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记载了什么?

在中国古代经典中,《山海经》是一部风格独特的作品。《山海经》的意义在于从生产中总结的经验,从生产中获得的地理知识也要应用到社会和国家的经济建设中去。

《山海经》包含了中国古代的地理、历史、神话、动植物等诸多方面。是研究我国古代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重要史料,被称为“探祖寻源奇书”。

据史书记载,黄帝时期,北大荒有一座山,拔地而起,高如天。夸父人住在山上。他们都又高又壮。

不久,地球上发生了严重的干旱。太阳像一个大火球,使大地裂开,河湖干涸,变得荒凉。所有的夸父人都出去找水抗旱,但河流和湖泊干涸了,没有水可找。所以勇敢的夸父领袖发誓要摘下太阳。

看到夸父真的生气了,太阳有点慌乱,于是它加快速度向西出发了。夸父领头开始追。当太阳滑行得更快时,它将热量射向夸父,试图阻止他前进。然而,执着的夸父拒绝停止,尽管汗流浃背。

夸父转眼就追上了万里,追到了夕阳西下的山谷。由于无处可逃,太阳把所有的热量都射向了夸父。

夸父头晕目眩,眼前金星直冒,口干舌燥,双手发软。

“不能摔!”夸父一边鼓励自己,一边弯下腰去喝黄河水,希望喝水后能晒到太阳。我不知道他喝光了黄河,甚至是支流渭河,还觉得口渴。

固执的夸父决心喝大泽的水,与太阳竞争。大泽,又叫“瀚海”,是鸟类繁衍幼子,更换羽毛的地方。夸父刚走到大泽的边缘,还没等他俯下身,他就感到一阵眩晕,砰的一声像座大山一样倒下了。

夸父遗憾地看着夕阳,叹了口气,把手杖扔向太阳,闭上了眼睛。立刻,他的身体立刻变成了夸父山。

第二天早上,太阳又骄傲地从东方升起,当我看到夸父时,我不禁暗暗佩服夸父的勇气。说也奇怪,阳光照射后,夸父的手杖变成了一片桃树林,树上挂满了巨大的果实。

夸父死了,他没有赶上太阳。然而,天帝被他的牺牲和勇敢的英雄精神所感动,惩罚了太阳。从那以后,他的部落每年都享受着好天气,万物欣欣向荣。夸父的后代生活在夸父山脚下,生儿育女,过着非常幸福的生活。

记载这个故事的史书是《山海经》,名为《夸父追日》。这是一个教育童话,表现了古代人民不畏艰难的刚毅意志和勇气。同时,这个故事也包含了远古时代人们对地球的认识。

在现代人眼里,地球是球形的,绕着太阳转。太阳永远不会落入地球,更不会向西移动,不是被山挡住,而是到地球的另一边。

但是对于古代夸父这样的内陆部落来说,地球是球形的,地球绕着太阳转,中国西北的地理情况,他们一无所知。

他们可能最多从黄海、渤海附近的部落那里知道,东方是海,太阳就是从那里升起的。至于西天尽头,是裕固族太阳落山的地方。

事实上,《山海经》中的许多记载,与其说是一部童话集,不如说是一部可考证的地理知识的记载。

相传《山海经》为唐虞时期大禹、伯夷所作,包括《山景》5卷,《海经》8卷,《黄达经》5卷。这本书从形式到内容,主要是叙述各地的山川。虽然有神话,但比例并不大。毫无疑问,它是一本早期的地理书。

《山海经》记载的山川比更早的《愚公》记载的更加丰富。它以神话的形式描述了中国有史以来最早的对山川的系统分类。如《五藏山经》以山为纲,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大山系,分类时包含大量地理知识。

东山井包括现在的山东省、江苏北部和安徽。共46座山,路径9430公里。

南山经东起浙江舟山群岛,西至湖南西部,南至广东南海,包括浙、赣、闽、粤、湘五省。大小座位40个,8290公里。

西山经东起群山与陕西之间的黄河,南至陕甘秦岭,北至宁夏盐池西北,西北至新疆阿尔金山。共有77座山,8756公里。

《北山经》所描述的山分布在宁夏、新疆、山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等省区,其中近1/4的具体位置可以确定。绵延11665公里。

《中山经》主要描写山西南部、陕西中部、河南西部、河南、卫、夷、洛地区的地理环境。世界上总共有2685座名山,分布在地球的东、西、北、南,总共32043公里。

每个山口的描述都有一定的规律,山名、里程、植物、动物、水系、水生动物、矿物等项目都是基本的。大量的古代山名、河名对今天的历史地理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

五藏山经全文有条不紊,以方向、道为经纬。在描述每一个系列的山脉时,我们还描述了山脉的位置、高度、走向、陡度、形状、山谷及其面积,并注意两个山脉之间的相关性,有些还涉及植被覆盖密度、雨雪等。显然,我们对山有了初步的概念。

《海洋的经典》和《海外的经典》记录了沿海和世界性的地区。《海的经典》主要聚焦于海洋和偏远的沿海地区;海外经典记载了四海之外的国家和地区。

“国内经”和“海外经”的记载反映了古代的世界观。在古人眼里,它们共同构成了大陆,大陆四周是海水,四海之外还有陆地和国家,都是偏僻的地方,构成了世界。

《山海经》还记载和描述了一些自然地理现象。例如,关于华山的险峻,《山海经》记载:“太华之山分四向,高五千米,宽十里,鸟兽无处栖。”如此果断地抓住了华山最重要的特征,生动地反映了华山的地理面貌,堪称中国最早的山地地理书。

《山海经》在描述一条河流时,一定要写明它的起源和流向,还要注意它的支流或流入支流的水系,包括一些水流的暗流和潜流,还有盐池、湖泊、井泉的记载。

例如,关于河流的季节变化,教水的描述:

教山教水出来。西方流入河流,

冬天总是干的,夏天总是流的,但只是干涸的河流。

焦水是一条季节性河流,流入黄河,冬干夏流。这些记录是对自然进行科学观察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地理意义。

《山海经》记载了大量原始地理知识,如南方的溶洞、北方河流的季节变化、不同气候带的地理景观以及动植物的分布特点等。

《山海经》中已经有了四极的概念。四极也叫“四角”、“四角”。在古人眼里,世界是有极限的,是可以衡量的。这证明它有比较原始的地理认识。

《山海经》记载了多种植物的名称,描述了一些植物形态,有些可以和今天的植物相提并论。如:木本植物中的松、柏、桑、漆、无花果、竹、瓶、架等;草本植物有阚、、门东、等。果树中的桃、梨、李、杏、李。

此外,《山海经》还记述了植物中根、茎、枝、叶、花、果的形态。这反映出当时植物学知识相当丰富。一些植物也记录了药用效果。吃荔枝,可以治心痛;吃食物的医学治疗;唐史的医生是聋子等等。

这种药用植物的记载在植物地理学和中国传统医学史上具有一定的意义。

《山海经》中也有动物名称,记载了不同种类的动物。这部分内容一直以来都有不同的看法,因为这些名字在今天看来很陌生,动物的形态描述也很难让人相信。而往往当你看到这些动物的时候,就记载着世界上会有大灾难。

但是,如果去掉那些荒谬的部分,我们就熟悉了动物。它们无非是猿、偶蹄、狐狸、虎豹、啮齿动物、飞鸟等动物。有麋鹿、老虎、豹、牛、鹿、羚羊、犀牛、大象、马等等。

现在犀牛在我国已经灭绝了。大象分布在中山、南山和西山,表明当时的气候比今天温暖湿润。被现代人称为“沙漠中的小船”的骆驼,曾两次出现在北山井。

《东山经》中提到的犰狳是否与南美的犰狳相似,值得研究。

此外,有记录的动物还有鱼类、蛇类、腹足类、两栖类等。这些动物及其分布区域的记录,其实是珍贵的科学资料。

《山海经》中有大量的矿物记载。玉多次出现。白垩、雄黄、文石、赭石等非金属10余种。有金、铁、银、红金、红铜、锡、红锡等几十种金属。

在物质资源的分布上,矿产的记载尤为详细。提到300多个矿产产地,有用的矿产有七八十种,分为金、玉、石、土四大类。这些都是珍贵的矿产地理资料。

《山海经》还注意到了矿物的共生现象,根据矿物的硬度、颜色、光泽、透明度、结构、敲击声、药性等来鉴别矿物的方法,并详细描述了动植物的形态、性能和药用功效。因此,《山海经》在矿物学分类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英国中国科学技术史作家李约瑟说:“《山海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宝库,从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关于古人如何认识矿物和药物的知识。”

总之,《山海经》记载了大量浅显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河流、动植物、矿产种类及其分布等,在地理发展史上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