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梳理一份十八大报告的政治导向、经济导向、社会导向、外交导向、军事导向。需要准确易懂。谢谢你

1和十八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2.过去五年的成就:党的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的五年,是我们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五年。五年来,各方面工作取得重大新成就,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国防和军队建设打开新局面,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外交工作取得新成绩。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3.五年来的工作还有很多不足,前进的道路上还有很多困难和问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些困难和问题,并进一步认真加以解决。

4.十年奋斗形成并落实了科学发展观。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是我们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形成和落实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生产力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5.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首要任务是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地位,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胡锦涛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实践的发展、真理的认识和理论的创新永无止境。

6.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和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道路关系到党的命脉、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命运和人民的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之路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

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成功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 * *生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 * *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基于这些制度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等各种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证。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10,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总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他以崭新的视野,深化了对* * *生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使我们的国家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性、理论性、民族性和时代性。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八个坚持”: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推进改革开放,必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走* * *繁荣之路,必须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最大的国情,最大的现实。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改变。无论如何,我们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任何方面的改革和发展都要牢牢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我们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统一起来,既不妄自菲薄,也不骄傲自满,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只要我们满怀理想,坚定信念,坚定不移,不屈不挠,顽强拼搏,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够在中国* * *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够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必须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13,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纵观国际国内趋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充分把握机遇,从容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1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立,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有效尊重和保障。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础更加坚实。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遍实现,全民教育水平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显著提高,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保障实现全民覆盖。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取得重大进展。

15.深化改革,完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体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抓住机遇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弊端,构建系统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发展更加高效、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续。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个层面、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完善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16,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然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动摇。

17,主题和主线。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的本质要求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18,中国的“四化”。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19,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进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动更多国有资本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确保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平等受法律保护。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监管,促进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

20、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进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努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把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21.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我们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扩大国内市场规模。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个坚实基础,实施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22、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强城乡发展的统筹,促进城乡繁荣。强化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受益、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23、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我们必须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对外开放向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转变。创新对外开放模式,出口和进口并重,提高利用外资的综合优势和整体效益,加快走出去步伐,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的能力。

24.必须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充分、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的,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确保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完善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要把制度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25、全国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联系群众制度。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支持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立法工作的组织协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决算的审查监督。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的比例。在全国人大设立代表联络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完善国家权力机关组织体系,优化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知识年龄结构,提高专职人员比例,增强依法履职能力。

26.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化、多层次、制度化发展。通过国家政权机关、CPPCC组织、党组织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进行广泛协商,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集中民智,增长见识,增强合力。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CPPCC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地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加强与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深入开展专题协商、对口协商、部门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

27、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确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对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

28、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要保证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保证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完善决策机制和程序,建立决策责任追究和纠错制度。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健全党务、政务、司法和各领域事务公开制度,完善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