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大昭寺简介?
该寺原名“约萨”,后来约萨成为城名,演变成现在的“拉萨”。大昭寺建成后,在元明清时期反复修改扩建,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大昭寺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大昭寺是吐蕃时期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创造了《西藏平川式寺庙城规》。
大昭寺中心释迦牟尼佛殿周围的一圈称为“胶囊廓”,大昭寺外墙周围的一圈称为“八廓街”,大昭寺外辐射的街道称为“八廓街”。
以大昭寺为中心,包括布达拉宫、王耀和大昭寺在内的一个大圈被称为“林廓”。这三个由内而外的环是藏民进行转经仪式的路线。
大昭寺融合了西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西藏宗教建筑的永恒典范。寺前终日香火缭绕,信众们虔诚地匍匐在门前的青石地上,留下长短头等的深刻印象。万盏酥油灯亮,留下岁月和香客的痕迹。
扩展数据:
大昭寺正殿供奉的释迦牟尼佛像是唐文成公主(约公元642年)从长安带入西藏的。因为这尊佛像是释迦牟尼十二岁时的全尺寸雕像,所以在藏传佛教信徒心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公元6世纪末,当时雪域高原的英雄——第三十三代吐蕃王松赞干布,将吐蕃诸王从雅砻江边的乃东北全部迁至宽阔的拉萨谷地。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亲疏都是古代很多朝代为了和平稳定经常采取的一种形式。英、法、西班牙王室联姻,西汉王昭君远嫁匈奴。
公元7世纪,能干的松赞干布统一雪域高原各部落后,为了稳定藏南,先娶了尼泊尔,也就是现在的尼泊尔,并娶了尼泊尔的赤尊公主。
后来松赞干布派人到长安迎娶唐太宗的御用女儿文成公主。尼波公主把天竺和尼波的佛教文化带到了吐蕃,文成公主带着唐朝先进的农耕和纺织技术带到了吐蕃。
直到现在,在西藏,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汉文化已经深深地渗透到藏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中。像藏医一样看、闻、问、感;遍布西藏农区的水磨;住宅墙壁的水状图案;寺庙的金色圆顶和斗拱。
我注意到唐代女子腰垫有两个特点。一种是藏族女性,尤其是农业地区的女性,腰垫还是很受欢迎的。还有一种日本女子的和服,只是后垫成了装饰。
相传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弥留之际,弟子们恳求佛陀留下真象,以便指引众生世代相传。佛祖点头同意。
弟子们随后在八岁、十二岁和三十岁时创作了三尊佛像。其中,八岁和十二岁的雕像是请释迦牟尼的奶妈描述佛陀年轻时的样子后塑造的。
释迦牟尼亲自加持三尊佛像后,在菩提树下圆寂。涅槃罗赤尊公主入藏时,涅槃罗哈国王将吐蕃赞巴八岁佛作为嫁妆送给了他。
唐朝文成公主贞观年间,十二岁佛被带到吐蕃。目前大昭寺正殿前廊两侧的四尊大力士雕像,相传是文成公主进藏时推车的唐朝大力士。
当初,文成公主一行刚进入拉萨山谷,载着十二岁佛像的木轮车就陷进了一片沙地。四个大力士费了好大劲才移动了汽车。文成公主说,看来佛是愿意供奉在这里的。
于是人们用布帘围住佛像。后来松赞干布成全了文成公主的心愿,专门修建了供奉十二岁佛像的小昭庙,并将庙的正面朝东朝向长安。
现在,小昭神庙的前门已经是一条花岗岩铺成的街道。拐个弯就到了熙熙攘攘的八廓街。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修建大昭寺后,还想为赤尊公主修建大昭寺,以供奉八岁佛像。
文成公主用汉代占卜的方法告诉松赞干布,雪域高原是罗刹女妖的形状,拉萨山谷中间的湖是罗刹女妖的心。只有在这里建庙,才能镇压女魔,让吐蕃兴盛。
关于拉萨历史的藏文书籍上说,松赞干布听了文成公主的建议,让白山羊驮着土,用木架放在湖面上,填了一层土,放在木架上,直到把湖面填平。
在大昭寺大殿的西墙上,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松赞干布修建的一幅大昭寺壁画。现在在大昭寺正殿的南角,还可以看到一个半人高的青石骨灰盒。
松赞干布死后,吐蕃爆发战争,大昭寺被扫荡一空,尼波罗赤尊公主带入西藏的八岁佛像毁于战火。
一些高僧和虔诚的贵族将大昭寺十二岁佛像偷偷藏在大昭寺的一个小厅里。隐藏的方法与莫高窟僧人隐藏魏晋唐的史书、纸张、绘本的方法相同。小厅的门用泥土和石头封住了。
然后用泥抹平,画壁画。直到第三十六代吐蕃王敕德祖丹,唐中宗才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王。吐蕃再次掀起佛教文化热。
金城公主询问了12年佛像的落后情况,从隐墙中取出供奉在大昭寺。佛祖释迦牟尼亲自加持的三尊佛像,八岁佛祖在战乱中丢失。
天竺战乱期间,30岁的佛祖被一些信众偷偷送上一艘大帆船,准备漂洋过海,运往外地朝拜。风暴中途,船被巨浪掀翻了。
30岁的佛陀从此沉没在南印度洋。世界上仅存的是文成公主带入西藏的十二岁佛像。其神圣和珍贵可想而知。
百度百科-大昭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