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剧的精神

自《三国演义》以来,没有一部电视剧能像《大秦帝国》一样让我如此陶醉。有了《大秦帝国》,我几乎不屑于参与任何其他历史剧的讨论。我对那些花大价钱、广告满天飞、噱头遍地、大牌如云的历史剧产生了一种鄙视的感觉。自从有了《大秦帝国》,我就更不关心他们的宣传了,也懒得反驳他们粉丝的虚情假意的恭维——我有,也有冯。既然我有一颗珍珠,为什么要欣赏普通的饰品?我有大秦帝国,何必为那些劣质历史剧而烦恼?我有大秦相伴,还能要求什么?

如果说《秦公寻仙记》是一部史诗,那么《大秦帝国》一定是一部史诗——从剧情到表演,从插曲到配乐,无一不堪称完美。我是一个挑剔的人,但是面对“大秦帝国”我没有挑剔的想法。其实《大秦帝国》里并没有什么故事需要推敲或者不合适。之所以完全不在意,是因为大秦是有灵魂的电视剧。它的灵魂、品格、气度,在它开启的第一瞬间,就浸入了我身体的最深处,也在我的灵魂里烙下了大秦的烙印。

大秦帝国冰冷坚硬如铁。

其实我在读《中国通史》、《东周史》、《史记》的时候,就已经感受到了大秦的冷酷和坚硬,但我并没有因为这种冷酷和坚硬而厌恶秦。反而因为这个爱上了秦。或许汉朝的恢弘和盛唐的繁荣和谐才是中国人最骄傲的。然而,遥远的大秦在历史的滚滚烟尘和战场的漫漫黄沙中发出了动人的声音——是战马还是号角?是喊杀阵阵,还是举旗狩猎?我不知道,我只是感觉到一个遥远而陌生的灵魂-

一种很少在史书或老师口中被提及和提倡的精神——在远古时代呼唤我们的回归,回归可能已经失传很久的精神源头,寻找那些因为某种原因而被抛弃甚至唾弃的东西——但它却在我的灵魂深处沉睡着,让我感到自豪,默默叹息。它就像火种,会像强风一样燃烧。

电视剧《大秦帝国》就是这样的一阵风——冷风强劲。我绝对是从第一集就爱上了大秦帝国,不是因为白衣帅帅的魏阳,也不是因为魏武祖的武功高强,而是因为秦军大帐里那两句很简单却很坚定的对话:“秦人要报仇,此为首战!”“我们一起共赴国难吧,老秦!”这段对话在第一集出现了两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魏军在每次战斗后都要开会研究、阐述、论证。但是秦军呢?有的只是“老秦,共赴国难!”。秦公只说了一句“将军不会变!”我来付账。起初,我认为秦军的粗放方式有点简单粗暴。他在战斗中讲究的是一种“庙堂算计”——在战略谋划上赢得了千里之外的战斗。经过这样的“庙堂算计”,秦军怎么可能不败于魏军?然而这两个坚定的字却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里,它成了整部电视剧的灵魂。这两句话好冷好硬好坚强!多么强大和勇敢!这就是老秦的性格和精神!虽然看似粗糙武断,但这种精神是老秦从危机中崛起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大秦留给后人最深刻的印象——就像秦风一样

《不穿衣服》唱道:“不穿衣服是什么意思?与儿子同袍!“那是一种无畏,一种勇气,一种魄力!那些精心的计划,精良的战斗装备,豪华的设施,即使什么都没有,也可以逐步完善,但如果没有这种冷硬的精神,那就全白费了。”皮肤没有毛,怎么附着?“羊的精神不能领导老虎的军队。

《大秦帝国》第一集就是要表现这种冷硬精神,剧中所有细节都体现了这一点:相比魏军豪华精致的后方军帐,秦军的军帐简陋粗放,只有两个燃烧的火盆挂着;与魏军的鲜艳整齐的盔甲相比,秦军的指挥官是一位君主,但他的白发凌乱且相当蓬乱。相比魏武祖整齐划一的军阵、精良的装备、训练有素的战术,秦国的军阵更是乱七八糟:很多人没有统一的军装,武器装备也是五花八门,战术基本是拼死缠斗。电视剧里少良和少良的战斗极其惨烈,但最重要的是展现了秦国的民族风格——冷如铁!在和魏军的鲜明对比中,理智上说,我对秦的未来感到担忧,但在情感上,我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兴奋和激动!如果我是一名士兵,我宁愿放弃魏军精良的盔甲和装备,只穿普通的布衣加入秦军的轻装军营。如果我是一名士兵,我宁愿放弃魏军今天的巧妙战术,用一把普通的刀斧,在秦军混乱的军阵中冲锋陷阵。只有那句“我们一起去国难吧,老秦!”我选择秦军就够了,更不用说和秦人的冷硬风格,让我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神奇力量。秦人以骁勇善战著称。无论老幼,上了战场都是最勇敢的军人。《大秦帝国》中的战争场面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点:秦军中的布衣百姓冲向敌阵,就像势不可挡的潮水,连小孩子都勇猛如虎。秦人的血是天生的,秦人的冷是铸在灵魂里的。秦献公中箭后,依然勇猛刚毅,而曲良活捉了他的叔叔和姨夫,救出赶车人时更是勇猛勇猛...没有一个地方不体现出老秦人冷硬的风格——没有无用的装饰,只有一种凶悍的精神!秦国的军队可能有点散,看起来有些鲁莽,但是胸中有了这种铁血的秦人,有了这样的气质,就可以训练成为利剑,真正的铁军!

雪在飘落,秦的山川被雪覆盖,从冰原里传来凄凉的号子,响起悲壮的《战歌》,泪水已经在眼眶里打转。能以冷硬之风打动我的是大秦帝国,能以冷硬之风激起我热血沸腾的是大秦帝国。那是一种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感觉:白色的山,呼啸的北风,冰冷的盔甲和刀剑,雄壮的呐喊……没有一样能让人感到舒适和温暖。但就是这种苍凉,悲壮,冷硬,却蕴含着无穷的情感力量。让人想举起一杯白酒,祭出远方的铁血秦,祭出早已失传的冷硬秦风——曾经驰骋在华夏大地上的铁血精神,已经被历史碾成了尘埃,消散在中庸善良的暖风中。今天有多少人还记得那个冷硬的大秦,它曾经在战场上是什么样的姿态?曾经站在函谷关,鹤立鸡群的是怎样一种姿态?那个遥远的秦风,在《大秦帝国》呈现在我面前的那一刻,在我的胸膛里复活了。我不是生来就是阿沁,但我还是向往着,向往着大秦的冷硬,向往着大秦的轰轰烈烈的梦想!

大秦帝国如秦酒般炽烈,如苦菜肥羊炖般朴实豪放。

如果说《战歌》是“大秦帝国”的灵魂,那么秦酒、苦菜、肥羊炖就是大秦的气质。全剧不记得有多少次出现了秦酒炖苦菜和肥羊,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刚出现的时候,我仿佛闻到了那种浓烈而淳朴的香气。虽然与其他国家的精致美食和醇香美酒相比,它们显得粗糙,但却是火热爽口的——都说有什么样的美酒佳肴,就会生出什么样的气质和气质。我要梦回辽阔的大地,跃过秦岭连绵的山脊,跨过渭水滚滚的波涛,在黄昏时分回到森林。也许在乡间的茅屋里,也许在高大的宫殿里,有这样一种热气腾腾的香气,渐渐弥漫在夜晚的薄雾中,笼罩着雄伟的大地,养育着那些雄壮的秦人...

东乡春对赵酒和燕酒都有过评价,他喜欢赵酒的“烈焰神韵,令人心寒”,这是他作为法家弟子的本色。他不喜欢温润醇厚的宋酒,因为他的心里流着伟大斗争的血液。不知道为什么,魏阳当时没有请秦酒喝——可能当时魏国的风气是鄙视秦的,也没有人关注秦酒。那时候的魏阳还不知道秦酒是什么味道呢!但是到了秦国,这秦酒在剧中就有了完全不同的意义。在侯英家,魏阳第一次喝了秦酒。他形容“又粗又壮”,还第一次尝到了肥羊的炖肉。是“肥嫩,香香,本色原味,令他欢喜”。那是他第一次吃苦菜,“爽口独特,与精神相合”。他学会了不用筷子直接用手吃饭。我不知道这简单的一顿饭是不是感动和融化了魏阳,但我知道这一段是真的感动和融化了我。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段话的时候,特别想尝尝秦的美食。我觉得这些看似粗糙苦涩的食物味道很浓。虽然我没有吃它们,但我觉得它们有一种特殊的力量,可以温暖人们的胃和心。在中国,再穷的地方也有自己独特的美食,也包含着和那里的水土一样的性格。中国人讲究吃,也把吃作为主要的交往方式。如果一个陌生人能习惯在一个地方吃饭,当地人立刻会觉得很开心,很亲切。某种程度上,习惯了当地的食物,就是对这片土地和那些人的认可。魏阳喝了第一口秦酒,喝了第一口苦菜,炖了肥羊之后,身体的一部分就属于老秦了。

之后,魏阳深入到秦和之间的地区,他不知道喝了多少老秦酒,吃了多少苦菜和肥羊炖肉。秦人虽然贫穷,却有着热情的胸怀,淳朴的民风,对国家的无限热爱。在最穷的山野之间,魏阳真正尝到了秦国的苦菜和烈酒,真正理解了“让老秦共赴国难”的精神含义,保家卫国的鞅最终成为了秦国的鞅。

苦菜和烈酒,真正的美,这能只是两种食物吗?!是秦人的性格,也是秦国的性格。从这里,我感受到了秦国的激情、淳朴、豪放,也感受到了它的本色。就这苦菜,烈酒,肥羊炖,漫天大雪算什么?但也正是因为漫天大雪和冷硬的风格,造就了这种热猛的吃法,造就了那种简单粗放的性格。冷与猛根本不矛盾,而是融合成一个统一体,一种令人羡慕、感动、无限向往的民族性格和人格。

《大秦帝国》因青山松柏的生死而更加温馨温暖。

秦人天性冷漠淳朴,但丝毫不影响胸中火热的热血。没有人怀疑《大秦帝国》中最催人泪下的一段话是青山松柏联盟。我知道这一切其实只是一种艺术渲染。我们没有人知道几千年前商鞅和秦孝公之间的誓言是什么样的。我们只能让自己的思想在历史的空白中自由驰骋,用自己的意愿还原曾经的永恒。是的,他们的誓言是永恒的。在春秋战国的三次变法中,只有商鞅变法是仅存的一次,这充分说明了秦孝公和商鞅之间的誓言是多么的坚定!然而,秦帝国将这种牢固但有些抽象的联盟变成了一种感人而温暖的力量。这种温暖没有冲动,没有鲁莽,没有自私。它基于公共利益高于一切,基于一个共同的梦想。它是理性的,宽广的,甚至更加火热的。是升华,老秦人的性格!

老秦人就像秦酒一样火热醇厚,随时都有血性。在战场上,在敌人面前,在任何时候都是如此。但如前所述,老秦人的性格有些堪忧,因为虽然刺激,却难免有鲁莽之嫌。这样的性格,任其发展,总让人觉得不安全。比如你要不顾国力发兵报仇,比如你要不顾后果杀了你叔叔报仇。这些都是老秦天生的血性和血性气质,勇敢值得敬佩,但不值得提倡一切。但是,渠梁就不一样了,他心里有老秦人的血,但他不缺乏沉着和理智。商鞅是一个理性的人。他有闯劲,但没有秦人辣。商鞅入秦,遇到了秦、秦公的苦菜和烈酒,于是扬长避短,把秦人的热情和商鞅的理智结合起来,成为大秦新的精神和灵魂。热与暖不减,刚与猛也更加发达。秦,终将成为让山东六国闻风丧胆的名字,在历史上刻下闪耀千年的骄傲!

大秦帝国感动了我无数次。即使看了很多遍,还是忍不住热泪盈眶。我第一次被秦公所感动是在商鞅入秦之前,我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他。在商鞅入秦之前的戏曲中,他是整个秦朝唯一的中坚力量。他用生命爱着大秦,那么炽热无私,只要对大秦有利,他什么都不吝惜。他可以为大秦牺牲任何东西:封地、能量、鲜血甚至生命...看到他用国君的封地取代旧族的封地,看到他在朝会上说如果战败就自杀,看到他在国耻的纪念碑上割脉流血,国君怎能不感动?他的身体是老秦人特有的,热情,淳朴,像苦菜和秦酒一样炽烈,但他不鲁莽。他谨小慎微,冷静理智,临危不乱,刚强但温柔敦厚,胸怀宽广,关心体贴,有了他的掌舵,秦国潜在的矛盾得以化解,秦国在危急关头得以团结。秦公常含热泪,那是期望的炽热之火。每次看到他真诚而深邃的眼神,我总觉得不管有多难,总觉得胸中有无穷的力量。即使我被打倒一百次一千次,我也可以重新站起来。商鞅入秦前的秦国,就是在这样的公的带领下,在风雨中奋力前行,每一步都是血泪,每一步都是感动。虽然我知道董向春意气风发的魏阳会后入秦国,但他的风格与冷峻厚重的秦国并不协调。我还挺愿意就那样泡在火热醇厚的秦风和秦宫深邃的眼神里,而不是期待那带着冷气的小鞅来冲淡这种气氛。

而且他的这个事实真的把这种气氛冲淡了一点——魏阳入秦后,电视剧的味道变了一点。说实话,刚开始我还不习惯。感觉热气腾腾的秦腔,冷艳泼辣的秦腔,都被魏阳冲淡了。但是当青山松柏之盟定下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感动——那一刻,秦公老秦人的热血前所未有的燃烧沸腾,魏阳也一扫之前的傲气和冷峻——那时候他已经和老秦人一样被秦国的酒、苦菜、肥羊炖得暖暖的了,他和他的国君真的把戏的气氛烧到了顶点。从那以后,它一直燃烧到秦宫和尚军生命的最后一刻。即使熄灭了,也是那么的悲壮和悲壮。

杀了老白骆驼真的是一件感情上无法接受的事情。当我第一次看到它的时候,我真的很担心秦孝公坚持不住了,担心他那颗宽容的心无法承受如此令人心碎的惩罚。秦国改革的时候,尤其是刑罚开始以后,孝面前的温情仿佛被渭水岸边的刑杀之气冲淡了,都是魏阳法的冷脸,别说老秦人,就连现在的电视观众可能都有点不舒服。但无论如何,最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定是那种巨大的正义感。仁是无情的,善良是无形的,一个女人的仁可能会感动一时,但不会像仁善那样荡气回肠。一个沿着正确的道路飞向繁荣的国家,总是让人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向往。变法后的大秦就是这样。秦人依旧冷若铁——只不过那长矛不再面对内斗的自己人,而是铸成了一把冰冷闪亮的剑,剑刃直指函谷关外。秦人还是苦菜和烈酒一样朴实——只是没有以前的鲁莽和凌乱,而是凝聚在秦律之下。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无数艰难困苦,在秦公和商鞅的殷切期望和不懈努力下,淳朴的秦人变得理性起来,更加顽强。改革净化了秦人本色的淳朴。虽然第一眼看上去没有以前那么过瘾,但是仔细品尝之后还是能感受到一种深沉博大的气息。美玉在于石,不琢磨就不能显出光彩,但琢磨的过程一定充满纠结,要承受很多,放弃很多。这些秦公、秦人都吃过苦头,放弃了。大秦帝国真正的光芒从这一刻开始闪耀!

比秦国的喜人变化更暖人心的,无异于青山松柏的誓言。即使过了很久,我也已经忘记了剧中所有的情节和人物,永远忘不了青山与松柏之间的誓言。如果我多次看这部剧,我可能不会为老秦人在战场上的英勇而落泪,可能永远不会为秦公的血誓而感动,但“如果你相信我,我一定不会辜负你!”而“公如青山,我如松柏,我绝不会输!”这两句话我永远忘不了,一想起就会泪流满面。电视剧越到结尾,越不忍心看。在变法的道路上,秦公与尚军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当尚军生出退兵的念头时,秦公突然把酒爵摔了,他不舍的眼泪没有滴在脸上,滴的全是心里。秦公身体日渐衰弱,却放不下因变法而得罪众的商鞅。知道未来屈指可数,他开始不惜违反法律尽一切可能保护尚军,只是为了在他离开后保证尚军的安全。秦宫在弥留之际,就像一根燃尽的蜡烛。他很难支撑他虚弱的身体,但当他听到尚军的名字时,他的眼睛总是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当尚军来访时,他立即强挤出笑容。他越是笑得灿烂,越是显得健康开朗,我就越是觉得无比难过。我清楚地感受到他内心的悲伤和焦虑。他不忍心放弃与尚军一起战斗的二十年,也不忍心放弃自己曾经的誓言。说起像以前一样想和尚军喝一杯,他很难过。尚军不想让秦公为他做坏事,就去找秦公理论。病危的秦宫居然像个孩子一样搪塞躲闪。终于,他躲闪不及,哭着叹道:“曲曲良终其一生,必辜负魏阳!”魏阳一听,义无反顾,死而无憾。不管看了多少遍,看到的时候总是泪流满面。如果我这辈子有这么一个知心朋友,我就毫无怨言了!君上去后,魏阳以一种类似自杀的方式工作。我不知道他是想保护法律还是君主,还是用这种方式为君主埋脖子...秋天,橡阳芦苇丛生,美得令人窒息。尚军骑着一匹白色的白马回到家乡,喊道:“陛下!我回来了!秦公!商鞅找你!”我更是难以抑制自己的悲伤和泪水。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但这份真情还在燃烧。就算阴阳相隔,也隔不开这永恒的情感。不知道是相知还是相惜。不知道是君子还是兄弟,还是已经远远超出了那些可以用语言描述的情感。生死与共!

这是大秦帝国,是老版三国演义以来唯一让我觉得可以作为精神支柱的电视剧。它在我极度危险的时候向我走来,“让我们一起共赴国难”的誓言激励着我在寒冬中咬紧牙关,直到春天来临。也许在过去、现在和遥远的未来,我都无法接近大秦帝国的氛围——也许这只是一个梦,一个美好的幻想。但我至少愿意相信,在遥远的过去,有一个身穿黑衫的军阀,用钢铁的冷酷和利剑的锋利刺穿了中华大地,战车滚滚而过,给这片土地带来了一个威严而响亮的名字“大秦”!因为秦川大地还有那份冷硬的遗风,想起来总是令人肃然起敬。而《秦帝国》则是满腔热血,君臣相知不如兄弟——不管这些激动人心的场景是否真的在历史上上演过,我宁愿相信这是真的,让千古遗风推荐我。每当我在世态炎凉的时候感到无助的时候,每当我遭遇艰难险阻的时候,每当我为一次次的失败而难过的时候,我都会重温大秦帝国,这是一个永恒的信念,永远热血沸腾。一部有灵魂的电视剧,不会因为熟悉的剧情而变得乏味,即使看够了倒背如流的台词,也不会觉得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