邙山陵群邙山史

蜿蜒于洛阳、金梦、偃师之间的邙山,因其“背山背水”、地势开阔、土层深厚,被视为死后理想的安息之地。有句话叫“生在苏杭,葬在北邙”。所以邙山上古墓很多,没有卧牛的地方。

据考证,邙山共出土墓志6000余件,出土了大量墓志,内容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外交流、民族关系等,为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邙山陵群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和孟津县邙山上。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的帝王陵墓有十几座,葬有皇族和大臣的陵墓有1000多座,为东汉(公元25 -220年)至三国(公元220-280年)时期的古墓葬。邙山陵墓群是我国大型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世界上古代陵墓集中的地区之一。它被称为“东方金字塔”。

邙山陵群位于洛阳城的北部、东部和东北部。属于低山丘陵区,起伏平缓,高而空。黄土土层深厚、有粘性、坚实、密实,适宜建造墓葬。邙山最迟从东周开始就是人们理想的安息之地,崇尚土葬的习俗也是2000多年来逐渐形成的。久而久之,形成了众多土墩梯田、苍郁松柏、巍峨墓碑、石刻的历史文化奇观。所谓“北邙之丘,满洛阳人旧坟”。

陵墓占地756平方公里,东西长50公里,南北宽20公里。横跨洛阳市所属的西工区、老城区、涧西区、瀍河区、洛龙区、偃师市、孟津县七个区县。文物保护区人口约20万。陵墓年代从东周到东汉、曹魏、西晋、北魏,一直延续到五代的晚唐。大致呈东西带状分布,可分为四段:西段(北魏陵)、中段(东周、东汉、后唐陵)、东段(西晋、曹魏陵)、夹河段(东汉、西晋陵)。

诗人陶渊明说:“项百岁归北邙。”唐代诗人王建说:“北邙山之巅,少有闲土,尽是洛阳人的旧坟。老坟多,没地方买黄金。”邙山有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晚唐时期的帝王墓24座,以及陪葬的墓葬。交错相连。这些墓高数十米,周长数百米,巍然如丘,历经沧桑却不失霸气。

邙山陵群2001 6月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5月,国家文物局批准了“邙山陵墓考古调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