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子的进化历史

古人席地而坐,室内有床,地上有席子;后来出现了屏风、桌子、书桌等家具,床既是被褥又是座椅,并在此基础上延伸出了长沙发。商周秦汉魏时期变化不多,出现了凳桌,但不是主流;直到汉代胡闯入主中原,南北朝时期,高式座椅相继出现,脚朝下坐开始流行。到了唐代,休息的形式还是两种形式并行。许多人使用高桌子、椅子和凳子,但坐在地板上仍然是许多人的日常习惯。

真正开始坐直是从宋代开始,各种高坐家具应运而生。元明清时期,尤其是明清时期,在家具的制作和设计上要求尽善尽美,成为传统家具的鼎盛时期。

中国历代家具的特点在于,它不仅通过各个历史时期的演变提高了为人类服务的使用价值,而且凝结了在其特定环境中形成的不同艺术风格。在现存数量众多的明清家具中,精湛的工艺价值、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相对集中。这使得家具成为中华民族值得骄傲和珍惜的文化遗产之一。

宋以前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与后来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我们今天几乎看不到真正的宋以前的家具。宋以后的千年里,人们习惯了脚朝下坐着,产生了大量美观实用的家具。明清家具是家具的黄金时代,可以说是登峰造极。

明初家具制造业的空前繁荣,大致可以归结为两个原因。一是城镇商品经济普遍发达,对社会时尚的追求也从另一个侧面刺激了家具的供求;另一个原因可能与海运开放有关。硬木的涌入给了工匠们发挥的空间,他们实际上已经制作出了在坚固性、美观性和实用性方面都超越上一代的家具。

人类离开洞穴生活后,经历了漫长的部落纷争和城邦混战的流浪期。中国在商朝进入青铜文明时期。从现存的出土文物中,可以看出当时高超的铸造技术和非凡的审美情趣。在我们祖先的日常生活中,祭祀活动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寄托在上天的保护上。礼器成为这一时期最重要的物件,其中一部分可以算是早期的家具,起到了储物、储物的作用。比如“嘿”是专门用来宰杀牲畜的箱子,把宰杀好的祭品放在上面;再比如“禁”,这是商周时期放酒器的平台。它形状丰富,装饰着恐怖的饕餮图案。

此外,在商代,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漆画技术,并应用于床、案家具的装饰。从一些出土的漆器残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丰富的装饰图案。除了红黑花,还镶嵌了象牙和绿松石,其工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春秋时期,奴隶社会崩溃,整个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到了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也相应改善。与上一代相比,家具的制造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在木材加工方面,出现了像鲁班这样的能工巧匠,不仅促进了家具的发展,也使他们的才能在木结构建筑中得到发挥。由于冶金技术的进步,炼铁技术的提高带来了木材加工的日新月异,出现了丰富的加工仪器和工具,如铁锯、斧、钻、凿、铲、刨等。,为家具制造带来了便利条件。相传锯子是鲁班发明的,技术的提高也促进了家具的改进。

当时的家具主要类型有家具、家具等。木制品大多用漆装饰,一是为了美观,显示家具主人的身份和地位,二是为了保护木材。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是坐和跪在地上,所以病例数比较低。

床的出现让人类的生活水平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木头埋在地下,受湿气和压力,容易* * *;在使用过程中也容易被水和火损坏,我们很难看到当时的实物。河南信阳出土的彩绘大床是极为难得的物证,从中可以看出楚国的家具制造情况,并推断其前身。早在商周时期就有屏风使用的记载,屏风起到了划分空间、美化环境的作用。春秋战国时期,其制作和装饰都相当精美。

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把政治、经济、文化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巨大的阿房宫是秦始皇大建设的标志性建筑。当时的辉煌随着战乱和自然灾害而付之一炬,豪华的陈设和富丽堂皇的厅堂已无处可寻。我们只能借助历史记载和文学作品来想象当时的情形。

汉朝仍然席地而坐,室内生活以床和榻为中心。床的功能不仅仅是睡觉,还可以用来吃饭、说话和其他活动。大量的汉代画像砖和画像石都反映了这一场景。床和沙发略有不同。床比沙发高,比沙发宽。设置在床上的窗帘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夏天可以避蚊,冬天可以御寒,同时起到美化的作用,也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

嵇在汉代是等级的象征。玉戟是皇帝用的,木戟或竹戟是大众用的,放在床前,在生活和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个案子的作用相当大。从皇帝到百姓,案都是当餐桌用的,也是放竹简、书桌写字用的。

随着与西域各国的频繁交往,国与国之间的相对隔绝被打破了。胡创就是在这个时候传入我国的,是一种形似马扎的坐具,后来又发展成折叠式马扎、椅子等。更重要的是,为后来的人“脚朝下坐”打下了基础。

从魏晋六朝到宋元,前后有一千多年。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战乱,李唐的太平盛世,宋代日益繁荣的市井生活,元帝国的疆域之辽阔,都是前所未有的。这些剧烈的变化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元朝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盛赞东方帝国的壮丽,东方文明的光芒与欧洲中世纪的黑暗形成鲜明对比。在这期间,中国人的生活和中国人使用的家具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席地而坐”是魏晋以前中国人固有的习惯。从东汉开始,随着东西方民族的交流,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传入中国。“跷二郎腿”的形式更方便、更舒适,为中国人所接受。这种坐姿的传入与佛教的传入有直接关系,尤其是魏晋南北朝以后,开始了更加丰富多彩的世俗生活方式。

汉末至六朝时期虽然政治混乱,战乱频仍,但精神生活自由开放,艺术创作充满热情。在战争中疲惫不堪的人们对佛教所描绘的来世充满幻想,而隐居山野的超然物外的高适、陶渊明、竹林七贤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出现的。佛教在盛兴的日益普及,促进了寺庙和石窟的大规模建设,其中的陈设和用具也受到了外界的影响,出现了墩、椅、凳等高型家具。

可惜我们看不到当时的真家具,参考资料只能靠壁画、石雕、文字记录或者同时期其他手工艺品的仿制品。从唐代的画中可以看到椅子、凳子、双人行军床、墩台等家具,但这些家具只有上层阶级或僧侣使用。这与继承了上一代席地而坐的习惯有关,也许是因为当时的人把床和长沙发理解为高地。在装饰方面,浮雕饰品或绘画图案与佛教有很大关系。

隋朝只维持了37年,家具也没什么特别的,看不出什么变化。真正的繁荣时期是在唐朝。初唐,有蓬勃向上的进取精神。经过长时间的战争和流离失所,人们对生活的热情爆发了。“贞观之治”带来了社会的稳定和文化的空前繁荣。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唐代家具表现出刚健、丰满、大方、稳重的特点,很有重量和气势,但在工艺和品种上缺乏变化。贵族使用的家具比较丰富,尤其在装饰上,在唐画中更为写实。这一时期的家具都是刻有复杂的花纹,涂有大漆,绘有花卉图案。

从唐代敦煌壁画中,不仅可以看到鼓墩、莲座、藤墩,还可以看到板脚、曲脚、歪头等简单的情况。文人墨客往往追求高雅整洁,所以这一时期的竖屏、围场多为素淡素净。床的种类变化不大,沿袭上一代的造型,以箱型床、屏风床、平台床、独立床为主。

从晚唐到五代,追求奢华的生活是文人和名门望族的时尚,许多重要的宴会和社会活动都有绘画大师记录下来,为我们研究和考察当时人们的生活环境提供了极其可靠的影像资料。古的《韩熙载夜宴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清晰地向我们展示了五代家具的使用情况,包括直背扶手椅、长桌、屏风、床、榻、墩等。完整简洁的造型也预示了明式家具的早期形态,为中国历史家具最完美的阶段奠定了基础。

从10世纪中后期开始,宋代开始了经济发展和城市繁荣的景象。

到了宋代,高层家具相当普遍,高桌、台、高也相应出现。脚朝下坐着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姿势,中国历史上日常生活的改变就靠坐姿。随着城镇世俗生活的繁荣,大量高档住宅和花园的兴建,建造家具装饰居室成为必然,这为家具行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宋代及以后的辽金时期持续了300多年,家具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高潮。高档家具体系建立健全,家具品种更加丰富,款式更加美观。比如桌子,可以分为方桌、长条桌、钢琴桌、餐桌、酒桌、折叠桌,按用途越细。宋代的椅子已经相当完美了,后腿直起,头在首位撑起,整个背板支撑着人体向后倾斜。圆背扶手椅造型良好,圆形靠背适应人体曲线。胡的床被改良成了状元。几种类型发展出了高、矮、定高、直腿、卷腿等各种形态。宋代家具在整体风格上表现出挺拔、美观的特点,在装饰上继承了五代的风格,趋于古朴典雅。没有大面积的雕琢和装饰,只做了局部的点缀就达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相对来说,元朝的建国时间比较短,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汉制。所以不仅政治经济制度沿袭了宋辽金,家具也继承了宋制,工艺和造型设计都没有大的变化。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抽屉式桌子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抽屉作为收纳盒,方便打开和拿取,这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它大大增加了家具的使用效果。这个新生事物的出现,更多的可能是因为民族交流和文化融合。

从魏晋六朝到宋辽金元的几千年间,中国朝代更替不断,其间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民族融合,社会取向一直沿着封建儒家思想的统治路线运行。当西方在黑暗的中世纪摸索新的启蒙时,中国的封建王朝也在不断变化,元朝即将开花结果,随之而来的将是一个更加世俗化、多元化的新时代。

16世纪末至17世纪末,西方世界的巴洛克艺术占主导地位。东方的中国正在经历明朝盛世,社会不稳定,政治* * *,农民起义。然而,在远离战争的南方地区,出现了苏制家具和广式家具的造型艺术高峰期。这个高峰一直持续到明朝灭亡之后,直到清朝雍正、乾隆时期才开始出现典型的清式家具特征。

所谓明式家具,一般是指在继承宋元家具传统风格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由明至清,以优质硬木为主要材料的日常客厅家具。根据相关文字资料,它最初被称为“细木工家具”或“小木家伙”。

起初,这种“细木工家具”主要使用江南盛产的榉木。明代中期以后,使用的木材种类更多,如紫檀木、花梨木等。当时人们把这些图案优美的木材统称为“文木”。尤其是在晚明文人的直接参与和积极倡导下,这种时尚家具立即流行起来,并以鲜明的风格形象迅速传播开来。橱柜家具具有持久的实用性和意味深长的审美情趣。它以杰出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华文明史上的一颗艺术明珠。这种家具产生于明代,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所以被称为“明式”。

明式家具的产生和发展,主要的地理范围是在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这从传世的家具和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出,这一地区的明式家具延续着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到清初,全国很多地方都有明式硬木家具生产,但从产品上不难看出,只有苏州的风格特色和工艺最为深厚。这种风格独特的江南家具受到了广泛的喜爱。人们把苏式家具当作正宗的明式家具,也称之为“苏式家具”或“苏制家具”。

明末清初,社会动荡,但家具的发展并没有因为战争而停止。崇祯时期的家具没有创新,但在造型、工艺、装饰、材料等方面越来越成熟。紫檀木、花梨木等大量进口硬木木材受到了上流社会和文人墨客的喜爱,其中色泽典雅、花纹优美的紫檀木成为制作高档家具的首选。国产木材,如铁梨木、南方接近黄花梨的榉木、北方的高丽木、胡桃木等也广泛使用。此外,装饰用的黄杨木和榉木,橱柜专用的樟木也广泛使用。装饰上有浮雕和各种曲线、线条,既丰富又内敛,使这一时期的家具刚柔并济,洗练精致。白铜合页、拉手、扣件或其他配件只是给家具增加了一种有效的装饰效果,它们在颜色上也相得益彰。

在家具的种类上,比以往更加丰富,根据使用者在不同场合的需求对家具进行细分,不仅有桌、柜、箱,还有床、椅、凳,数案、屏风,其中最集中的一种出现在清初。最好的产品是紫檀,也有少数紫檀和花梨木。根据不同的工艺特点,方法明显不同,可分为花梨木、梨木、红木和柴木等。,而且它们互不相同。清初的柴火家具是明代最好的家具。许多柴火家具风格淳朴,造型真诚,体现了来自民间的审美情趣。柴火家具中,以金为最,河北、山东也有不少佳作,精品层出不穷。

清初,虽然家具创新不多,但建国之初,统治者以开放保守的态度面对一切,体现在家具上就是尺寸扩大、形式保守的特点。然而,随着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繁荣,统治者对家具的追求反映出来,一是增加体积,二是厌倦了装饰。

纵观家具史,明末清初时期,苏式家具达到顶峰,许多流传至今的明式家具物件,多产于清初苏州。随着社会的演变,出现了很多新品种,都是在明式家具基础上的变种,整体风格依然是“雅”“雅”。

清代中期以后,清式家具的风格逐渐清晰,苏式家具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与当时流行于全国各地的京味家具相互作用,各自保持着自己的特色和历史地位,在清代各种风格的家具中独树一帜。

此时西方世界早已进入* * *,政治、工业、科学革命频繁。而中国还沉浸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闭关自守,自给自足。1840 ~ 1842的鸦片战争,1856 ~ 1860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 ~ 1895的甲午战争,使中国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被迫打开国门。接二连三的灾难迫使人们重新审视传统价值观。

从家具工艺和造型艺术来看,乾隆后期达到顶峰,这一时期片面追求华丽的装饰和精细的雕刻。以多取胜,物极必反,过度奢侈到极致后,衰落已有迹象。乾隆时期的家具已经告诉人们对未来的茫然。除了复杂精细的装修,再无新鲜感,他们却不知所措。嘉庆年间,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停滞。从当时皇家制造局的文件中可以看出,随着工作量的减少,家具生产日渐衰落。这一时期的民间家具大多以模仿宫廷风格为主,但更为粗糙粗糙,毫无创新可言。

道光年间以后,内忧外患接踵而至,中国任外国列强宰割。家具行业也结束了辉煌的岁月,连光绪皇帝婚礼用的家具都被民间木作坊随意制作。它的粗俗和简单令人难以置信。民间家具主要产自北京、苏联、广州。虽然北京集中了大量的能工巧匠,但做出来的家具都是暗沉无力的;苏作家具一扫往日的典雅、简约,变得死板、程式化。保存在江南一些著名园林中的硬木家具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广泛使用的家具更多的是受国外家具的影响。狮爪足、贝壳摆件、卷草纹等经常出现在广泛使用的家具中,但仍难免有堆砌、啰嗦之感,做工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