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古都之首是谁?

洛阳是中国夏、商、周、汉、魏晋、北朝、隋唐、五代的都城,历史最悠久,跨度最大,时代最繁荣。洛阳作为久负盛名的《天下》和《呼图罗书》的发源地,代表着中华文明的核心起源,也是东亚封建帝国的最高峰。

洛阳于2018年4月被正式认定为中国四大古都之首。

2065438+2008年4月,世界古都论坛拉开帷幕。经过中外多次讨论和协议,中国洛阳的建都历史最悠久,在中国四大古都中名列第一,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因此被确定为世界古都论坛的永久举办地。

因此,河南洛阳成为中国官方认可的四大古都之首。

首届世界古都论坛于2065438年4月19日在河南洛阳举行。国际博物馆协会主席代表正式为世界古都论坛揭幕。埃及、英国、意大利、柬埔寨、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与会,中国八大古都中的其余七个(北京、Xi安、南京、开封、杭州、安阳、郑州)全部出席。

世界古都论坛永久会址-中国洛阳

自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以来,13个正统王朝和20多个政权都把洛阳定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洛阳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1500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城市。洛阳还是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城市,也是中国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的起点。洛河两岸不到30公里的范围内,有五处都城遗址,分别是夏都二里头、商都锡伯、东周王城、汉魏洛阳、隋唐洛阳。

武都官锣

形成于东汉时期,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是由班超、甘英、班勇等开辟的。,从首都洛阳出发,可以直达地中海东岸,马骆驼络绎不绝。《后汉书》中记载:“其君常欲与汉沟通,而欲与汉安息,故不能掩其拜。”汉魏西域洛阳城从曹魏、西晋延续到北魏,隋唐时改为洛阳城。丁丁门也是丝绸之路的世界文化遗产。作为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枢纽,东都建成后,杨迪迁都洛阳,实现了万国来朝的中国梦。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惠洛仓和韩家仓是首都隋唐时期的粮仓。《资同治鉴》作者、北宋著名历史学家司马光曾写下《过旧洛阳城》:“烟知雨啼华生,宫在旧帝都。若问古今兴亡,请只看洛阳城。”洛阳的设计影响了同时期海外城市的格局。比如日本的京都、奈良等城市,都是仿照唐朝的洛阳、北魏的洛阳等都城,甚至中世纪日本到京都的访问都被称为“商洛”。

丝绸之路的起点——隋唐洛阳城丁丁门遗址

由于大量丝绸在洛阳交易后运往西方,东汉以后,罗马的seres、粟特的srγcinch kn δ h、叙利亚的saragh都是指洛阳城。“赛里斯”——洛阳城曾被古代西方人视为遥远而神秘的中国,从中国出口的丝绸被西方赋予了同样的名称并沿用至今,现代英国丝绸也由此起源。如果说瓷器是中国的象征,那么洛阳就是丝绸的代名词。

杨迪大业五年(609年)正月,从洛阳出发,巡视西河,开荒。西域各国相继向东都进贡。

武则天派兵夺回“安西四镇”时,后来又设立了北庭护都城,与安西护都城一起保护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丝绸之路插图

大运河会洛仓遗址

洛阳北部的邙山陵墓群是许多古代皇帝和名人的埋葬地。“生于苏杭,葬于邙山北”,“卧牛不得其所”,邙山在中国人心中一直是龙脉的所在地。?中国、华夏、中土、华夏、中原、中州都起源于古老的洛阳城和河洛文明。

河南省夏商周展览的名称“寨子中国”,出自西周青铜器何尊。碑文提到建在周(今洛阳),这是关于“中国”一词的最早记录。“中国”指新建都城洛阳,意为世界中心的国家,九鼎迁至洛邑,都象征着周的崇高地位。《翟子中国》隐含了当时的天地意识和国家观念,并以此作为展览的标题,意在体现河南在三代文明不断演进中的突出地位及其对解释“为什么中国”的重大意义。

西周时期的寨子中国-洛阳

周公建立了洛邑——礼乐制度

第一王朝,呵呵夏都:考古学家在二里头遗址发现-

●最早的城市主干道路网

●最早的宫城(故宫直到明清时期的源头)

●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都城和王权在建筑上的表现)

●最早的青铜礼乐乐器群(中国青铜文明的开端)

●最早的青铜近战武器。

●最早的青铜铸造作坊

●最早的绿松石作坊

与之前和同时期的其他遗址相比,二里头遗址的城市形态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宫城有大型宫殿建筑,四周有更多的方墙。宫城之外,四路垂直相交,宽阔平坦,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如官方手工业作坊区、祭祀区、贵族聚居区,更接近后来的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和后来的中国古都,都显示出独特的王者风范。

遗址现存面积约300万平方米,总发掘面积5万多平方米,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迄今为止,已知中国最早的城市道路系统、最早的宫殿建筑、最早的青铜礼器、最早的官作坊区、最早的国家级祭祀场地、一定数量的贵族墓葬等众多重要遗存,出土文物26000余件,拓展了我们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的认识。可以说,二里头遗址是迄今为止可以确认的最早有明确规划的都城,后世的中国古都城市建设条例与之一脉相承,开创了中国古都城市规划体系的先河。

中国第一王朝——洛阳夏都二里头遗址

汉魏洛阳城始建于西周,期间东周、秦、西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北周等都曾建城使用,唐初废弃,距今已有1600年的历史。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五个朝代先后将其作为首都,距今已有540多年的历史。汉魏洛阳城是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核心区的重要古都遗址。已整体列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也是中国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格局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地下遗存最丰富的古都遗址之一。

汉魏洛阳古城

建中李记

应天门位于魏紫的南大门。魏紫城是隋唐时期的洛阳城宫城(宫),又称魏紫宫。它是隋、唐、武周帝国的主要宫殿,世界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唐朝实行东西京制。东都洛阳,是长安之外的另一个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魏紫城位于神都洛阳西北角的最高处,始建于杨迪大帝元年(605年),至今已有530多年的历史。它已成为九个朝代管理事务的地方,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朝代最多的宫殿。除了魏紫,洛阳商鞅宫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宫殿。

应天门是一个巨大的“门”形建筑群,由门楼、多层建筑、阙楼及其连廊组成。这是隋唐时期发掘的第一座阙遗址。遗址平面呈凹形,由门楼、繁花楼和阙楼组成。它们之间的走廊把门楼和东西向的阙楼连成一个整体,就像一座空中楼阁,今天有十三层楼高。李白和白居易都写过诗,都赞美过,所以壮阔就不难想象了。门上有两观,上面的匾写着“紫显微”;两侧有五座拜楼,整体形似五凤,故又称“五凤楼”。塔下有三个门道,左进右出,中间是御道;前门双向三出口,东西两侧十二出口,象征着皇家的尊贵。是古城门系统的最高级别,也是皇帝享受的最高礼仪。也是对秦汉以来形成的三大体系的继承和发展。

隋唐洛阳城宫城的正门——应天门

隋唐洛阳城乐园(田童塔)

大业三年,其冬,皇帝东来,刻以蛮族贡品,讽刺皇帝作天下大戏。有几十万人在四个方向招募了奇异的技能和技巧,他们在端门街,伊金旗和二崔晋。而勒关白和平民妇女坐在棚亭里看着它。他们都穿得很漂亮,所以我们结束这个月吧。此外,三个城市的店铺都搭起了帘子,摆满了酒食,留下了手掌心,带领蛮族与百姓进行交易。所到之处,皆邀坐,醉散。蛮夷哀叹中国是神仙。

隆硕元年(661)“三月,丙申朔,与大臣、洋人在洛城门赴宴,在屯观看新教舞蹈,称为大事之一。”

唐林德二年(665),四个少数民族的首领和外国使节聚集在洛阳周围,与唐高宗一起封泰山于东。

开元十三年(725),唐玄宗封东岳泰山,从东都出发,“四夷土司亦步亦趋”。

东岳封宴回罗京,西樵传党或书记。

阳台比宜春花园好,灯光和不夜城一样。

隋唐洛阳紫薇城

唐人常把富贵和胡商联系在一起,称之为“一千块钱估胡”、“富波斯”。唐朝的胡商大多比较有钱。就连皇帝有需要的时候也会向胡商要钱。胡商捐数百亿建舒天。当时洛阳外商众多,资本雄厚,可见一斑。

万国·松德·舒天

1.旧唐书:今国家定周、秦两地为东西两府。设九道而立于宫中,设百官而严守宫中。以法源的形象为例,号码是史静。

2.唐高宗:两个北京,两栋东西向的房子。

3.唐高宗《建东都城圣旨》:此都于宇宙,朝贡四方,居各国。

4.唐中宗:在三川,巴水黄州。

5.唐玄宗:三秦九罗,仙岳帝京。

6.唐玄宗:现罗史静,只是旧都。

7.唐肃宗:今天,汉洛祠堂修复。

8.《通典》:凡周、汉、魏、晋、、隋,至于我唐,便是帝都了。

9.《旧唐书·礼制》:从历代来看,一都建的人多,两都建的人少。今天国家拜物殿,极其严格。

10.完整的唐雯:今天,两个首都建在一起,各自有自己的神。都洛有一座罗庙,秦有一座庙。

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洛书》出自洛阳,河洛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源头。这条河是黄河,罗罗是洛水。洛阳也是联合国授予的世界文化名城。现代洛阳有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等历史遗迹,洛阳有牡丹、水席、杜康酒等传统文化,有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洛阳城、隋唐洛阳城等国家古都遗址。

河图洛书

洛阳作为国王的都城,自然成为历代诗人、文学家施展才华的必然之地;这里的风景名胜和自然风光是河洛文学发展的沃土。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河洛大地上书写,留下了无数绚烂的篇章。以汉魏唐宋为标志的河洛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经历了无与伦比的辉煌。俗话说:河洛自古富强,汉魏文章半洛阳。

三交足庭

先秦时期,《诗经·周南》中的大部分作品都产于河洛地区,其中的关雎一直在向世人诉说着千百年来河洛人民连绵不断的感情。贾谊,大文豪,洛阳才子。他既有跨秦之论,有“西汉弘文”之称,又气势磅礴,感情丰富。还有《吊屈原赋》、《捕鸟赋》,被认为是汉代骚体赋创作的最高成就。他们感情丰富,充满哲理。班彪影响在先,班固潜心写作,班昭为辅。“洛阳三班写了汉书”成了千古佳话;班固的《两都赋》首推东都,张衡的《两都赋》成了“长轨”。王充的文风,批判虚伪铺张;蔡邕擅长文笔,文笔优美飘逸;赵翼写《慈氏妒恶赋》,诗人大怒,冲冠;蔡文姬写的《伤逝》和《胡笳十八拍》,才女都是血泪纵横。

建安时期,曹氏三子爱好文学,以“建安七子”为代表的一大批志存高远、才华横溢的文学家聚集在他的周围,呈现出“众星捧月”之势。虽然他们的作品大多不是洛阳制作,但他们与洛阳有着不解之缘,与洛阳息息相关的优秀作品不在少数。比如曹操的《好李星》和《秋路行》,都是悼念洛阳的毁灭;孔融在洛阳成名;曹植才华横溢,被誉为“建安奇人”,是一个不平凡的人。《送别应》和《白马王子王彪》这两部名著都与洛阳有关,而他的《洛神赋》更是引人入胜。开天辟地之后,“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齐聚洛阳,各具风格,使洛阳成为文学艺术的聚集地,为河洛大地留下了无数壮丽的篇章。左思在宜春闭门造车,构思十年,代表作三都赋作《洛阳纸贵》;潘岳提笔抒怀,风韵优美,潇洒的洛阳城下令“抛果造车”。从《不思蜀》到《心尽人皆知》,河洛文学增添了千古流传的典故和传说;从陆机的《洛阳纪》到杨玄之的《洛阳伽蓝纪》,古代洛阳的辉煌被用文学的笔迹记载在历史上。

唐代大诗人李白写过“春夜雒城闻笛”。杜甫在洛阳一直生活到20岁,河洛文化培养了他的气质。最后一次送别洛阳,一路上写了《三官》、《三别》,达到了诗歌创作的巅峰。后来,白居易在洛阳生活了18年,洛阳几乎到处都是他的足迹,他的诗也处处描写洛阳。在他留下的3000多首诗歌中,有800多首是歌颂洛阳的,为河洛文学留下了许多耀眼美丽的句子。韩愈教习东都,聚集人才,提拔落后,称洛阳为故乡;东晋才子杜牧,思想丰富,声名始于洛阳。作为唐诗中的一朵奇葩,何为诗歌创作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家乡的山、河、草、树都对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此外,古文运动的先驱人、中唐大学者刘禹锡、元稹、诗人陆通等都对河洛文学的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北宋时期,西京洛阳是文人居住的地方,许多开国元勋在取得成就后退休,如欧阳修和司马光,以及在西京逗留的吕蒙正、宰相富弼和文彦博。这些才子在洛阳创作了许多著名的诗歌,对北宋初期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