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烧圆明园的史料

圆明园在咸丰十年,也就是1860年6月,被英法联军残酷劫掠焚毁,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屈辱历史。

到清朝中期,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840年(道光二十年),西方殖民主义者挑起了侵华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接着中国爆发了反对清朝统治的太平天国运动。

1856 10,英法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其目的是攫取更大的殖民利益。他们先是两次挑起广州战争,但都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为了对清政府施加直接压力,陈冰的首都被决定。侵略军逼近天津1858年5月,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俄美签订《天津条约》。

1860年(咸丰十年)七月,英法侵略军舰队再次冲出大沽口,在英法大臣在北京交换合同的幌子下,强行推进,引诱他们“媾和”。然而,它一再制造麻烦,目的是迫使陈冰首都屈服。然而,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下定决心乞求和平,已经来不及决定战防之策。侵略军直奔通州。9月21日,清军在通州八里桥决战失利。第二天早上,咸丰帝从圆明园逃到承德避暑山庄。名为“北游”,实则不顾祖籍,逃之夭夭。于是乎,京城无主,百官皆散,兵懈民惧。

圆明园被盗

1860,10年6月6日,英法联军绕过北京东北郊区,直奔圆明园。当时,桑林钦和的残余势力在城北抵抗了一会儿就逃跑了。法军先行,下午过海淀,傍晚赶到圆明园大皇宫门口。此时,进进出出的进德门,有20多名圆明园内技术娴熟的太监在与敌人搏斗。“不怕被杀,奋力前进”,但最后因为寡不敌众,圆明园“八品掌门”梁任等人死了。晚上7点,法国侵略者攻占了圆明园。园林管理部长文峰死于福海。

65438年10月7日,英法侵华首领闯入圆明园,立即“派出英法委员会三人,商议分配园中珍宝。”同一天,法国陆军司令蒙托邦写信给法国外长:“我命令法国成员首先关注艺术和考古中最有价值的物品。于兴会把法国的稀世之物献给皇帝陛下(拿破仑三世),保存在法国博物馆里。”英国指挥官格兰特立即“派军官去收集应该属于英国人的东西。”英法侵略者进入公园的第二天,他们再也抵挡不住事物的诱惑。官兵们成群结队地冲上前去,抢夺公园里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

根据目睹劫掠现场的英法军官、牧师和记者的描述,官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抢夺财宝,从四面八方涌向圆明园,他们急着想拿什么就拿什么。他们为了抢宝,互相殴打,甚至大打出手。因为花园里的宝贝太多了,他们一时不知道该拿什么。他们有的搬景泰蓝瓷瓶,有的贪图刺绣,有的选择高级皮衣,有的去弄镶嵌珍珠玉石的挂钟。有的提着大包小包,里面装满了各种宝贝。一些人把金条和金叶放进他们外套的大口袋里;有的裹着锦缎;有些帽子里装满了红宝石、珍珠和水晶;有些人脖子上戴着玉项圈。一个厢房里有堆积如山的高级绸缎,据说够半个北京居民用,都是士兵用大车运走的。一个英国军官从一座有500尊佛像的寺庙里掠夺了一尊金佛,价值1,200。一名法国军官抢劫了价值60万法郎的财产。法军总司令蒙托邦之子掠夺的财宝价值30万法郎,装满了好几节车厢。一个名叫霍利斯的英国二等兵曾经从花园里偷走了两座金佛塔(都是三层楼,一座7英尺高,另一座6.4英尺高)和大量其他宝物,找了7个壮汉替他扛回营房。这个人得到了“中国詹姆”的绰号,因为他在圆明园掠夺并享受他的生活。除了肆意掠夺,入侵者还毁坏了无数东西。几个房间堆满了绸缎,衣服被从箱子里拖出来扔了一地。人们走进房间,几乎可以遮住膝盖。拿着大斧子的工程师砸碎了所有的家具,拿走了上面的宝石。有些人打碎大镜子,有些人拿烛台射击取乐。大多数法国士兵挥舞着木棍,砸碎所有他们不能带走的东西。65438年10月9日法军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座美丽的园林毁于一旦。

燃烧的圆明园

就在清政府向侵略者俯首称臣,答应接受一切“议和”条件的时候,在另一天签约的时候,英国领导人二进宫和格兰特为了给人留下对其侵略中国“印象极其恶劣”的印象,以其俘虏人员受到虐待为借口,悍然下令烧毁圆明园。65438+10月18和19,三四千英军在中国到处放火,火三天三夜没灭。这一独特的园林杰作,国内外罕见的艺术瑰宝,一起被焚毁。事后,据清官方调查,偌大的圆明三园,仅存二三十座殿、亭、寺、官门、值房等建筑,但不少门窗参差不齐,室内陈设及几案被洗劫一空。此后,万寿山的清漪园、香山的静漪园、玉泉山的静明园的一些建筑也被烧毁。

据有关记载,10年6月6日英国侵略者烧毁安佑宫时,由于来势突然,掌管安佑宫的太监将大门反锁,安佑宫内包括太监、宫女、工匠在内的300人被活活烧死。

当圆明园陷入一片火海时,二进自豪地宣称:“此举将震动中国和欧洲,其效果远远超出千里之外人们的想象。”。大火的主要使者把这种行为视为伟大的成就,而全世界正直的人都被这种野蛮的罪行所激怒。雨果在1861中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好像打赢了仗就可以搞抢劫了。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国,一个叫英国。”这段话代表了千百万正直人的心声。

圆明园还在燃烧的时候,奉命留守北京的恭亲王答应了侵略者的所有条件。不久,与英法俄交换了天津条约文本,签订了北京条约。帝国主义列强就这样占领了中国的九龙半岛和北方大片领土,勒索了16万两白银的巨额军事赔偿。

“火烧圆明园”的历史原因

一方面,人们认为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血与火的本性决定了所到之处的野蛮。

另一方面是“磕头外交”造成的。当时英法要求与满清谈判,“北京驻使馆,大陆往来,长江通商。”也就是说,人家会来和你建交,互设使领馆。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大陆旅游,与中国进行贸易。

当时英法要求与中国就上述三点进行谈判。按照目前的理解,中英之间的各种争端在国与国的关系中是非常正常的,应该通过双边磋商和谈判来解决。

但帝华认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世界的中心,皇帝是天下的主宰,各国都是中国的附庸,每个人见到皇帝都要磕头。满清传统的外交主题是让义弟磕头,由此建立了费正清所谓的“朝贡制度”这一完整的外交模式。所以,麻烦的是义弟不肯磕头,他们要在北京待很久。使臣入京,必然要谒见皇帝,但不向皇帝跪拜的仪式,会与“天下一统”的理念相违背。当时英法联军要求和满清谈判,要谈判就得见皇帝。拜见皇帝,按照传统,外国使节拜见皇帝要下跪,就是磕头不磕头。

圆明园被烧的罪魁祸首是第八代埃尔金伯爵詹姆斯·布鲁斯)。二进下令火烧圆明园,报复清政府抓大臣、虐待战俘。9月,1860英国公使哈里·巴夏礼和尔金的私人秘书亨利·洛克打着停战的白旗到通县与清政府谈判,被载垣和僧沁逮捕。他和一群遭到伏击并被活捉的英法士兵一起被带到北京,被囚禁了一个多月。满清皇帝和政府一直视巴夏礼为英法联军的总司令。按照传统的“先抓贼,后擒王”的策略,他们计划在通州谈判前攻占巴夏礼,期望巴夏礼被攻占后,英法联军群龙无首,乱作一团,然后乘机大举镇压,必胜无疑。在监禁期间,这些人遭受了各种酷刑和侮辱。在39名囚犯中,有20人在关押期间死亡,其中包括伦敦《泰晤士报》记者托马斯·鲍尔比。

当尔金得知清政府犯下的暴行时,他决定报仇。二进要烧紫禁城。后来经过几天的深思熟虑,他选择了圆明园作为复仇的目标。二进决定火烧圆明园而不是故宫,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尔金认为故宫是中国政府所在地(英法当时正在与清政府谈判《北京条约》);圆明园是皇家园林,为中国皇帝私人所有。尔金想通过火烧圆明园传递一个信息:应该为抓臣虐囚等暴行负责的是中国皇帝及其爪牙,而不是中国人民。在报复行动的前几天,尔金下令在北京各处张贴如下公告,宣示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目的:“任何人,无论他的职位有多高,在犯下欺诈和暴行之后,都不能逃脱责任和惩罚;圆明园将于(1860 10) 18被焚毁,作为对中国皇帝背信弃义的惩罚;只有清帝国政府应该对此负责,与暴行无关的人不必担心受到伤害。”(翻译自英语)

英法外交官被拘留虐待,不仅违反了埃尔金勋爵看来的西方国际法,也违反了中国自古以来“两国应交兵,不伐使来”的行为准则。圆明园被烧造成的破坏,既是英法联军的罪行,也是满清皇帝和政府的迂腐无能造成的历史原因。

灾难过后

圆明园被毁后,仍是皇家禁园。同治年间,奉慈禧太后之命,试图重修。当时计划修复20 * * * 3000多座寺庙,主要集中在圆明园的钱潮区、后湖区、西区和北区,以及万春园的宫门区和富春殿门口的夏青殿。但工程开工后不到10个月,就因资金枯竭被迫停工维修。此后,慈禧太后虽然修缮了颐和园,但并没有完全放弃圆明园的修复。直到光绪22-24年,她还修复了圆明园的双河斋和吉农轩。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进京,慈禧太后随光绪皇帝逃往xi安,京畿秩序大乱。八旗兵和土匪、地痞趁火打劫,将园内仅存的、基本恢复的近百座建筑陆续拆抢,彻底摧毁了圆明园内的建筑和古树名木。

后来圆明园的文物长期被官僚、军阀、奸商掠夺,甚至被政府当局有计划地破坏。北洋政府的达官贵人,包括一些负责圆明园遗址保护的人,凭借手中的权力,从园内运出大量石雕和太湖石,用于修缮自己的园林。如京畿守备总司令王怀庆、巡抚使曹锟(后被贿赂当选民国大总统)、步军司令聂显范、首都宪兵司令车青云、政府秘书长王蓝亨等都有此类劣迹。只有荆(相当于后来的北平市长)刘梦庚在1922的25天内强行运走了长春园的623车太湖石。当时,陆军第十三师、国军第十六师、第十一师、东北军第五十三军、宋第二十九军先后驻守西苑地区。他们已经强行拆除了圆明园的城墙,私下出售了砖块和石头,或者用它们在西苑建造了一个游乐场。颐和园、中山公园、燕京大学、北平图书馆等地也运走了大量的石片。20世纪30年代初,在海淀至玉泉山的道碴路上重建高梁桥时,经北平特别政府批准,圆明园南面(4800米)和东面的虎皮石栅栏全部拆除,砸成道碴铺路。在此之前,它还多次公开出售大城砖、虎皮石、云母片,甚至西楼残存的大理石柱,使圆明园化为废墟。

一代名园圆明园的毁灭,既是西方侵略者对人类文化野蛮摧残的见证,也是古老文明落后就要挨打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