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歌简介

山西位于华北高原、黄河中游,总面积1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2500万。除了少数散在全省各地的回族和满族,山西基本上是单一的汉族地区。

除晋中、晋南、上党(山西东南部)、丁鑫和大同外,大部分省份都是岩石和山区。主要山脉有南部的中条山、东部的太行山、北部的五台山和恒山以及西部的吕梁山。主要河流有汾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蒲水河、沁河。其中汾河自山西北部宁武至山西南部河津汇入黄河,纵贯南北,是全省第一大河流。山西东与河北接壤,北与内蒙古接壤,西、南与陕西、河南两省隔黄河相望。经济上,除了少数林牧,山西在历史上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省份。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以其丰富的煤炭资源而闻名,因此也是中国煤炭之乡和能源基地。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自古就有杜尧平阳(今临汾)、蒲坂、舜都(今永济)、杜愚安邑(今夏县)的传说。从出土的文物中可以看出,有距今4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陶钹,有夏朝的石编钟,有春秋时期的雍钟,有战国时期的编钟和编钟。在侯马出土的东周晋国青铜器铸造作坊中,还发现了一件铸造编钟的陶制模型(模具)。这些都说明山西音乐的发展比较早。山西民歌历史悠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掘井而饮,耕田而食。皇上怎么帮我!”(《打土之歌》),“使我为庶人,不作土匪,不作愚昧,顺乎皇帝”(《康曲童谣》)都是姚时代的民歌和童谣。“南风的烟可以解除我们人民的焦虑!南风一吹,就可以富我民之财!”相传是一首歌颂顺时运城盐池与人民生活关系的民歌。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唐体和冯伟,大多是产生于陕西的古代民歌。这些民歌,如唐人的《娇聊》、《葛生》、《未雨绸缪》、《半身羽毛》、《冯伟的《说书》、《割谭》、《十亩之间》、《汾剧》、《歌剧》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从这些民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汉族的劳动人民不仅“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用民歌歌唱生活,抒发感情,而且还通过民歌抨击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表达对压迫的反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