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苏”指的是谁?

父亲:苏洵。

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

苏轼(1037-1101),梅州眉山(今四川)人。苏轼,北宋中期的文学大师,号称“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采颇高,在散文、诗歌、词、书、画等方面的成就都很高。他的词多为怀古伤今、咏史事、说理谈禅、写书言志、田园风光、抒情叙事等。它突破了晚唐五代以来“柯岩”的旧框架,容纳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拓展了词的领域。在形式上,它试图摆脱音律的束缚,使词能独立于音乐而存在。许多词奔放豪放,慷慨激昂。辛弃疾继承和发展了南宋苏词的风格,形成了“苏辛”豪放词派。他写了100多卷《东坡全集》,留下了2700多首诗,300多字和许多优美的散文。

大家对东坡的了解比较多,我还是介绍一下他的父亲和哥哥吧。

苏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明云出生于梅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出生在一个“三代不明显”的地主家庭。苏洵属于早年不学,中年发愤,最后成名的作家。与他的儿子苏轼、苏辙合称为“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他在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是散文,擅长历史、谋略类的杂文。《权利书》中的《六国》(有的选集名为《六国论》)就是一个典型。全文不长,考查起起伏伏的原因,力度适宜,洞明流畅;指事物,跌宕起伏;真的是一篇好文章。第一部论欧阳修的书是文学评论,论述韩愈和欧阳修散文风格的差异。《木假山的故事》是一篇精彩的散文,寓意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对人才的摧残。审时度势,审时度势,广开土地,农田制度主张抵抗辽的进攻和掠夺,但对大地主的土地兼并和政治特权不满。苏洵的散文精巧凝练,既有战国政策的雄浑,又有韩非子的气魄,开拓了宋代文坛。在写作上,他力求“说自己的心里话,不肯溜走”(曾巩《苏明云丧》),不照抄旧论,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苏洵也写诗,但平淡无奇,缺乏特色。《论汉奸之辨》这篇传世的文章,其实是别人出于党争的需要而伪造的,并不是苏洵写的。如今,代代相传的诗集《嘉佑集》共有十五卷。

苏哲

(1039~1112)

北宋散文作家。与父亲苏洵、哥哥苏轼合称为“三苏”。

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子子有梅山,梅州(今四)人

四川)人。任宗嘉二年(1057),以秀才身份加入苏轼。快

我回去哀悼我的母亲。嘉六年,与苏轼同为中统司。当...的时候

因为“乞养”,他没有做官,从此在大明府做官。明亮的

宁三年(1070),他上书,力主新法不变,又上书王安石,激烈批判新法。熙宁五年(1072),入河南为官。元丰二年(1079),其弟苏轼因写诗“谤朝廷”被捕入狱。他上书要求用官职为弟弟赎罪,却不得牵连,被降职,被判云州盐酒税。元丰八年,旧党执政,被召回为秘书、省校书郎、右秘书,晋升为活郎,并调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哲宗元四年(1089),被授权为官臣,派往契丹。他也是帝国的继承人。元-六年拜尚书右丞,入门下侍郎,掌管朝政。元八年,哲宗亲政,新学复权。邵圣元年间(1094),他上书反对时政,被贬为官,了解汝州、袁州,负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后被贬周迅等地。崇宁三年(1104),苏辙定居颍川,隐居乡间,建室名“颐老斋”,自号“迎宾颐老”,以读书写字为业,静坐冥想。死后在明太祖庙中攻读学士,决定葬之。

苏辙的人生知识深受父亲和哥哥的影响,主要是儒家思想,这是最倾向的。

我推崇孟子,观看百家争鸣。他擅长政治理论和历史理论,在政治理论上是纵向的。

谈世界大事,如《新论》(我)说,“当今世界大事,治。

但不安,乱而不危,纪纲站粗不举,无突变

而且还有一种慢病。“分析当时的政治形势可以一针见血。论皇帝

书上说“不要急着在这个世界上没钱”,也是对的。在同一历史上

像父亲和兄弟一样,我们应该古为今用。《六国论》评论齐、楚、燕、赵不能前拥高丽、魏国,联合抗秦,暗喻北宋前有患敌,后有乐腐的现实。比较刘备和刘邦,《三国志》评价刘备“智短而不勇”,“不知是因为未能取胜”,也隐含着前车之鉴。

苏辙对古文也有自己的见解。在《尚书·密汉》中

《太尉》书曰:“文者,气之形也。但是,写字不能学,气可以养。”认为“养气”在于内在修养,但更重要的是要靠广阔的人生阅历。所以司马迁被赞为“周游列国,遍游名山大川,交游燕赵,所以散文疏而颇奇。”他的文笔是汪洋的,也是满满的儒雅。如《黄州快哉亭记》集景、叙、抒情、议论于一炉,在浩瀚的海洋中洋溢着怒意,鲜明地体现了作者散文的风格。

苏辙的赋也写得好。比如傅的赞画。

同宗作家朱模对竹的情态描写细致、写实,富有诗意。

苏辙在写诗方面试图赶上苏轼,今天也有不少诗,但是

与苏轼相比,无论是思想还是才华都逊色不少。大多数早期的诗歌

他写生活琐事,歌颂事物,写风景,尤以苏轼为甚。春风格

朴实无华,没什么文采。晚年退休到颍川后,了解农民生活。

写了许多诗歌,如《秋收》,深刻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写个人生活感受,艺术成就也较早期为多,如《南斋竹》:“居少尘室,妻自在。走到南窗修竹,如见旧西山。”意境悠然,味道悠远。苏辙对诗歌有自己的想法。他的《诗中五病》以思想内容为标准,对李白、白居易、韩愈、孟郊进行了批判。比如说李白“华而不实”、“唐朝人为不懂诗”等说法,在宋代就有代表性。

苏辙写了六安季承,包括后稷和三际,* * * *

共84卷,有“四系”活字本。还有,栾城赵颖收藏

卷12,附《四辑》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