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的起源,
根据考古发现,专家推测,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中国就开始养蚕、采丝、织布。真正表明蚕茧已被利用的是1926年陕西夏县尹喜村出土的半个蚕茧。根据考古学家李记和昆虫学家刘崇乐的研究,断定它是桑蚕茧。
茧壳长约1.36厘米,宽约1.04厘米,用锋利的刀片切掉一部分茧。尹喜村生活在仰韶时期(距今约5600-6000年),为人们研究丝绸的起源提供了实物。河姆渡遗址已经发现纺织工具,由此可以推断,丝绸的使用至少不会晚于良渚文化。
最有影响的说法是1958年中国科学家做出的考古发现,5300年前大汶口文化时期的丝织品。丝绸技术被中国垄断了数百年。由于其织造技术在当时是一项复杂的工艺,又因其独特的手感和光泽而备受人们重视,丝绸织物在工业革命前成为世界上主要的国际贸易材料。
最早的时候,丝织品只能供皇帝使用,但丝绸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丝绸文化从地理和社会上渗透到中国文化中。它已经成为中国商人在对外贸易中不可缺少的高档商品。起初,中国严格控制丝织和养蚕的技术流通,禁止流向外国。
但在中国移民的协助下,朝鲜成功实现了前200年养蚕技术的突破。此外,在和田河流域(500-300年前)和印度(300年前)也成功地进行了养蚕。然而,大约550年后,罗马帝国才得到蚕种,发展出养蚕技术。
扩展数据:
丝绸的价值;
1促进了纺织工业的发展。
本土丝绸文化反作用于本土纺织业,使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一系列创新和改革,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创造了新的织物类型,进一步丰富了丝绸文化。
2.它促进了中国语言文学的发展。
丝绸文化对汉字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体现在与桑、蚕、丝有关的汉字的产生和应用以及大量的“易”字部分。《说文解字》中,篆书共9353字,其中* * * * 248字,约占篆书总数的3%。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与丝绸文化相关的成语典故,比如自己扎茧,自己做袖子,夜行,衣锦还乡?[33]?。此外,大量的文学作品也通过描写养蚕和丝绸来表达感情或反映社会现实,如李白的《尚墨桑》和杜甫的《白丝行》。
3.促进了民俗文化的衍生。
丝绸文化民俗丰富,我国蚕神崇拜已有数千年历史。千百年来,关于蚕神的神话传说不绝于耳,蚕神更是数不胜数,各地正宗的蚕神不下10。许多关于丝绸文化的歌曲、谚语、方言俗语都是历史的活化,蕴含着丰富的民俗风情。许多旧习俗、社会习俗和生活礼仪习俗都与丝绸文化有关。
4.促进了工艺美术的发展。
丝绸文化已经渗透到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们的审美情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其他艺术,甚至促进了一些新的艺术门类的出现。
中国书画宣纸的发明,与古代丝绸“缫丝”和“绢布”有直接关系。事实上,纸的发明仍然受到丝绸的影响。纸的本义是漂洗过程中积累的丝屑堆积成薄薄的一层,称为纸。受此启发,人们用纤维代替蚕丝纤维造纸,成为中国的一大发明。
另一项重要的发明,印刷术,也起源于丝绸业。据考证,我国古代丝绸的凸版印刷是雕版印刷的前身,传统印刷技术的很多部分直接来源于印刷术。纸和印刷术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书法和绘画等许多艺术的发展。
5.它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丝绸作为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通过古丝绸之路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外国文化也通过丝绸之路进入中国,使当地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中国移民多次被日本接纳或被派遣使节到中国学习丝织技术。
来自中国的移民、大量的日本学生和学者随团赴日,对日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在隋唐时期,隋唐文化对日本社会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一场史无前例的“模仿唐文化”在日本国内形成,持续了200多年。
日本文化作为反馈进入中国后,开阔了人们的精神视野,很多文化成为诗词歌赋的题材。一些丝绸上绘有祈求吉祥的异国神灵或传说和故事,这些被中国工匠吸收,丰富了中国人的文化趣味。此外,丝绸作为各国的“和平使者”,曾在各国外交中发挥过关键作用。
各国以丝绸贸易或丝绸产品的交换为突破口,加强国与国之间的联系,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关系,为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百度百科-丝(用丝或人造丝编织或交织的织物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