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山之战后,宋军为什么不抵抗或南进?
01
都说世界大势在变。
一方面,宋代赵氏家族定居江南,继续过着富足的生活。
另一方面,成吉思汗的后代到处打仗,战士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欧洲战场被草原骑兵打成了人间地狱,在东方,忽必烈也是步步紧逼。
在抗金阻辽之后,积贫积弱的南宋再也无力抵抗蒙古铁骑。
池州的赵茂发、饶州的唐震和江万里相继殉难。
谢太后发布丧信,号召勤王天下,张士杰、文天祥、李福领兵参军。
至元十三年(1276年2月4日)正月十八日,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俘虏了在位5年的南宋恭宗皇帝。
老巢已灭,但汉人没有理由投降孟渊。
陆秀夫、文天祥、张士杰先后建立了两个年轻皇帝(端宗和游助),建立了小朝廷。
元军追杀小皇帝。
宋端宗病倒在水中,不久就死去了。他的弟弟赵敏,7岁的魏王,带着吉祥的头衔登上了王位。
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兵败,在海丰被俘。
祥兴二年(1279)正月,元军大批到达崖山(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南约50公里的崖门镇),三面包围南宋残余势力。
从南京到杭州,再到温州、福州、泉州,老赵家的苗一南一南,直到身后只剩下一片汪洋大海。
没有退路,只有一战。
走投无路的南宋残余势力终于迎来了最后一场战役——致远十六年二月初六的牙山海战。
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战之一。
据日本人记载,宋元两朝投入兵力50余万(其中宋朝20万,但这20万人包括文官及其家属、朝廷人员和普通百姓,实际战斗力只有几万),动用战船2000余艘。
最后一战的场面非常悲惨。
当时少府和蜀密的民族英雄张士杰指挥军队作战。可惜他有项羽韩信的勇气,却没有这个福报。毕竟他没能破釜沉舟。
面对巨大的压力,张士杰日夜苦思破敌之策。
有幕僚向张士杰建议,先占领海湾出口,保护向西撤退路线。
为了防止士兵逃跑,张士杰否决了建议,下令烧毁陆地上的宫殿、房屋和据点,非常英勇。
将1000多艘宋军船以“连环船”的形式,在湾内用大绳连成一片,赵敏的“龙船”布置在军阵中间。
元军用水师封锁了海湾,用军队切断了宋军的抽水砍柴之路。
宋军吃了十多天干粮,喝海水的士兵上吐下泻,丧失了战斗力。
二月初六早晨,崖门海风雨交加,元军发起总攻。宋军浴血奋战到黄昏,终于被打败了。
祥兴二年(1279),三月十九日,张士杰掩护杨皇后合围。
左丞相卢秀福见突围无望,走投无路。他和刚满八岁的小皇帝赵敏一起跳海,妻儿也一起跳了下去。
宋朝的后宫和大臣也纷纷投海殉难。一时间“海上漂出十几万人”,恐怖得不忍直视。
杨皇后听说赵敏死了,也跳海死了。张士杰埋葬了他的于海滨,几天后他也投海殉难。
与蒙古长达四十八年的竞争结束,南宋彻底灭亡。
02
雅山海战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惨烈战役,更多体现在战役已经分出胜负之后。
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悲壮的节日流传千古。
后人再看这段历史时,无不为这群忠臣义士所激情和感动。
但是,咩咩觉得,卢秀福、张士杰等人的精忠报国精神是可贵的,但在今天并不可取。
有两个主要讨论点:
1.为什么不坐轮渡去南洋或者台湾省,另谋高就?
第二,被元军俘虏是死路一条?为什么卢秀福决定一个8岁孩子的命运?
对于第一点,周总理深有同感。他曾说,南宋流亡政权不要在崖山决一死战,要带兵到海南岛和台湾省,在那里继续保留汉政权。
张世杰确实尝试过这样做,但这是一条艰难的路。
突破之后,张士杰希望以杨皇后的名义找到宋朝赵的后裔。
然而,杨皇后听到赵敏去世的消息后,直接跳海自杀。
张世杰手里没有更多的资本,也无能为力。他宁愿埋葬一条河鱼的肚子,也不愿做路虎的部长。......
无法面对亡国的屈辱,张士杰很快在平章山脚下(约在广东省阳江市西南的海陵岛)投海自尽。
03
除了第二条,为什么卢秀福背着小皇帝跳海是不可取的?
刚满八岁的孩子懂什么?
作为大臣,卢秀福不应该剥夺年轻皇帝的生存权。
有人可能会说,被元军俘虏也是死。还不如自杀,至少不会被侮辱。
但事实是,即使是皇族的后代,被俘虏也不一定是死路一条。
比如赵敏的哥哥赵显,就是一个传奇的例子。
1274年,宋度宗去世,年仅四岁的赵显在奸臣贾似道,也就是众所周知的宋恭帝的支持下登基。
祖母谢皇后和母亲都是听政的,但朝廷的实权还是在奸臣贾思道手里。
两年后,兵临城下,孤儿寡母的元军投降了。
宋朝的伟大祖先赵匡胤从周朝的孤儿寡母那里赢得了它,最后又输给了孤儿寡母。
后人写诗调侃道:
那天他在陈桥驿的时候,欺骗了他的孤儿寡母。
谁知300多年后,孤儿寡母也被欺负。
真是可笑的轮回。
小皇帝赵显被母亲抱在怀里投降了,忽必烈却没有处死他们。反而让他做了郢公爵,吃吃喝喝,把女儿嫁给他。
南宋末年,诗人汪元量的湖州歌《水聚》有云:“道士已荣,上学的儒生亦荣。斧王再拜平远郡,少主新封应国公。”
1289年,忽必烈感到不安,突然给了19岁的赵显很多钱,叫他去西藏当和尚。
作为赵家的一员,文才是传统。他居然在西藏如鱼得水,学会了藏语,翻译了很多佛经,为佛教界做出了很多贡献,成为一代高僧!
他的名字也被西藏历史学家列入翻译大师名单,成为历史奇迹。
关于赵的结局,有两种说法:
据施念昌《历代佛传》记载:“是年四月(至正三年),郢公死于河西,传召高僧研究经学,搜集经书。”
这句话明确了赵显54岁的死应该是因病,而不是横死,死后被重葬。
明初,出于反元心理,人们往往将“应护国公死于河西是在1998年4月”解读为“隋护国公死于河西”。
认为应国公因写诗思念祖国而遭文学禁锢,后被元英宗处死。
不管有没有遭受文字狱,赵显活到54岁,成就斐然。他是中国历史上游历最广的汉武帝。
他一生走遍天下,死了。
相比之下,他同父异母的哥哥就没那么幸运了。他被迫跳海喂鱼,生命永远停留在八岁。
也许是卢秀福的任性跳楼毁了一个未来和尚的命运?
04
当然,这些都是笑话,历史不能重演。
张士杰和卢秀福不傻,他们是我们的民族英雄。
这两个精于文字和武功的人,在流浪的小朝廷中起了关键作用。
文天祥、卢秀福、张士杰也被后人称为“宋末三杰”。
他们的民族气节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不能不让人叹服。
南宋最后一战,对整个中华民族意义重大。
海上浮尸堆积的悲惨画面,象征着中国文化的大裂谷,所以没有崖山之后的中国。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表面上贫弱的宋朝,其实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科技最进步的朝代,是我们古代文明的一个高峰。
随着陆秀夫的一跳,宣告了汉人的覆灭,也宣告了中华民族由盛转衰,逐渐落后于西方文明。
直到清末打开国门,才逐渐觉醒。
历史就是这样,胜利者和失败者,没有表现出任何尊重。
南宋虽败于雅山之战,但我们输得有气节,无愧于天地,无愧于中华之魂。
文天祥、张士杰、卢秀福舍身取义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成为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