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大纲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顺序: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请记住夏、商、西周、东周、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的建立时间、都城和开国君主)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
魏,西晋,十六国,北魏,东魏,北齐,隋
西魏和北周
舒尼病毒
东晋宋时期的梁晨
周朝的一个国家
第一单元中国文明的起源
中国的古代居民
1.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元谋人是中国已知最早的人类,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2.中国发现了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古代人类遗址。
3.“三个代表”理论是古代居民的地图;
古代居民从此发现了这个地方。
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654.38+0.7万年前的云南省元谋县。
北京人生活在大约70万到20万年前的北京西南周口店。
穴居人是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古龙山顶的一个洞穴,距今约3万年。
4.山顶洞人与北京人对比的进度图:
古代居民的体质、形状、工具、火观念、社会组织
北京猿人保留了7-20万年前猿人的一些特征,用自然火制作粗糙的石器。
穴居人距今约3万年,外貌与现代人基本一致。他掌握了抛光和钻孔技术来人工生火。
懂得爱美,死后埋葬血脉相连的宗族。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
1.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种植水稻和谷子的国家。
2.河姆渡居民会制作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半坡居民会制作彩陶,上面的符号就是汉字的雏形。会纺纱,会织布,会做衣服。
3.大汶口居民以来的时间大约是四五千年前;地点:山东大汶口;黑陶、白陶出现;到了后期,因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4.中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
原始人发现了生产、活动、工具、住房的地方。
河姆渡的原始居民约在7000年前。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村,在长江流域种水稻,养猪养狗牛羊。
骨头制成的砾石已经被用来打磨石头干栅栏房屋。
大约五六千年前,半坡的原始居民在陕西Xi附近的半坡村种植谷子和蔬菜,养猪养狗。用磨碎的石头工具制成的半地下室房屋广泛用于捕鱼和狩猎。
第三课中国的祖先
1.为什么中华民族常常骄傲地自称“炎黄子孙”?
A.颜地和黄帝是华夏民族的祖先:黄帝部落和颜地部落在涿鹿打败蚩尤,从此结盟。经过长期的发展,未来的华夏国形成了。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颜地和黄帝对中国文明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2.“人类的祖先”是_黄帝;_仓颉_发明了文字。
3.黄帝之后,中国黄河流域的杰出领袖有尧_、_ _舜_、_禹_。_ Yu _治水;
4.退让制度:尧舜禹时期,民主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称为“退让制度”。
5.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夏朝,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由虞建立。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原始社会的结束和奴隶社会的形成。
第二单元国家的出现和社会变革
第4课夏商周的兴衰
1,夏商周的更替
朝代的建立,死亡的时间,首都,开国君主和国家的国王。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65438年+公元前0600年,虞城虞捷。
从公元前65438年到公元前1046年商朝多次迁都,盘庚迁都唐寅。
公元前65438年+公元前0046年7765438年+公元前0年周武王周幽王濠江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洛邑周平王周赧王
2.为什么商汤灭夏,伐周?
A.夏杰和商周的残暴统治b .唐,深得民心c .唐,任命圣贤d .联合其他小国
3.齐继承父业,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取代了退位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4.夏朝设置了各种国家机构(包括政府机构、军队、刑法和监狱)作为奴隶主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5.西周的分封制
(1)分封的目的是巩固统治。
(2)分封制包括两个方面:①皇帝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戚和英雄,立他们为诸侯。(2)诸侯的职责: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致敬;平时保卫领土,战时带兵与皇帝作战。
(3)分封制的意义: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强国。
6.西周的社会阶层:周田字→诸侯→卿大夫→士→布衣→奴隶。
第5课辉煌的青铜文明
1,原始社会末期出现青铜器;增长期是夏朝和商朝的辉煌时期。迄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是司母戊鼎;造型奇特的是四羊广场雕像;与商周同时期,西南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青铜文化——三星堆文化。代表性的物品有青铜面具、青铜雕像和青铜神树。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陶瓷的国家。
2.商周青铜铸造的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分布广。
3.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4.奴隶的悲惨生活:a .没有人身自由,可以随意转让和买卖。b、人祭:商奴隶主每次祭祀祖先,都要宰杀大量奴隶作为祭品。c .殉道:奴隶主死后,奴隶会被杀死或活埋,作为祭品。
第六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
1.公元前770年,周平东移至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两个时期:春秋和战国。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是中国奴隶社会解体的时期。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 _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2.春秋争霸
(1)诸侯争霸的目的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领袖地位,成为“霸主”。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越王勾践、吴王夫差。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_。中原的第一个霸主是晋文公。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第一霸主的战争是:城濮之战。
(2)齐桓公和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原因是什么?①前提:皇族衰落②实力:齐晋通过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整顿内政,迅速强大起来。3威信:通过“尊王抗外”或战争建立威信。
(3)霸权战争的影响:a .给社会带来各种灾难;b在争霸战争中,一些诸侯国全军覆没,出现了一些疆域辽阔的国家。
3.战国七雄
(1)战国初年,赵、_魏、_汉共分晋,战国七雄为齐、楚、秦、燕、赵、魏、汉。
(2)战争的目的:合并统一战争的性质:春秋——争霸战争;战国时期-吞并战争
(3)三次著名战役:
桂陵魏(庞涓饰)VS齐(孙膑饰)围魏救赵之战。
马岭卫(庞涓饰)VS齐(孙膑饰)降灶之战。
长平之战,秦VS赵赵大败,四十万大军阵亡。此后,东方六国无力抵抗秦军的进攻。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变革的时代,这体现在:
首先,在经济上
1.铁制农具与牛耕教的普及:春秋时期,中国开始出现铁制农具。到了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标志着生产力的显著提高。牛耕在春秋晚期就在中国使用,战国时期进一步普及。牛耕是中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随着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普及,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都有了显著提高。
2.著名的都江堰:
①设计建造者:秦国蜀郡太守李冰。
②地点:岷江
意义: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洪水,灌溉了大面积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第二,政治上——商鞅的变法
①时间:公元前356年
②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
目的:建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在霸权中立于不败之地。
④内容和影响:
内容
影响
奖励耕作
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徭役)经济发展,国家富裕。简而言之,商鞅变法建立了封建制度,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繁荣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奖励兵役(根据兵役大小,授予和田府爵位,废除不服兵役的旧贵族特权)。军队战斗力增强,士兵强大。
承认土地私有制,允许自由买卖,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建立郡县制:君主直接派官员治理,加强中央集权
战国时期,各国经过政治改革,建立起封建制度。地主阶级统治取代了奴隶主的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封建社会就形成了。
第8课和第9课中国文化的繁荣
一,文本的演变
时间,商周,西周晚期,战国时期
甲骨文铜印竹简帛书
材料龟甲、兽骨、青铜竹简、帛帛。
中国有考证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二。天文学、历法、医学和文学方面的成就
天文古籍记载最早的日食发生在夏朝。
商代甲骨文中有很多关于日食和月食的记载,经现代科学家考证,非常可靠。
历法(1)今天的农历,又称“夏历”,据说起源于夏朝。
(2)商代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一个月。
③战国时期,一年测二十四节气。
扁鹊,一位著名的医学博士,一直为中医所用。
文学屈原和他的代表作《离骚》,世界和平理事会指定屈原为世界文化名人。
音乐“钟鼓乐”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最著名的是湖北随州出土的编钟。
第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学校时期代表作品的思想内容
儒家春秋时期《论语》的政治思想--仁、爱、德治。
教育思想: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
战国时期的孟子《孟子》以仁政治国,漠视薄赋。
道家春秋老子《道德经》中的一切事物都有对立,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庄子战国时期的《庄子》以自然无为治。
战国时期墨子的“兼爱”:希望人与人之间能够互相帮助,互相友爱。
“不侵略”: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法家韩非子在《韩非子》中主张改革;倡导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孙子兵法,军事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0课“秦王横扫六合”
第一,秦朝的统一
统一时间:公元前221
首都:咸阳
开国皇帝:秦始皇嬴政。
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数百年割据、内斗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此后,统一一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第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措施的影响
政治造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中央政府设宰相_邱_和钦差大臣_;地方实行县制)
它在中国已经使用了2000多年,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济上统一的货币(半便士)和度量衡,对促进经济文化交流,维护民族团结影响很大。
文化统一字(篆书、隶书)
焚书坑儒,破坏了文化,限制了人们的思想。
北方修筑长城,军事开发南疆的秦朝,疆域辽阔,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
三、材料“分天下三十六郡,守,守,收天下之兵,聚咸阳,统一法度,统治者,车同轨,书同。”
1)以上报价是谁实施的?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是秦始皇实施的。主要措施有:实行县制,统一度量衡、文字和货币。
2)实施上述措施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答:目的是加强集权;作用是:有利于巩固团结和不同地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第11课“无德伐纣,暴杀秦”
一、秦朝的暴政:①苛徭役②重税③刑法严苛。
秦朝的暴政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和痛苦,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二、陈广起义
时间:公元前209年
起义地点:大泽乡。
事情经过:①公元前209年,陈胜和光武在大泽乡起义。②起义军在陈建立建立张楚政权,陈胜自立为王。③起义军打到咸阳附近,发展到几十万人。(4)由于秦军的力量,起义被镇压,陈胜和光武被他的手下杀死。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激励了后世数百万劳动人民奋起反抗残暴统治。
第三,农民起义军推翻了秦朝
项羽: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击败秦军主力。
刘邦:公元前207年,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楚汉之争(西楚霸王项羽VS汉王刘邦):西汉王朝的建立
时间:公元前202年首都:长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
统一的汉朝
一、闻婧之治
1,原因
①汉初形势:经济萧条,民族贫困。
②总结秦朝死于暴政的教训。
2.措施
(1)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②提倡节约。
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社会相对稳定,人民富裕,国家富强。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统治称为“文化和风景的统治”。
二、汉武帝的统一
背景措施的影响
在汉初政治分封的诸侯国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势力颁布“恩旨”削弱封建势力。附庸国不再能够对抗中央当局。
想
经济
军事百家中的各种派别还是很活跃的。他们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这对中央集权非常不利。
在“文景之治”的基础上,出现了经济繁荣。
匈奴年年南下,威胁黄河流域百姓生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五经是国子监的主要教材。
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管理权归还中央。
卫青和霍去病三次进攻匈奴(-119,漠北之战),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遏制了大商人的暴利,大大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
匈奴人再也无法与西汉抗衡,一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汉武帝时期,西汉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上实现了大统一,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第三,东汉王朝的建立
建立于公元25年。
首都:洛阳
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
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非常黑暗。东汉末年爆发黄巾起义,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汉代的经济发展
1.下令治理黄河并亲自到治河现场视察的汉朝皇帝是汉武帝。汉明帝命水利专家王景主持黄河整治。
2.西汉的犁已经装有便于翻土的犁壁,提高了耕作效率。这比欧洲早了1000多年。西汉时期,新的播种工具是轮子,大大加快了播种速度。
3.汉代的丝织品已经使用提花机,染色技术也很高,可以织出精美的花纹。
4.东汉南阳太守杜氏发明的水排,用的是液压爆破。
5.西汉都城长安和东汉都城洛阳规模宏大,被称为东西京。汉代长安有一个专门的商业区,叫“城”。
匈奴的崛起及其与汉朝的和平战争
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1,匈奴的生活习俗:过着游牧生活,靠野草迁徙。
2.冒顿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
3.匈奴生产发展(畜牧业兴旺;在与中原的交往中,一些匈奴人向汉族学习农耕,开始耕种田地和庄稼。
二、匈奴与汉朝的和平战争
时间在西汉初年(和)武帝时期(战)和元帝时期(和)
经济萧条,民族贫困的局面经过文景的统治,匈奴以强大的国力分裂,其中呼韩邪单于投降了汉朝。
政策和亲:把御女当公主,远嫁匈奴,每年给大量的粮食和纺织品。卫青、霍去病攻匈奴(漠北之战),昭君出塞。
结果塔尔坎年年出兵南下,亲匈奴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漠北战争的威胁。匈奴遭受重创,无法再与西汉对抗。为中匈两国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一,张骞与西域相连。
1.西域:甘肃玉门关、阳关以西,今新疆及更远。
2.张骞首次出使西域。
时间:公元前138年
任务:联系岳家,进攻匈奴。
意义:了解了西域的经历,以及他们与汉朝交流的愿望。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时间:公元前65438年
使命:与西域各国进行友好的政治和经济交流。
4、西域的建立。
时间:公元前60年
意义:从此新疆归中央政府管辖,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二,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
中国的丝绸和丝绸产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运输到今天的新疆,再到西亚,然后到欧洲,西方国家的珍宝被输入中国。
2.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沿海的港口开始,经过马六甲海峡,通向孟加拉湾沿岸,最远到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
第三,班超管理西域。
1,派部下甘英到大秦到达波斯湾沿岸。
2.166年,大秦派遣使节访问洛阳,这是欧洲国家与中国的第一次直接接触。
繁荣的秦汉文化(1)
一、纸的发明和《蔡论》中造纸术的改进
1.纸的发明(时间:西汉早期)
2.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蔡侯纸)。
3.造纸术的传播
第二,《九章算术》和地动仪
1,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总结了春秋战国至东汉的数学成就。
2.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公认为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器)
第三,名医辈出
1,华佗(神医):麻沸散和医疗体操五禽戏
2.张仲景(医圣):《伤寒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疗原则。
繁荣的秦汉文化(2)
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1,佛教的介绍
①起源于古印度。
②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3)汉明帝在东方时,修建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庙——白马寺。
(4)教义:人死后可以在来世转世,人可以在今生吃苦,如果真心信佛,来世也可以快乐。
2.道教的兴起
道教是本土宗教。
(2)创始人:张玲,尊称老子为领袖,称其为“爷爷”。
③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
(4)教义: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长生不死。
3.世界三大宗教是指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
4.秦汉时期,王充是我国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著有《论衡》。
二,司马迁与《史记》
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史家绝唱与无韵离骚。
(1)历史成就:①是中国第一部传记通史;②成为后世传记史书的典范。
(2)文学成就:是一部文字简练、语言生动、人物形象生动的优秀文学作品。
(3)司马迁编纂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描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事件。
三、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代表了秦汉时期雕塑的艺术水平。
第四单元政治权力的分离和国家的整合
三国鼎立而立。
第一,官渡之战
情况:东汉末年,军阀政权和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时间:公元200年
战斗双方:袁绍VS曹操。
实力对比;65438+100000 30000或40000
结果:曹操以少胜多,打败了袁俊,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二、赤壁之战
情况:曹操基本统一北方,想统一全国;刘备和孙权在南方的势力发展起来了。
时间:公元208年
交战双方:曹操VS孙刘连俊
实力对比:65438+10万元,3万元,4万元。
结果:孙和刘联手,以少胜多,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第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头衔、时间、首都、开国君主
魏于220年称帝洛阳曹丕。
221年,韩称帝为成都刘备。
222年,吴召为孙权。
第四,三国的经济发展
郭玮: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蜀国:丝绸业兴盛,蜀锦行销三国;
吴:造船业发达。吴船队到达益州(今台湾省),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省的联系。
江南地区的发展
一、西晋的兴亡与内迁族群
1,西晋的统一
1魏灭蜀;
②265年,西晋取代魏;
开国皇帝:司马燕
首都:洛阳
③280年,西晋灭吴,实现统一。
2.迁入民族:芜湖:匈奴、鲜卑、羯、氐、羌。
3.西晋王朝的灭亡
①原因:统治集团腐朽,西晋皇室争夺皇位十余年,耗尽了西晋国力。
(2)西晋官僚地主残酷压迫内迁的少数民族,激起他们的反抗。
公元316年,匈奴一支内迁的武装在西晋灭亡。
第二,在水之战中
1,情况:
①南方:司马睿重建金朝,定都建康,史称“东晋”。
②北方:阿迪人苻坚建立的先秦政权强盛,统一了黄河流域。
2.时间:公元383年
3.战斗双方:前秦VS东晋。
实力对比:80.8万
4.结果:东晋以少胜多,打败了前秦。前秦崩溃,北方地区再次陷入割据混战状态,东晋实现了暂时的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三,江南的经济发展
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1)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2)人口向南方迁移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3)江南战乱少,社会相对稳定。(4)南北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性能:
大量荒地被开垦成了农田。
②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
③农业技术进步:使用绿肥,推广牛耕和粪肥。
④小麦延伸到长江以南。
3.影响:对中国的沉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二十课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1.统一北方:439年,鲜卑人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第二,民族融合
1.黄河流域各族人民长期杂居在一起,日常交往频繁,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逐渐融合。
2.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迁都洛阳,更好地学习和接受汉民族的先进文化。
汉化政策:1)朝廷必须使用汉语,禁止鲜卑语;2)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汉服;3)鲜卑族改姓汉族,皇族由拓跋氏改姓袁;4)鼓励鲜卑人与汉族贵族通婚;5)采用汉族的官制和法律;6)学习汉族礼仪,尊孔,以孝治国,倡导尊老敬老的风气。北魏孝文帝的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第265438课+0和22课:魏晋南北朝文化
类别朝代代表作品的贡献
南朝的数学,祖冲之的《作文》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比世界早了一千年。
贾思勰的《齐·姚敏书》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地理北魏时期,李道元的《水经注》侧重于记载水路系统。综合性地理专著。
东晋王羲之《兰亭序》所写的字的书画,或清丽清新,或“浮如云,敏捷如龙”。《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东晋画顾恺之《女史箴言》和《洛神赋图》
北朝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的石窟艺术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1.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门艺术,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变为楷书,草书、行书逐渐流行。
2.东晋王羲之,书法大师,写的字有“飘如云,灵巧如龙”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