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萝在哪里受欢迎?
云洛,又名张赟。打击乐器唐宋诗词中已有演奏云影的描写。苏汉臣画了一幅宋代的小贩图,一幅元代的山西永乐宫壁画和一幅三清殿拱门之间的装饰画。历代都用十到十四个小锣。早期,云罗多用于道教生活,后在民间流传。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把不同音高的小锣排列起来,用于音乐练习。宋代画家苏汉臣的《货郎图》中,一个货郎挂着几件乐器,其中一件是十面云锣,据知是宋代民间流传使用的。600多年前的元朝,云宫不仅在民间流行,也用于宫廷宴会。那时候叫云顿。元代《礼乐志》中有“云顿,铜制,为十三锣,同木架,下有长柄,左手持之,右手持槌击之。”这也是文献中最早的记载。元代的宗教音乐中也使用云锣。如山西省瑞县永乐镇永乐宫元代壁画《奏乐图》及三清殿牌坊间装饰画中,均绘有奏云公的图像。宫中的壁画反映了道教的生活,表明早期道教音乐中已经使用了云宫。据史料记载和元代壁画记载,有十、十三、十四音锣。清初云锣已发展到二十四音,《扬州画谱》记载,十四音云锣在福建已经流行。据《清史稿》记载,云锣已广泛应用于清代宫廷音乐中,如礼仪乐、单笔乐、中性乐、引导乐、钹钹、凯歌、庆神喜、赐宴等。清代有一本传世的《云宫谱》,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收藏的,他在话剧《太贞传奇》中使用了云宫。《云宫谱》后,梅先生赠其好友宋先生。《谱》详细介绍了云宫的节奏和云宫各边的规格尺寸。
云锣由锣身、锣架和锣杵组成。锣身为铜质,锣面为凸形,平无肚脐或稍有弧度,锣边不同,除垂直于锣面外,平行于锣面向外延伸,有一圈平锣边。平面锣边上钻有三四个锣孔,用丝线穿起来,按音位挂在锣框的木格上。传统云锣多由十个小锣组成,平锣边径9.7 cm-11 cm,凸锣面1.3 cm-1.7 cm,锣面径7 cm-8.5 cm。根据声音的高低,十个小锣的大小和粗细略有不同。锣框为木质,高76厘米,宽50厘米。分三扇,左右扇分三格,中间扇分四格,每格宽13.4厘米,高12.8厘米。三把扇子都插在一个木柄上,使之成为一个整体。锣杵为木质,柄长约33厘米,一端为木杵。也有带竹柄和角的锣。演奏时,用左手握住锣架的木柄或将木柄放在桌上,用右手单杵敲击,用时较少;也可将锣架放在桌上,不握木柄,上部凸起为斜面,或靠墙立于地上,一手一杵叩击。这种方法需要更多的时间。钹的音位排列因地域和乐种不同而不同,音域分别为G1 ~ B2和A1 ~ D3。北京智化寺《北京乐》所用云宫官调的音位排列与清律、吕正仪(撰于1764)晚期版本所载十方云宫音位排列一致,是一种古老的排列方法。北京智化寺"北京音乐"的音位排列:宫二62户。
云罗在中国各地广为流传,主要用于鼓吹乐、佛教和道教音乐中,历史悠久。打苏南,十面鼓,十面锣鼓,福州十面锣鼓,河北唱,山东鼓吹,山西打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