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翻译史的异同

任何翻译理论的本质都是如此。是对翻译标准、翻译原则、翻译程序、翻译方法、翻译效果和翻译质量的探讨,但在研究途径、方法和思路上存在差异。从主流来看,中西翻译理论非常相似。

比如西方探索过直译和意译,以西塞罗为代表;中国方面也在争论直译和意译,代表人物是智谦。直译和意译一直是中西方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的热门话题。中西方翻译理论的演变过程是相似的。基本上都是从翻译的实践经验出发,讨论翻译的质量和译者追求的方面。刚开始有点乱,后来逐渐进入系统讨论。

在中西翻译理论的历史进程中有一些代表人物,如西塞罗、贺拉斯、杰罗姆、歌德、泰特勒、奈达、卡特福德、霍姆斯等。中国有智谦、道安、鸠摩罗什、玄奘、严复、鲁迅、傅雷、董、谭在希、刘和。

中西方的相似之处还体现在翻译的“信”的问题上。中国翻译界对翻译的“信”进行了非常深入的讨论,争论的焦点是信什么,如何达到“信”,达到什么程度。在西方,关于翻译对等有各种各样的观点,如功能对等、对等和对等。翻译理论家从语言学、文艺学等相关学科来解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