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的历史人物是谁?哪个运动是《新青年》的主阵地?
《新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象征。提倡民主和科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1917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新青年》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许多高级官员(如毛泽东)都受到了《新青年》的影响。
《新青年》代表了五四时期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对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政治思想都是在五四前后通过《新青年》引进或提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一些著名人物,都是在1919前后走上政治历史舞台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许多革命运动都起源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人的现代化意识和精神文化在1919前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代中国的物质文明,尤其是精神文明建设,几乎是在实践和完成五四先驱们未竟的事业。五四精神在某种意义上塑造了现代中国,影响了当代中国。可以说,《新青年》杂志在中国现代社会转型中起着重要的精神桥梁作用。
《新青年》杂志创刊的时代,正是辛亥革命失败之后。中国文化正在从封建专制统治的旧文化向现代民主政治统治的新文化转变。《新青年》杂志启发近代中国实现了从封建文化向包括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教育、现代文学艺术、现代传媒在内的现代文化的重大转型,推动了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为其他方面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倡导科学和创新意识是《新青年》编辑组的重要理念之一。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说“在一个文明社会中,其理论的兴衰总是把其社会的生活状况看成是变化的。”(注: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新青年》第2卷第4期..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既不应被古代先贤“囚禁”,也不应被现代先贤“支配”。要弘扬《新青年》倡导的民族创新精神和学术开放意识,“一不尊圣,二不尊古,三不尊国”。广泛学习博纳,吸取其精华,为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时代氛围。《新青年》推动了思想解放的进程和人们观念的现代转换。李大钊认为,中国封建文化中安于现状、随波逐流、白日做梦、寻求解脱等观念,越来越与社会进步不相适应。我们应该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如创新和智慧,崇尚科学,重视现实,讲求实效,以及其他与现代化相适应的新观念。而陈独秀则认为民主和科学是现代社会进步的两大主轴,应摒弃旧的落后的官本位文化观念,树立振兴实业的现代意识。《新青年》倡导的现代化意识,通过以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为武器的伟大思想解放运动,激励先进的中国人民实现了从封建思想到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现代思想的伟大飞跃。《新青年》和五四精神的启示是,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更新与迅速发展的社会现实不相适应的观念,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新青年》倡导的民主、科学精神和广泛传播的马克思主义,引导和激励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到民族独立和现代民主的重大历史演进,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历史进程。《新青年》所倡导的进取意识、竞争意识和赶超精神,推动并加速了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陈独秀呼吁“迅速赶上”(注:陈独秀:为了青年,《青年》杂志,第1卷,第1期。)。李大钊指出,“就像人到了壮年,我们还幼稚;人走了几千万里,我们还在初级阶段。在这种情况下,你要想生存下来,适应这种共同的生活,除非你走的是一个社会共管的组织,否则不一定能成功。”(注:李大钊:《中国的社会主义与世界的资本主义》,《李大钊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9,第87页。)李大钊、李达主张社会主义优越性,以缩短中国与西方先进工业国家的差距。
《新青年》对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产生了多方面、多层次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在现当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和自然生态环境的现代化进程中,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并继续受到《新青年》杂志的鼓励。《新青年》描述“理想的新时代新社会是诚实、进步、积极、自由、平等、创造、美好、善良、和平、友爱互助、工作愉快、整个社会幸福的。”(注:《新青年宣言》《新青年》第7卷第1期。这样一个理想的新时代新社会的转变基本实现了。在新社会的基础上觉醒,不断解放思想,深刻理解先进的中国人在五四时期确立的救亡、启蒙、科学、民主、社会主义等时代主题的当代意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