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日本集体住宅?
1.1集体住房的由来
目前,大会屋的起源并不清楚,但共同居住的历史就是城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从目前为止的考古成果来看,已知公元前1580年至公元前1085年埃及首都四维的壁画上所描绘的四层建筑,应该是现存史料中最早的多层装配式房屋。
早期开发1.2集体住房
欧洲的集体住宅历史悠久,其流行始于古罗马。在发掘的古城遗址中,奥斯提亚是保存完好的遗迹,城市居民区密集,其中有许多集体住宅,有五层楼高,从小到大呈街坊状,即沿周边道路和中庭周围而建,但可居住性不是很高。1952马赛公寓作为集体住宅的样板问世后,以纽约为首,欧美和亚洲国家开始大量建设集体住宅。
2.日本集合住宅规划设计的发展
2.1第一阶段大规模施工(1950 ~ 1970)
2.1.1居住中心城市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开展了大规模的集体土地开发运动。最早开发的李倩新城位于大阪郊区,有铁路线和新干线,可以与大阪交换所需商品。有公园、污水处理中心、大学、医院等设施。以英国新城规划为例,新城按照相邻居住区理论和人车分流理论进行规划,实现了日本第一个以住宅为中心的城市。
2.1.2城市中央集合住宅
20世纪60年代以后,在集体住房的发展区位上,城市中心区租赁住房的发展逐渐取代了郊区住房的发展;在生活形式上,从单一类型的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到多元化的居住形式,人们更加注重房子本身的功能和它所能提供的服务,而不是房子的大小。对能够提供多样化服务的集体住房的需求将会增加。随着城市中心的再开发,城市中心型集体住宅日益增多,出现了低层高密度、高品质、多功能、多样化的集体住宅。
2.1.3多彩集体住房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对大规模、经济、快速的战后集体住宅所造成的单调、庞大、重复的城市居住空间进行了反思和讨论。随着经济高增长时期的结束,住宅本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住宅设计更加注重价值观和生活形态的多样性,集体住宅也变得多姿多彩。
2.2第二阶段,多元化是城建期(1970 ~1990)。在东京多摩新城的装配式住宅中,首次在原有普通住宅的基础上增加了功能不确定的可变空间。形式根据居民需求不同,有的太阳房作为客厅空间的补充和延伸;有些空间是独立于住户的,功能由住户自己决定。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和探索,居民可以利用它们。让广场、街道和整个集合住宅变得生动,是集合住宅设计中人性化和发展个性的一种尝试。
2.3第三阶段解决综合人居环境问题的施工期(1990至今)
自20世纪以来,为了实现永久居住,人们提出了面向未来的课题:从保护地球环境的角度来建设居住环境,以当地的风俗、气候、资源和材料为基础来建设设计原则,并着眼于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老龄化问题。
2.3.1解决老化问题
老龄化是日本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有必要开发适合老年人的住房。让老人在日常生活上能够自理,从社会的角度考虑老人和残疾人能否健康独立的生活,这是住宅建设面临的新问题。目前,通过社区内无障碍老年住房、护理型老年住房、二代住房的存在,形成了老年人生活社区,满足各类老年人的基本需求。
2.3.2解决环境问题
在集体住宅设计和建设中的环境问题方面,首先是城市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再生;二是城市和居住环境的节能;三是有效利用资源,减少浪费。近年来,由于土地的高密度使用,绿化率正在下降,因此居住区的绿化已被公认为是不可或缺的生活表现。日本建设省积极倡导这一理念,努力实现两个基本目标:一是保护地球环境,节约资源;第二,自然与人工环境的和谐,创造舒适健康的生活。
3日本集合住宅设计的前卫理论探讨与尝试
20世纪上半叶,在大量城市住房短缺的背景下,各国建筑师初步探索了如何规范住宅平面。独立住宅和集体住宅混为一谈,分别是独立住宅和集体住宅在一起。这种nLDK住宅已经成为刚性住宅的代名词。进入新世纪,集体住房作为一种商品的提供与50年前大不相同,标准家庭在所有意义上都在缩小。在这种趋势下,日本建筑师提出了许多非核心家庭模式,集合住宅的理论研究有了新的进展。
3.1研究个体与集合的关系
与公共设施不同,集体住宅可以根据内部功能关系将整体有机地组织起来。集体住房必须建立在公共和私人之间良好平衡的基础上。所以集体住宅的研究方向是集合与个体的关系,是对个体多样性的研究。需要设计一个大多数个人和集体同时成立的方案。个人自由生活,集体受约束有序生活,大集体与自由个人的关系。
集体住房是家庭专用住房的集合。住宅被认为是私人密度最高的地方。但是日本房子的内部私密性很差,尤其是在隔音处理上。有学者认为,二战后日本人隐私的扩大可能与混凝土集体住宅的出现有关。集体住宅的规模改变了传统的邻里交往方式,保护了住宅的安全,培养了隐私意识,所以住宅在保护隐私的意义上进化了,但却是社区交往中的文化退化。
3.2 nLDK设计
2003年提出的“摆脱nLDK”概念是一个建筑环境的新建议,它打破了固定的观念,摆脱了nLDK的捷径,寻找载体来满足居民探索新的空间组合的各种要求。建筑可以接受不同的顾客,居民可以凭自己的意志和力量改变和调整空间。特别是限制租房空间是没有依据的。建筑对象越清晰,建筑空间的定义就越鲜明。如果把集合房里多余的东西剥离,就能看到生存空间的极限条件。就生活而言,与人类最原始的本能——烹饪、排泄、洗澡——直接相关的身体行为场所是厨房、厕所、浴室。这些支持生命的基本设施就是定义空间的边界条件。这种思路的引入,可以在有限的区域内实现利益最大化。设计仍然是简单、生动、高度住宅化和个性化,在材料和颜色上寻求有趣的表达,并重视可修改性。
3.3 SOHO出现的启示
近年来,Soho(住宅、商铺、办公空间的构成)等超级商品按用途分类的意义不大。住宅和写字楼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集体住宅的定义和内涵也发生了变化。从建筑创作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好现象,可以增加更多的可能性。
办公室走向家庭,标志着家庭专用住宅向社会开放的开始。日本建筑师山本日贤提出了门槛的概念,将其解释为与外界对话的场所,是与外界街道连续的部分。它可以用作办公室或商店。根据每个房子的不同用途,赋予街道的表情会非常丰富。门槛概念是不同于20世纪限制住宅功能聚集的做法,是一种新的城市住宅规划方法。
日本集合住宅的特点及节能设计
4.1日本集体住宅的一些特点
(1)装配式房屋多采用预制框架施工法和箱式预制框架施工法,内墙均为轻质隔墙,均按模块化设计,可根据不同住户的不同需求,灵活用汽油分隔空间。
(2)小面大进深的布局在集体住宅设计中比较常见。一居室和两居室的总宽度一般在4.5m-6.6m之间,三居室在8m左右,而进深在11m~13m之间,可以有效提高容积率。
(3)卧室布置在房子门口附近,基本都是朝北的方向,没有朝南的方向。
(4)为了提高空间的灵活性和单位面积的使用效率,卫生间空间位于房屋中部,将卫生间细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功能空间,包括洗漱烘干、浴室和卫生间,总面积大,可多人同时使用,无需另设卫生间。
⑤因为日本人吃油烟少,所以不要求厨房对外开窗。厨房可以设置成半开放式,位置比较灵活。
⑥客厅位于最南端,可与餐厅厨房形成开放式公共空间。
⑦和谐室作为日本特有的第二生活空间,可以作为传统家庭生活的延续。一般与客厅相邻,用推拉门隔开,可以与客厅相连。
⑧收纳空间多样化,如玄关的衣柜鞋柜、洗漱间的镜盒、卫生间上部的柜子、室内的推入式柜子、固定衣柜、走廊的储物间等等。
4.2日本集合住宅的节能设计
日本集体住宅的节能设计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4.2.1提高气密性。
提高气密性是指尽量减少墙壁、天井、地板上各种构件与建筑材料之间的缝隙,尽量减少室内外冷热空气的对流。在气密性差的情况下,即使使用保温材料也达不到节能的效果,而要提高气密性,就要设置通风口,定期对建筑内外进行通风。
4.2.2改善隔热。
提高保温性就是通过保温材料、保温构件和严格的施工标准来减少室内热量损失。目前,外墙外保温是提高住宅建筑保温性能最有效的方法。外保温不同于传统的保温方式,它是用保温材料将室内空间完全覆盖,不留任何缝隙,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
4.2.3多能源组合利用
即除了普通电源外,还可以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燃料电池和各种废热来降低石化能耗。
4.2.4立体绿化
立体绿化是指尽可能增加建筑物可绿化的空间,通过植物吸收太阳热能,降低建筑物表面温度。东京有许多小屋顶花园和空中花园。在绿色屋顶建筑中,采用了人造土壤、自动灌溉装置、控制植物高度和根深等种植技术。
5结论
日本住宅产业化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住宅产业集团的发展。当然,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二战以来日本政府为促进住宅产业化发展而实施的大量政策,以及从65438到0955的日本房企成立以来对标准化设计的有效推动。背后更重要的实质性原因是有限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住宅的工业化生产方式从消费角度影响居民对居住方式的选择;从生产的角度看,它改变了房地产开发行业的运行模式,也将改变包括建材、建筑、交通等房地产相关行业的运行模式。
日本的集体住宅从注重效率转变为承认多元价值的规划设计,集体住宅的规划对象从佩里的邻里单位的住宅层面扩展到街道层面。
集体住宅的研究课题多,空间广,可以从各个角度探索和发现新的可能性。扬长避短,既要研究如何摆脱其束缚,又要研究如何利用其优势大做文章。
目前,我国住宅需求的多样化与设计手法的单一化之间存在矛盾。本文论述了与中国有着相似文化背景的日本采用多种形式和不同功能来解决不同住房需求的思想。本文试图以此为借鉴,让中国建筑设计界了解日本集合住宅的发展演变过程,吸取其经验,为我们提供一种不同于以往的住宅多样化研究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更多工程/服务/采购招标信息,提高中标率,可点击官网客服底部免费咨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