经常掉队。除了拼刺刀的技术差距,日本武器起到了关键作用。俗话说“一寸长一寸强”,当时日本广泛装备的吉坂38步枪在配刺刀的时候,往往比汉阳步枪和国军的中国官式步枪配刺刀还要长5-10 cm,足以先刺穿你的心脏!所以战场上有很多被捅了一刀的中国军人还在往前捅,和敌人同归于尽的悲惨故事。
可能有朋友会问,既然是这样,那把刺刀加长10-15 cm不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吗?想法不错,可惜刺刀很难做。事实上,在抗战初期,无论是国民党的兵工厂,还是* * *生产党的兵工厂,都不具备批量生产高质量刺刀的能力。
有两个主要原因:
第一,钢的产量太小,几乎为零。珍贵的钢铁,是优先造枪还是优先造刺刀?刺刀消耗的钢材相当可观。多存多造枪有多好?很多国军二流部队连一人一把枪都办不到。有步枪还是刺刀急?
装备虽然差,但是满血。
二是基础产业薄弱。当时国内钢材质量和卡口热处理技术都很差。由于钢材和技术的原因,中国和汉阳制造的刺刀质量不堪,弯曲和生锈非常普遍。相比之下,中国南方军队从二战开始在朝鲜战争中使用的日本30式刺刀,从来没人说质量差。
▲抗战士兵模型,各国军队配刺刀一般都带大刀。
对国产刺刀的不信任可见一斑。
刺刀虽然是冷兵器,但对加工的标准化流程要求不低。刺刀有弹簧、刀鞘、血槽、竹笋、卡环等。,而且稍有偏差就不能安装。手工制作的刺刀显然不能满足军队对刺刀标准化批量生产的需求。
▲八路军自己设计的“八一马步枪”,采用了刺刀。
加工比较简单,对于钢材来说难度很大。
低要求折叠三角刺刀
新时代的刺刀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自问世以来,随着火器和战局的发展,刺刀的设计思想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一战中,士兵普遍反映长刺刀不适合在狭窄的战壕中使用,于是美军将16英寸的M1905刺刀缩短为10英寸,缩短后的刺刀被称为M1905E1,也就是后来著名的M1短刺刀。
二战后,部分部队开始拆除刺刀,保留刺刀的部队大部分换成了更通用的刀或剑。在缩短长度的同时,刺刀也开始向多功能发展。
具有锯、刺、切、剪功能。
是军人不可或缺的多用途工具。
当然,刺刀的传统作用仍然保留着,以防士兵枪支失效或弹药不足而无法作战。因为在一定条件下,刺刀也可能成为战斗的主角,决定胜负的天平向哪一方倾斜。
1982马岛战争中,英军突然发起刺刀冲锋,夺取了兰顿山上的阿军阵地,并以29人阵亡、50人被消灭为代价,成功夺取了阿军阵地。22年后的2004年,20名英国士兵遭到超过100名伊拉克武装分子的伏击。在弹药不足的情况下,英军再次集体刺刀冲锋。结果a * * *消灭了35名武装分子,只有3人受轻伤。
▲英军选择用刺刀冲锋,勇敢吗?
还是因为L-85步枪的可靠性?
我军敢拿刺刀见红是老传统,在实战中更是毫不含糊。3月1979,1,在对越反击战中,为夺取通往越南北部重镇沙巴州安沛的门户,我军向新寨北侧山口发起了长达8小时的进攻,最终通过激烈的肉搏战击溃了防守的越军。
其实并不流行。我吃饭的时候打不开罐头。
你得向炊事班借一把菜刀来剪一根电线。
以上三个例子虽然包含了火器的结果,但仍然可以证明,即使在现代条件下,也需要保持一定的刺刀训练强度,尤其是在敌我混杂、夜袭等情况下,白刃战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
刺刀的传说与真相
在刺刀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军迷中流传着一些关于刺刀的笑话和误解。这些是什么笑话?是真的吗?/你不说。
谣言一,刺刀影响射击精度。
《兄弟连队》市场花园行动那一集,丹尼尔对新兵说:“喂,你要是穿刺刀,就打不中了!”那么,装刺刀一定会影响射击精度吗?这种说法主要有两种解释。
首先是重心。
对于射击精度来说,除了正确的瞄准,关键是要保持枪身在击发瞬间的稳定性,而刺刀恰恰容易破坏这种稳定性。加了刺刀就相当于增加了枪口的重量,放大了枪口的晃动,让射手更难保持枪身的稳定。
▲刺刀确实影响枪口气流。
二是气流场理论。
当炮口离地面太近时,地面会对炮口流场产生影响。所以射击时枪口不能离地太近,否则子弹会上浮。同理,如果枪管下有刺刀,命中点会在上侧。当然,在近距离拍摄中,这种偏差往往可以忽略不计。
▲ SVD狙击步枪配刺刀
这不是真正的狙击步枪。
这里可能有人会问,既然刺刀真的影响射击精度,为什么SVD狙击步枪也有刺刀?
其实苏联的SVD不是高精度狙击步枪,也不是职业狙击手用的狙击步枪。在中苏的体制下,这本质上是一种装备给普通步兵班、排、连的高精度步枪,通常直接装备给步兵连中的精确射手,而不是独立作战的职业狙击手。
▲这哥们一看就不是专业狙击手。
在战斗中,精准射手需要像普通步兵一样向前冲锋,而不是潜伏在后方压制,所以给步枪配备刺刀也就不足为奇了。在真正的专业狙击步枪中,基本不配备刺刀。
传说二:日本冲锋枪和机枪为什么需要刺刀?
二战时期,日本的装备设计思想一直很奇葩,脱离了军事发展的主流。日本高层的思维还停留在“如果能用一颗子弹打死敌人,为什么要发射一堆子弹消耗资源”的原始时代。所以日军的近战准则一定是用刺刀肉搏,以节省弹药。
在这种作战思路下制造的百式冲锋枪,配有刺刀座。除了刺刀座,还有一个三脚架和一把可以瞄准1500米外的尺子(当然,根本达不到这个距离),让百式冲锋枪成为冲锋枪界的一朵奇葩——一把带三脚架(轻机枪功能)和刺刀(肉搏战用)的冲锋枪!
▲带刺刀的冲锋枪,带刺刀的机枪。
厉害的日本人只需要给手枪装上刺刀。
▲其实德军用的MP28冲锋枪也配有刺刀。
▲简自豪冲锋枪居然可以上刺刀。
但这只是紧急情况,不是主战场
传说三:日军在刺之前会把枪里的子弹还回去。
长期以来,有一种说法是日军在进行白刃战前会将枪中的子弹全部收回,以防止在战斗中误伤,同时显示武士道精神和誓死奋战的决心,甚至将收回子弹的要求写入步兵守则。这种说法在很多电影和文学作品中都有使用,比如中国早期拍摄的《台儿庄之战》《太行山之战》,还有最近拍摄的《那年那只兔子的那些事》,都表现了日军在刺之前先退子弹。
其实这完全是误传。
首先,日军的主要步兵武器——30式、38式以及后来的99式步枪,都有完善的保险机构,使得平时的敲击不会引起走火,战斗时右手握着枪托的脖子,一般不碰扳机。
其次,日本制造的各种步枪都是使用旋转后拉机的手动步枪。要想把5发子弹全部从弹匣里取出来,你得重复5次推拉枪机的过程,这个时间足够对方冲到你的脸上。而且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中,各种战斗状态的转换非常迅速和突然。如果不经过肉搏战就把子弹全部撤走,还要把子弹捡起来重新装弹,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之所以有这个传说,可能是因为手动步枪的保险一般都在枪栓上,站在一定的距离。从对手的角度来看,枪机上的各种操作真的很容易混淆,很有可能把关保险的动作当成退子弹。
其实还有一个关于三角刺刀的传闻,因为前面的文章,这里不再赘述。想看的请点击“中国三角刺刀剧毒,造成的伤口难以缝合,国际禁用?”停下来!“读书。
标签
信息化战争中,各种高科技武器琳琅满目,非接触精确打击成为两大不可阻挡的趋势。刺刀的适用范围大大缩小,肉搏战变得极为罕见。刺刀更多的是在阅兵护卫手里。
但是,军事是一个高度现实的领域,一件武器或者装备,只要有用,就会被保留,不管它属于什么类型。刺刀作为军事力量的重要标志之一,仍然是不可替代的。
在战场上,对于一个已经弹尽粮绝的士兵来说,“刺刀!”“它不仅意味着冲锋/反击的开始,也意味着战斗即将进入最惨烈、最残酷的阶段,是他捍卫军人荣誉的最后象征。只有敢于迎敌,拿着刺刀冲锋陷阵的战士,才是真正赢得尊重的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