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工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
英国资产阶级建立了一个开放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占主导地位。
新* * *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直接干预经济,促进了适应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的现代化环境的形成。
同时,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加速了圈地运动的进程,产生了大量的无产者。
随着海外贸易和殖民地的发展,大量财富集中在英国资产阶级手中。
此外,经典力学、热力学等学科的理论创新也为工业革命带来了机遇。
这些为工业革命的出现提供了深刻的政治、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前提。
于是工业革命应运而生。
1733年,机械师凯发明了飞梭;1765年,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
1767年,木匠海斯发明了液压纺纱机。
1769瓦特试制成功单向蒸汽机;1782造了一台双向蒸汽机。瓦特的蒸汽机解决了大工业发展所必需的动力问题,推动了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
炼铁厂用它启动鼓风机为高炉提供风力,煤矿用它排除矿井水,纺织工业用它作为动力。
1785用于棉纺厂,1793用于毛纺厂,1789用于纺织厂。
机械工业的发展需要运输方式的创新,以便快速运输其生产的大量产品,供应大量的原材料和燃料。
1765年英国开始使用铁路轨道,1788年架设铁桥。
1807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轮船。
1811年在英国复制成功,开始在内河和沿海地区使用。
斯蒂芬森发明了蒸汽机车。
1825在英国第一条铁路上测试成功。
1844年,英国铁路已达2235英里。
英国工业革命是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
始于18的60年代,完成于19的30-40年代,历时七八十年。
1840左右,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经基本取代了工厂手工业生产,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19世纪,工业革命逐渐从英国蔓延到欧洲大陆和世界其他地区。
工业革命使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力突飞猛进,工业成品成倍增长。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人民处于被剥削的地位,购买力低下,国内市场需求增长缓慢,导致生产过剩的危机,资本家急于拓展海外市场。
因此,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殖民扩张浪潮。
英国是最大的殖民帝国。
亚洲经济相对发达的文明古国是他们掠夺的首要目标。
到19世纪,英国彻底征服印度,迫使中国割让领土,支付赔款,开放通商口岸。
它还征服了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
法国人把印度支那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最终于80年代占领了印度支那。
工业化加速了美国殖民扩张的步伐。首先,它越过阿巴拉契亚山脉,向西扩张领土,屠杀印第安人,强占他们的家园。
20世纪40年代,美国发动了对墨西哥的战争,吞并了德克萨斯州、新墨西哥州和加利福尼亚州。
拉美被美国资本视为扩张的重点。
西方列强在扩张殖民地的同时,也改变了对殖民地的掠夺方式。
在工业革命之前,他们大多采取直接掠夺等方式,并没有引起殖民地社会经济的根本变化。
工业革命后,西方工业国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了对殖民地的经济开发,将其作为推销工业品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地。
殖民地成为工业资本剥削的目标。
为了利用殖民地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资源,他们积极投资铺设铁路、修建港口、开发矿山、建立种植园和建立加工厂,殖民活动范围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这一时期的殖民活动使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其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一部分。
第一次工业革命起源于英国,后蔓延到欧美主要国家,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对人类社会的演进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深远影响。
其影响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在工业革命中,手工工具被机器取代,人力、畜力、水力、风力被蒸汽机、内燃机、电动机等动力机器取代,克服了人类畜力的局限性和自然动力的不可预测性、不可控性,提高了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实现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工业革命中的生产技术变革是全面的、深刻的、大规模的。
它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从纺织业到电力工业,从采矿业到冶金业,从金属加工到机床制造,从农业到运输业。
在许多工业部门,机械化涉及整个生产过程。
机器的采用只是工业革命的一个方面,科学的生产组织和管理对提高生产效率也起着重要作用。
将大量机器和人力集中在工厂,实现劳动分工的高度专业化;将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机器合理组成一个机器系统,形成一条生产线;所有这些措施都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迅速。
第二,全球运输网络和世界市场的形成
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海运和陆地铁路运输的结合,使社会进入了汽船和铁路运输时代。
交通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地球上各个地区的隔绝状态。
19世纪,造船技术有了很大进步,推进装置由桨轮改为螺旋桨,船体由木质改为钢铁。
自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以来,铁路建设的热潮很快就蔓延到了欧洲大陆和北美,进而蔓延到了欧美国家的殖民地和附属国。
为了拓展海外市场,加强殖民掠夺,欧美国家致力于突破远洋运输的瓶颈。
连接大陆和海洋的海上航线的开通,使海上运输网络和陆上运输网络相互连接,形成了全球运输网络,导致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此外,电报、电话等先进通信手段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世界各地的区域信息交流提供了先进的工具。
3.先进技术的传播
工业革命中产生的新技术是人类的财富。
现代技术革命的中心最初是英国,后来迅速蔓延到欧洲大陆和北美,再进一步蔓延到全球。
新技术的扩散主要是通过先进国家的机械出口、外国投资、工程技术人员的流动和技术走私。
社会经济条件较好的欧洲国家和北美最先吸收了英国的先进技术,其次是白人殖民地,然后是拉美、亚洲和非洲的其他国家。
英国技术向国外传播的一个重要渠道是对外投资。
19世纪,英国是最大的资本输出国。
在英国资本的支持下,欧洲和北美建立了一系列铁路公司,包括内河航运公司、矿山、纺织厂、机械厂、煤气厂和自来水厂。
资本输出与机器设备的出口和技术人员的移民密切相关。
第四,欧美国家工业革命对亚非拉国家的双重影响
一方面,当工业国家的机器制造产品大量倾销到这些地区时,当地的传统手工业遭到破坏,土著手工业者纷纷破产,传统的社会经济结构遭到破坏。
西方工业强国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开发矿藏和单一农业。他们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要把这些国家变成工业品市场、原材料供应地、投资地。
工业国对亚非拉的经济发展带有强烈的掠夺和奴役性质,阻碍了当地经济的正常发展。
帝国主义国家操纵被奴役国家的经济命脉,控制其财政和海关,支配其经济生活,使其长期处于从属地位。
另一方面,西方工业强国在把亚非拉变成工业品市场和原材料产地的同时,也必然会把西方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带到亚非拉。
西方列强的殖民开发,打破了亚非拉国家封闭孤立的状态,破坏了传统的社会经济结构,瓦解了原有的自给自足的农业和手工业,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缓慢发展,把亚非拉国家卷进了工业化的洪流,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掠夺亚非拉国家的资源和财富,西方列强普遍投资修建铁路,发展水陆交通,发展商业,开办银行、工厂和学校。这些经济活动客观上促进了当地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农业社会的变革。
工业革命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工业革命对改造社会的作用往往超过政治革命,但并不像形式上的政治革命那样产生强烈的冲击波,引起局势的巨大动荡。
生产力的意外发展,工厂制度取代手工业作坊的巨大变革,展现了资本主义社会机制的新面貌,并带动了整个社会的快速演进。
工业革命改进了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力,导致人口、大量人口流向城市,加快了城市化进程;第一产业的衰落和第二产业的崛起,推动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工厂工业的发展导致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的产生,使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促进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导致了东方对西方的从属,加剧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形成了资本主义统治世界的格局,形成了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也影响了以后国际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