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福州和泉州哪个更繁荣发达?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清楚,只要稍微分析一下两种地方方言和地方戏曲的形成历史。

福建的大发展是在唐朝,福建的形成也是在唐朝,包括福州和泉州。一个地方传统文化的灵魂是当地人和他们的方言。泉州方言和福州方言都是在唐代开始形成的。目前普遍的说法是,唐初陈政、陈元光领兵入闽,先在莆田驻军,后南下开发漳州;泉州、漳州、莆田方言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唐朝末年,福建三王入闽,先以泉州为据点,后分批迁至闽东福州。闽东福州话大致形成于这一时期。

也就是说,闽南泉州方言形成于初唐,闽东福州方言形成于晚唐。泉州方言的历史比福州长。

而地方戏是地方方言的灵魂,是地方文化的灵魂。泉州南音和梨园戏起源于唐代,定型于宋元。福州闽剧和福州平话起源于明末清初,成型于清末(也晚于泉州高甲戏)。

这与泉州在宋元时期的历史文化繁荣和福州在清末至民国时期的历史文化繁荣是完全一致的。是一个地方历史文化发展达到顶峰的直接衍生(莆仙戏形成于宋代,漳州湘剧形成于明清,也形成于其地方历史文化发展的顶峰)。

公认泉州的历史文化鼎盛时期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元,无需我赘述。

福州的历史文化繁荣从清末一直持续到民国,我多次强调过。清末福州的历史文化繁荣,其实是台湾省闽南泉州人种下的种子,省会福州收获的果实。在清代,由于郑成功和施琅接管台湾,泉州首府福州的战略地位大大提高。从此浙闽成为闽浙,闽浙总督坐镇省会福州,福州独享资源。它的发展迎来了一个历史高峰,在清末迎来了明显的变化并达到顶峰。马尾船政,陆军军官学校等等都是政策资源带来的。福州历史上最著名的四大书院,也就是清末的省城四大书院,也是在清朝建立的。清代,福州科举凭借政策优势,在全省科举皆亡的局面下脱颖而出。清末才有人算官(福州)。并依托闽江便利武夷山红茶在内陆山区的运输,开茶埠福州港为通商口岸。

福州的闽菜,包括福州唯一的地方戏,也是在清末的这个时期形成的。闽剧,包括闽菜,是清末福州历史文化的本土文化衍生物。

从本土文化的灵魂来看,泉州方言形成于初唐,福州方言形成于晚唐。泉州南音和梨园戏起源于唐代,定型于宋元。福州闽剧(福州唯一的地方剧种)起源于明末清初,成型于清末民国。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省会福州所谓的两千多年的历史,还不如闽南城市泉州,因为泉州的历史文化,达到巅峰,走向辉煌的历史,比福州还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