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数的历史

负数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就有了正负数的概念,掌握了正负数的算术。人们计算时,用一些小竹签摆出各种数字来计算。例如,356放在|||,3056放在,以此类推。这些小竹签被称为“计算芯片”,也可以用骨头和象牙制成。

刘徽是我国三国时期的一位学者,他为负数概念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刘徽首先给出了正负数的定义:“今得失相反,正负数宜名。”翻译成现代的话,在计算的过程中,要用正数和负数来区分。

中国人长期以来一直使用负数。中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的“方程”一章,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正式引入了负数及其加减算法,并给出了一种算法,叫做“加减”。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在《九章算术笔记》中用不同颜色的计算芯片(棒状的计数工具)分别表示正数和负数。

扩展数据:

负整数可以看作是自然数的一种扩展,使得所有的方程都有意义。相对而言,其他数的集合是自然数通过逐步展开而衍生出来的。负数在表示小于0的值时非常有用。比如在会计上,可以用来表示负债,通常用红色表示(没有负号的用括号括起来),所以也叫“赤字”。

我国古人虽然最早发现并应用了负数,但并没有从理性的角度探讨负数存在的意义和本质,这可能是文化习惯造成的。负数的精确定义及其基本性质的讨论是由现代西方数学家首先完成的。

西方数学中最早使用负数是公元628年布拉马古塔写的一部印度数学文献?布拉玛斯普塔-西德汉塔.它似乎表明负资产或负债务。很大程度上,欧洲数学家直到17世纪才接受负数的概念。

百度百科-负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