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园历史故事

豫园的主人潘云端是明朝高级大臣潘恩的儿子。嘉靖三十八年(1559),潘云端开始在上海城隍庙西北角(今吴彤路、安仁街东麻元龙一带)一户人家石春堂西的一大片菜地上建园。

嘉靖四十一年,潘云端出仕,无暇建园。他的《御苑集》说:“我做了二十年,没有一点成绩。”万历五年(1577),潘云端被革除四川布政司一职后回到家乡,后又专心经营、扩建园林,“年年耕耘、岁岁收获,全为春之介”,并聘请著名园艺家张南洋为设计者、叠山。

从此,花园越大,水池越宽。万历末建成,总面积70余亩。全园亭台楼阁,曲径通幽,奇峰异石,池塘溪流,古树参天,规模宏大,景色秀丽。

明朝中后期恰逢江南文人造园的鼎盛时期,上海附近的私家园林数以千计。豫园的风景、布局和规模不亚于苏州拙政园和太仓园。山园相媲美,是公认的“东南名园之冠”。

潘云端在《御苑集》中注意到“匾上写‘御苑’以取悦老人”。“宇”就是“安泰”、“平安”的意思。说明潘云端建园的目的是让父母在园中安度晚年。但由于久拖不决,潘恩在花园刚建好的时候就去世了,豫园实际上成了潘云端隐居享乐的地方。

潘云端经常在园中设宴游玩,请神仙女神,讲算命,祝寿祭祖,写歌书,打蛐蛐,放风筝,买卖古玩字画,甚至用镣铐惩罚仆人。僧尼、算命先生、妓女、三教九流以及食客频繁出入豫园。

由于长期的挥霍和园艺的花费,家族生意衰落了。潘云端在世时,靠卖田地和古玩为生。潘云端去世后,花园日渐荒芜。明朝末年,潘氏豫园曾属于总政治部成员张兆林(潘云端的女婿)。清初,豫园几易其主,其址也以洋名划分。

康熙初年,上海一些士绅将豫园的几个殿堂改建为清河书院,供奉松江知府张生渠的奏折。书院还没建成,张生渠就被降职,立即停工。园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草满池塘,有的地方成了菜地,美丽的景色变得荒凉。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上海士绅在城隍庙东侧买下2亩多土地,用于公共活动,修建寺庙园林,即陵园,又称东园(今内园)。乾隆二十五年(1760),一些富绅富商集资在庙堂北面和西北面买下了豫园的一大片旧地,以恢复当年的园林风貌。

四十九年(1784)完成,历时二十余年。因现存“东园”,因西有复园,故称“西园”。园林基地原称70多亩的广大地区,但清同治七年(1868),不到37亩。修复后的西园、东园,本质上并不是私家园林,而是成为了城市中士绅、士绅们高雅聚会、嬉戏的庙堂园林。但规模布局仍是按照潘氏豫园,文人家花园的风格是明净中透着清丽淡雅。

原本在荷花池附近的乐寿堂已经年久失修。西园重建时,在原址上修建了高大华丽宽敞的三穗殿。豫园在鸦片战争中被毁。道光二十二年(1842),农历五月十一,英军从北门开进,驻扎在豫园和城隍庙,指挥部设在湖中央的亭子里。豫园“如画,春石无色”。

咸丰五年(1855),小刀会起义失败,清军进驻豫园。香雪堂、点春堂、桂花堂、德悦楼、花神阁、莲花堂均有损毁。咸丰十年,太平军东进,清政府邀洋枪队入城防守。豫园也被用作兵营,“西园满岩山”,建造西式兵营。

清朝嘉庆、道光年间,上海商业发展迅速,一些商业行会在豫园设立贸易所,作为祭祀、议事、宴请和观光的场所。同治七年,西园分设各贸易处,各自集资修缮。

此后,园中茶馆、酒馆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出现,摊贩成群。在荷花池西南的一片空地上,一些江湖艺人如相面、卖梨糊糖、拉丁片等在这里摆摊,逐渐成为固定的庙会市场,后来演变成商场。光绪元年(1875),豫园内有豆米、糖、布等21工商业设立了办事处,部分办事处还设立了学校,昔日的历史遗迹正在逐渐消失。

民国时期,豫园被一条东西走向的小路(今豫园路)分割成南北。古建筑残破不堪,面目全非,有的还被改造成了民房。宁惠阁、清芬馆、好乐坊、绿波画廊分别成为餐厅、点心店、茶馆。香雪堂在八·一三淞沪会战中被日军焚毁。除了堂前玉质精致的假山,只剩下一片空地。

好在园中的一些重要部分,如点春堂、三穗堂、假山、亭台楼阁、古树名木等,还保留着。解放后,豫园得到了妥善保护。65438至0956年,经市政府批准,拨付专项资金,由市文化局直接组织专门队伍,聘请上海市土木设计院、同济大学建筑专家和能工巧匠,历时五年,投资数百万元,对豫园进行了全面修复。

修复重建三穗堂、雨花厅、汇景楼、九狮轩等被毁古建筑,疏通淤塞的池塘,种植大量树木花草,连接豫园与内园。

园主潘云端,四川布政,从1559(明嘉靖末年)开始,在潘家所居石春堂西边的几块菜地上建园。经过20多年的苦心经营,豫园建成了。“玉”意为“和平”、“安泰”,故名“豫园”,意为“玉玥老秦”。

豫园,当时占地70余亩,由明代著名园艺师张南洋设计,并亲自参与建设。古人称赞豫园为“东南一绝”、“东南名园”。

潘云端家到了晚年就没落了。潘云端于1601年(明万历二十九年)去世,潘氏家族日渐衰弱,无力承担花园修缮和管理所需的巨额开支。明朝末年,豫园被张兆林收购。后来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为了不使这个景点消失,当地一些富商、士绅聚钱买下了豫园。

重建这座塔并建造更多的岩石花了20多年的时间。当时城隍庙东边有一座东园,就是现在的内园,豫园略西,所以改名为西园。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于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外国侵略者入侵上海,英军占领豫园,大肆蹂躏。清咸丰三年(1853),上海孝道会响应太平天国革命,在上海发动起义。起义失败后,清兵在城内烧杀抢掠,豫园损毁严重。点春堂、香雪堂、桂花堂、德悦楼等建筑均被纵火。

1860年(清咸丰十年),太平军进占上海,满清政府勾结英法侵略者,利用城隍庙和豫园作为驻扎洋兵的场所,在园内挖石填塘,修建西式军械库。风景已经认不出来了。

清光绪初年(1875)后,全园被上海豆米业、糖业、布业等20余个工商业分割,建为公所。解放前夕,豫园的亭台楼阁破败不堪,假山坍塌,池水干涸,树木枯萎,昔日的景观逐渐湮灭。

扩展数据:

自从豫园成为城隍庙的西园后,一直免费开放,东园也在每月的第一天对外开放。豫园是城市观光和举办各种活动的主要场所。豫园有举办各种花卉展览的悠久历史,还有登高重阳节、元宵节灯会等娱乐活动。平时经常举办奇石、书画展、茶道活动。

这些传统的民间活动,在日本人占领上海后,基本上中止了。1979之后,花展、灯会、书画展等活动陆续恢复。

百度百科-豫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