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和平发展与中国的和平发展外交政策。

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员,中国对未来世界抱有美好的期望,坚持与和平发展相适应的国际关系理念和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中国倡导并致力于同世界各国一道建设一个持久和平与繁荣的和谐世界。认为这既是一个长远目标,也是一项现实任务。为了建设一个和谐的世界,我们应该努力:

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都应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维护联合国在世界事务中的核心地位,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遵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弘扬国际关系中的民主、和谐、合作、共赢精神。各国的内部事务应由各国人民自己决定,世界事务应由各国平等协商,各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应得到尊重和保障。

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平衡、包容、共赢的方向发展。努力建立公平、开放、合理、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使经济全球化的成果惠及世界各国。携手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让21世纪成为人人共享发展成果的世纪。

文化上互学互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大力推动不同文明对话交流,消除意识形态偏见和隔阂,让人类社会日益和谐融洽,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安全互信与合作,坚持以和平方式而非战争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增进信任,减少分歧,通过协商对话解决争端,避免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

在环境保护上互帮互助,携手共进,关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倡导创新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加强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中国人民坚持自己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不允许外部势力干涉中国内政。坚持和平五项原则,与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不与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决定国家关系的远近。尊重各国人民选择自己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不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持求同存异,通过对话协商解决矛盾分歧,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坚持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确定立场和政策,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

中国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中国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中国充分尊重各国维护自身利益的正当权利。在积极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充分考虑其他国家的正当关切和利益,绝不做损人利己的事。

中国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扩大同各方的利益汇合点,同所有国家和地区建立和发展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相同利益,推动实现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享受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中国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谋求实现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

注意全面安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安全内涵向更多领域延伸。国际社会需要强化综合安全观,坚持综合施策,标本兼治,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多样化安全挑战。

追求* * *与安全。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国际社会应增强* * *安全意识,不仅要维护自身安全,也要尊重其他国家的安全关切。我们应该摒弃冷战思维和联盟对抗,通过多边合作维护和平与安全,共同努力防止冲突和战争。充分发挥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的作用,建立公正有效的安全机制。

促进合作和安全。战争和对抗只会导致暴力对暴力的恶性循环,对话和谈判是解决争端的唯一有效和可靠途径。以合作求和平,以合作保安全,以合作化战争为战争,以合作促和谐,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自古以来,中国文化认为世界应该是一个和谐的整体,这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思维和行为,成为中国人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乃至国家之间关系的重要价值观。

中国人民一直倡导“和而不同”、“天人合一”、“和为贵”的理念,以和谐的精神凝聚家庭、睦邻友好、善待他人。和谐文化培养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民族气质。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之路、文化之路、和平之路,它镌刻着中国古代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互利合作的历史足迹。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足迹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示了中国灿烂的文明和先进的科技,留下了和平与友谊。

中华民族以“海纳百川,海纳百川”的胸怀,接纳了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促进了中外文化的融合,留下了许多关于对外文化交流的千古佳话。中国人有强烈的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尊重不同的文化和观念,注意设身处地,照顾他人,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以礼待人,践行友爱之道。

五千多年文明的中国人民,继承了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赋予了这种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它用世界7.9%的耕地和6.5%的淡水资源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要让6543.8+03亿多人民享受到。不断满足很多人的生存发展需求,是一个巨大的问题。2010年,中国人均GDP约4400美元,世界排名100左右。我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结构性矛盾突出,资源环境等发展瓶颈突出,经济增长过度依赖物质资源投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中国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在国际产业体系和贸易分工中仍处于产业链低端。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还不高,社会保障体系还很不完善,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中国的现代化是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现代化,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无论规模还是难度,在当今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在人类历史上也是罕见的。中国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决定了中国必须集中精力推进现代化,解决发展和民生问题;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始终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即使中国将来强大了,和平仍然是发展的基本前提,没有理由偏离和平发展的道路。基本国情、文化传统、国家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中国和平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内生动力。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和平、发展、合作是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当前,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体系改革要求突出,国际社会面临越来越多新的历史课题。* * *利用好发展机遇,应对各种风险,已经成为各国人民的心声。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趋势。不同制度、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相互依存、利益交融,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人类再也经不起世界大战了,大国间的全面冲突和对抗只会两败俱伤。

全球性挑战已成为世界的主要威胁。人类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金融危机、严重自然灾害、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事关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性问题日益增多。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单独解决这些问题,国际社会必须共同努力应对这些问题。如果不能通过全面和持续的国际合作来抑制各种消极因素,世界和平与发展将面临重大障碍,甚至可能遭受更大的灾难。

世界多极化进程不可阻挡。新兴市场国家、区域集团和亚洲的力量一直在增长,各种非国家行为体也在迅速壮大。借助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他们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各国和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国际社会应该超越国际关系中旧的“零和游戏”,冷战和热战的危险思维,以及一次又一次把人类拖入对抗和战争的老路。我们应该从命运相同的新视角和“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新理念,寻求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新局面,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观”的新内涵,寻求各国合作应对多样化挑战、实现包容性发展的新途径。要和平,不要战争;发展,而不是停滞;对话,而不是对抗;理解,而不是疏远,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