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渊古镇旅游景点介绍童渊古镇百科

文锦江、姜维和博江交汇,贯穿童渊古镇。

崇州市童渊古镇,距成都38公里,规划城区面积3.5km2,建成区面积1.7km2,已有1650年历史。童渊是一个著名的古镇,历史上曾是文河上的一个重要码头。用“古老”来概括童渊古镇是恰当的。在半街尽头老石拱桥附近的吊脚楼里休息,看河水流过。

想象一下1600年前童渊的繁华,让人感叹“逝者如斯夫”。童渊古镇在历史上曾是一个重要的码头。这里有三条河,所以它被命名为江蕙。镇内现存八处史迹古景:桥、罗氏公馆、黄公馆、黄祠堂、天主教堂、故居、铁干桥、工农兵桥,始于东汉,明清时期城市繁华。成都后院,岷山前庭。

主要景点

西子宫

随着历史的发展,习字宫逐渐成为纪念汉字的传奇发明者仓颉的寺庙。仓颉是黄帝时代的历史学家,汉字的创造者,被誉为“造字大师”。世人感激仓颉的贡献,由此产生了爱惜文字、尊重文字和纸张、不随意丢弃文字和纸张等风俗习惯。古德说:尊字如尊圣人,惜字如惜金,惜字可福,一生惜字者有福。

童渊天主教堂

童渊镇天主教堂位于崇州市城西11公里处,教堂矗立在镇上(镇供销社对面)。清朝光绪年间,此殿已近100年。教会的筹建是由旅法传教士顾神父和他的教友刘转昌、杨、曾思玲等人共同决定的。建造教堂的资金由顾神父赞助,并在当地教友的大力合作下完成。这座教堂被命名为天主教堂,教堂的形象设计师采用了中西结合的结构,立面形象按照天主教徒制作的图案精心塑造。

李咏大桥

李咏大桥建于清朝嘉庆年间,民国27年山洪暴发,大桥被毁。桥身为砖石结构,北接童渊镇新街,南接长寿街,全长五六十米,两墩三孔,弧形圆而高,远看如虹垂悬,透出高贵古朴的气息。两个码头由雕刻精美的石龙守护。在桥墩的斜坡上铺上石板作为行车道,两边是供行人上下的楼梯台阶。对童渊人来说幸运的是,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被摧毁了,只有李咏大桥完好无损。

铁杆桥

铁芯桥是一种铁木结构的桥。解放前是文锦江唯一的一座桥。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重建,铁木改为铁索桥和水泥桥板、桥墩。安全又方便。

罗氏公馆,黄氏公馆,黄氏宗祠,王国英故居。

罗氏公馆、黄氏公馆、黄氏宗祠和王国英故居都建于上世纪初。这些房子基本都是木结构,暗红色的柱子和门板。具有清末民初特色的风墙,形似猫的拱背,格外显眼,造型精致。精细的地方,可谓“毫厘之差,差之千里”。

专长

如阎三的麦渣、的鱼香肝片、邱的油花大箱子、齐的拉面大箱子、张二师的活粉、萧的稀饭、周的油茶、黄炮的盐水鸭、的土鸡。华堂的白冰淇淋,胡广成的广成酒楼。到现在,除了最近的广成酒楼(成立于1987),这些传统小吃都消失了。至于其他的名小吃,就需要去探索了。

公共交通

从茶店子客运站买成都到童渊的票,从成都坐车到怀远。票价14元,乘车时间约1小时,票价13元(这是最便宜最快捷的方式)。也可以在茶店子客运站坐车去崇州,票价19元,乘车时间半小时左右。然后,

自驾

从成温邛高速到崇州,然后在崇州市世纪广场后面右转10公里。

门票:免费。

开发时间:全天

建议播放时间:3-4小时。

适合游玩的季节:四季都适合。

低调而安静的4A级古镇,童渊古镇的低调在哪里?

童渊古镇很低调,没有人宣传过,也没有人报道过这样一个地方,所以普通人很少知道这样一个安静而又有古风的区域。一些古镇之所以现在变得这么受欢迎,就是有专门的人员开发了这些景点。他们从一些古老的传统古镇变成了旅游景点,更多的人根据网上或者线下熟人的一些报道推荐他们去这样的地方旅游。

而且古镇里也有一些娱乐项目,管理人员也更多的保留了这个古镇的历史沧桑感。这种历史沧桑感是年轻人很难体验到的一种风景,所以在这样一个大家都经过或者别人提起的地方,很难停下来欣赏。相反,欣赏这些古镇的人都是中老年人,但互联网在中老年人中的普及程度还是比较小的。了解到这样的地方后,很难到达和浏览。

童渊古镇有许多古老的建筑,整个小镇被水包围着。李咏桥、罗氏大厦、王国英故居和铁安桥都是当地著名的历史景点。然而,人们很少关注这些历史景点。如果有一些当地的游客来宣传这样的地方,在这些景点里讲述他们的历史故事,我想这样一个低调的古镇将不再低调,反而会散发出它迷人的历史气息。

当然,这座古镇没有现代元素的结合。反而让人觉得古镇的一切都很落后。人们想去旅游景点,渴望看到美丽的风景,生活更加便利。如果这个古镇的生活让人觉得不是很方便,那么再美好也没几个人会看。有许多古老的元素,这是童渊古镇低调的一点。

童渊古镇,被遗忘的川西明珠

在成都,有一个街子之外的古镇,不起眼,却充满了不可挽回的贵气;它并不出名,它的气质和涵养已经超过了很多著名的古镇。现在的人多是为了捞名声,大做文章,钻了很多人的空子,自找麻烦,自找麻烦。于是,一窝蜂地去了怀远、街子、文锦江、鸡冠山、九龙沟等燥热的旅游景点,毫不犹豫地路过童渊,很少有游客进入她丰满的怀抱。其实从成温邛高速到崇州不到一个小时,从崇州到童渊不到20分钟,10公里。然而,对街子古镇过多的关注和装扮,让童渊成为了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躲在街子古镇美丽而喧嚣的身影里,在失落中保留着难得的本真和自尊。

东晋时,童渊镇有一个建制,称为水渠乡。明英宗正统年间,水渠乡建有圆通寺。因为它的土地和水,僧侣和商人聚集,非常繁荣。在明朝嘉靖元年(1522),它被命名为童渊镇,这意味着商业上的“和谐与顺利”。清朝时,这里建了一个镇。民国以后,为了书写方便,人们将“元”字改为“童渊”。据地方志记载,童渊因其“集万种市,利国利民”的优势而被称为“小成都”。

童渊在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水运枢纽。小镇建成后,商贾络绎不绝,南方各省的商人都来这里建博物馆,创业。清末民初,童渊达到鼎盛时期。如今,走进古镇最繁华、基本保存完好的第一街——麒麟街,青瓦屋顶间灰飞檐、高大猫拱若隐若现,暗红门板、石柱撑起木质立面,各种传统百货堆积在竹竿支撑的凉亭下,在老石拱桥旁的吊脚楼里小憩,看着河水流过,在黄、罗氏故居里体验,依稀看到曾经的华丽想象。

当我第一次见到童渊时,我不禁暗暗责备自己。我过去去过崇州、怀远和街子很多次。为什么我没有听说过这个像一家人一样亲密,像一块碧玉一样小的童渊古镇?用“古老”和“耐人寻味”来概括童渊古镇更为恰当。这是川西坝子仅存的古镇,最原始,最大气。它的味道不仅难以用语言表达,还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到悲伤。

童渊因水而建,因水而生。该镇靠近江蕙河,因文景河、姜维河和博贺河在此交汇而得名。过去由于川中交通不便,作为川西大动脉的江蕙,成就了童渊一段水陆码头的繁华历史。童渊镇的主要建筑都沿河而建,成千上万的家庭住在河边。每家后院都有石阶进出,很像江南水乡。每次去童渊古镇,我都会想起张爱玲的“一缕华丽的衣裳,不小心露在一袭灰袍里”。只是这华丽的场景里有太多的尘埃和泥土,在夕阳下看起来像一颗被遗弃的珍珠。如果你在童渊随便走上半天,然后在半边街老石拱桥旁的吊脚楼旁喝一碗茶,一种闲适的感觉就会悄然荡漾。

在童渊,除了看到屋檐下挂着红灯笼;除了钉在墙上写着“古宅、古桥、古当铺”字样的小木牌子和街道两旁古色古香的路灯,很难找到其他自我宣传的符号,也没有“导游”和旅游提示等标识。

在这里你听不到也看不到其他发达古镇特有的喧闹和拉客卖货的烦恼。即使你穿着旅行的衣服,在向老乡问路时,他们也会热情地为你指路,甚至像一个离家多年的游子一样带你到某个路段。就算你拿着相机给他们拍照,他们也不会躲起来,很放心的做自己的事,最多只是看着你笑一笑。......

历史凝固的童渊古镇,倒转了千年时光。眨眼间,你就能看到饱经风霜的飞檐,不堪重负的跨河索道,锈迹斑斑的铁链仿佛紧紧锁住了时间的脚步。院门,木屋,亭台,砖瓦之间,承载着岁月的沧桑。屋檐上的蜘蛛丝,墙上的青苔,都被小镇悠久的历史浸透了水。清晨,捧着一杯地道的当地早茶,抿一口从时间彼岸吹来的河风,唤醒了灵魂深处的情怀。窗外飘来几朵天上的白云,看着古镇在薄雾中苏醒,随着鸟鸣慢慢揭开她的冷漠与从容,甚至她的鬓角也有些凌乱。

第一次认识古镇,真的很优雅。

这是一个初夏的早晨。河面上有淡淡的薄雾,我走在街上孤独的那一半,石板路上响起我的脚步声。从一个几乎废弃的码头上走下来,可以看到文景河和博江河交汇的场景:两条河流调皮地围在一起,纠缠在一起,慢慢带走。江边,一个淀粉衣女子的身姿,加上水花涟漪,勾勒出一种让人微醉的温馨风情。

历史上,童渊镇作为文景河上重要的水陆码头,从当地运输烟叶、棉麻、粮油;五通桥的盐,徐福的草席,铁制品都是从下游运来的。据说,在过去,童渊每天至少有60艘船在河上行驶,一直到新津。夜幕降临后,江面上多帆多影,渔火袅袅升起。霜夜和江枫担心睡觉是真的。早在明代,童渊就有数万亩良田,数以千计的烟花,物产丰富。到了清朝,吸引了五省的商人在这里建馆开馆。如今,在东升街、双峰街、麒麟街,仍能依稀看到昔日的陕西馆、广东馆、江西馆、湖广馆。

走在童渊的大街上,你会发现到处都是岁月留下的奢华和沧桑的痕迹。与现存的麒麟街黄氏、罗氏公馆一样,似乎仍是清末民初民居建筑的杰作。在河边的一条小巷子里,一栋居民楼的门楼其实是哥特式建筑,历经岁月风尘,依然难掩往日的优雅。如果你随意走进一条幽深的小巷,你会有惊喜的发现。即使在一人多宽的窄巷里,也可能看到石柱上有一副匀称的对联,但旁边的石狮、麒麟等石雕却残缺不全。

在麒麟街一条窄得两个人无法并肩奔跑的幽深巷子里,竟有一座宏伟庄严的天主教堂深藏其中。不仅建筑保护得很好,就连塔尖上的十字架也完好无损。天知道他们是怎么熬过文革浩劫的!无论是老街上的哥特式建筑,还是眼前的天主教堂,都显示出这座繁华的老城对于接受西方文化的传教是多么的坦荡和包容。

一个优雅的四合院静静地隐藏在今天的童渊退役军人医院。这座典型的川西民居叫做陈加元,建于清朝,它有一堵又高又严的墙,不太像川西民居。一大一小两个院子,院子里的几十个房间都铺着楠木地板。院子里现在似乎充满了大院的味道,但一个花窗一个飞檐,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过去的美好藏在岁月和尘埃的背后。住在院子里的苟老人说,从上世纪50年代到今天,融雪的员工一直住在院子里。文革时,有人巧妙地用石灰涂抹门楼旁的石对联,四合院得以完整保存。现在如果把石灰凿掉一点,对联还是好的!

在陈加元这样的豪宅里,或者一些没人住的普通人家,在一些破旧的老房子里,你也会发现童渊这个古镇在别处所没有的魅力。然而,一条河流和清澈的水冲刷着古镇,让童渊这座水乡千百年来永远保持着别样的清新。在水的旁边,镇上的主要房屋沿着文井河一字排开,居民们就住在河边。每家后院都有石阶,可以下到河边。在古代,镇上的人大多由水路出行,男女老少沿着后门的石阶进出,所以这里的人有一种天然的亲水情结。

在江蕙河上,一座铁桥将两岸连接在一起。最早的铁桥建于清朝光绪年间,长132米,据说非常壮观。该桥不幸于1973被拆除。1986年,出于对老铁桥的怀念,镇上的居民集资修建了今天的铁桥。

要领略童渊古镇的魅力,铁桥是必不可少的。在那里,透过朦胧的水雾,可以看到绵延十里的民居,看到灰色的木屋和盖在上面的青黑色细瓦,精致细腻,像是工笔。就像画家黄永玉说他的家乡一样:“它应该是那么小,那么精致而紧实,那么坚强。”铁桥下宽阔的河床,是每年清明节举行的地方。

200多年来,熙熙攘攘的清明节在川西坝子享有盛誉,堪比青羊宫的百花节。每年清明节这一天,古镇将接待大约65438+万人。民间杂耍、小吃、花鸟、春耕农具一应俱全,再加上桥上、岸边熙熙攘攘的人群,构成了一幅典型的川西民间地图。不幸的是,这里没有船。否则,沿着麒麟街和双凤街一直走到荣校后门,在李咏桥下上船,然后可以在中途站沿河而下。

黄昏时分,小镇变得安静了。只有水波拍打海岸的声音。在镇上最古老的麒麟街上,在人迹罕至的拐角处,一座房子前的两盏红灯笼突然亮了起来。在漆黑的老街上,漆黑的木屋立刻被映成一片红色,古镇美丽而神秘。在江边生活了近80年的钟对这个小镇有着深厚的感情。老人的孩子们都离开了童渊,去了别的地方,只有她还固执地想留在这一方水土。更让老人感到空虚的是,镇上所有的老房子都像她一样日渐衰败。更让老人放不下的是,她生活的小镇一天天被污染。能让老人们放心的一件事是,一项保护古镇的计划正在酝酿中。也许很快,老人就会看到记忆中的童渊古镇,古朴、清新、甜美。

桥的东端是麒麟街和双凤街的交界处。双峰街是一条古老的街道。随着时间的流逝,老街失去了往日的繁华,行人稀少。偶尔有几家店面开着,就像屋檐下窝里的小鸡,张着饥饿的嘴贪婪地看着。偶尔有几个小学生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穿过街道,是街上唯一流动的风景。走在这里,感觉脚很重,心很凉。似乎岁月的尘埃如此厚重,就像一只老牛艰难地推着一台破石磨。双峰街以北是沿河的半条街,直通石拱桥的桥头。街上有一些卖香蜡纸钱和丧葬用品的商店。生意不是很好,但是门前有很多五颜六色的花圈。刚到这里的时候,我误以为这里有几个失去家人的家庭,我自己也还是吓了一跳。人早晚都要走这条路,偏偏其他家庭的死让人觉得恐怖。其实就是这些人来了又走,生了又死,构成了人的世俗欲望,唱出了人间的风流韵事。

麒麟街是古镇最热闹的老街。旁边有商店,街上有一家茶叶店。场地虽小,生意却很红火。男女老少没事总想往里面钻。店主经常照顾不周,导致顾客大声叫嚷。这家茶店和其他地方一样,长期以来都是以喝茶聊天、打牌下棋为主题,似乎用诸葛亮题写的《师表》来表达。

麒麟街的天主教堂是如今老街最热闹的地方,店铺挨家挨户。当年川穹、竹器、植物油都是从江蕙贩运过来的,分布在寸步难行的四川。当时“河道中轴线上下转运无数次”,湖广、江西等省的商人也来此经商、建会馆。聪明的童渊人在河边建了一座城镇。也许是出于商业和安全的考虑,居民住宅分为两种布局,一种是一层,一种是底层,上面是吊脚楼,楼下是铺面;一种是前店后居,前有铺面,后有天井和住宅。

也许是因为偏僻,也许是因为当地人强烈的怀旧情结。在那一排商铺里,几个大户人家的房子还完整的保存着。只是门很小很隐蔽,店主给门两边宽敞的店铺留了更多的空间,期待这种改变能给自己带来真正的财富。如果不仔细观察或打听,很难发现朱红门洞。飞檐露在墙上,古建筑的装饰若隐若现,有点像抱着琵琶。没有好心情是享受不到神秘感的。不过当地人最津津乐道的还是麒麟街的黄家大院和罗家大院。

童渊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过去的繁荣,并因此产生了许多富绅和富裕家庭。1949解放后,人们很自然地将建筑腾空,留下一个气派豪华的院落。黄家大院、黄光辉府、珞珈大院、陈嘉大院,以及被道光评为“忠勇之士”的抗英壮士王国英故居,都为这座有着巨大历史人文积淀的古建筑增添了几分荣耀和自豪。如今,许多院落虽然破旧不堪,但有些豪华的却毫无生气,有些空荡寂寞供人观赏,有些则成了地方政府部门的办公场所。然而,这些豪宅和庭院是童渊古镇一代人的物质和精神杰作。这里也唱出了一个从喜剧到悲剧的尴尬人生,让人不禁为欣赏古风而惋惜。

唯一美食品元通

中午的童渊豆花很拥挤,有吃的喝的声音。我故意错开了嘈杂的时间,早上10以后去那里,清清静静的享受。生意好不仅是因为它便宜又好吃,还因为它富含肉类和蔬菜。只是豆花不仅量大,而且难得精致有型。筷子搅一块,又长又白,不会掉也不会塌。尝一块白豆花,入口即化,又香又甜。菜里蘸的豆花很正宗,清香醉人,麻辣鲜香,咸咸可口。说明该店传统豆花制作工艺无与伦比。大豆花垄断了童渊的花卉基地也就不足为奇了。这里的各种素菜都很家常,很好吃,比如川味猪肉,凉拌猪头肉,心舌杂等等。,这让你的五官错位,语无伦次。那些炒的、拌的、腌的、泡的菜,吃不饱就自己加,店家不加钱。

于二姐的蹄花,也是一家很受欢迎的餐馆,就在童渊粮站旁边,大众再受欢迎不过了。但是带丝的蹄花蘸水吃,吃的人都愣了。童渊红瓦路的洪雁脑花,嫩滑嫩滑,麻辣鲜香,一点腥味都没有。简直是个煮饭的绝佳地点。

童渊还有一种独特的小吃“小书油花”,创立于清朝中叶,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已经成为川西坝子特有的民间小吃。所谓“油花”,就是将传统发酵的面条,用植物油、芝麻油、猪板油反复揉搓,辅以微微的椒盐味,层层叠叠成花卷。笼蒸后,色如银箔,用筷子轻轻夹起,成如丝之花。进口中食用,柔软有弹性,麦香浓郁,油香四溢,不粘牙。

童渊还有一种独特的小“白冰淇淋”,它是由严氏药店“知了堂”首创的。首先将糯米用文火烤至酥脆,磨碎,阴干使之湿润,拌入消食滋补药物,加入蜂蜜和白糖,用模具压紧,切片,但不要切透,最后涂上一层白或红米粉。这种饼香味浓郁,略带药味,香甜润泽,特别适合老弱病残,老人小孩,所以人们常把它作为礼物。童渊的“白冰淇淋”在邻近的县乡颇有名气,很受欢迎。

交通:金沙站到崇州坐大巴25分钟左右,票价11元。在崇州客运中心站坐大巴去童渊,15分钟到。3.5元的车票不贵,打车25元左右。在茶店子站坐怀远的车,直接跟售票员说童渊就行了。

自驾:从成温邛高速到崇州,然后在世纪广场后面右转10公里。

《四川志_四川志》编委会副主编,四川文化学者,《百年四川传奇》《路边川菜史》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