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长城是什么时候?

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建筑,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现存的长城,建于明朝,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途经河北、天津、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八个省、市、自治区。修建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世纪,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防御北方民族的入侵。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前北方各交战国修筑的长城连成一片,在北方边境形成了一道跨越崇山峻岭的屏障,长达5000多公里。它是抵御北方蒙古草原游牧骑兵进攻的屏障,也是秦始皇自身力量和荣耀的有利证明。汉武帝还多次修筑长城,保护河套、陇西等地,加强东西方交流,长度超过10000公里。到了明朝,为了防止前朝(元朝)残余势力南下,不断修筑北方长城,全长7300多公里,整个工程历时200多年。在中国历史的其他时期,智人也不同程度地修建了长城,总长超过5万公里。所以,长城是“上下两千年,纵横数十万里”的伟大工程奇迹。

长城作为防御工程,穿越极其复杂的地形,并根据地形采用不同的奇特结构,充分显示了中华先民的聪明才智,在世界古代工程史上也是罕见的。长城在重要的关口、山口、山海交界处设置了关城,有利于交通和防御。墙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突出的坚固平台,用来从左到右射击。长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设置敌塔,用来存放武器、食物和士兵居住,战时作为碉堡。长城沿线还有独立的烽火台,用于敌人入侵时升起火光和烟雾,快速传递信息。城墙沿着山坡起伏,穿过沙漠和沼泽。土墙以石头为基础,表面用砖装饰。从哪里?看台上可以看到烟雾信号,晚上使用篝火,这样新闻就可以以罕见的速度传遍全国。

自从建造以来,长城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长城的失守关系到很多朝代的更替,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伴随着长城内外的著名战役,英雄辈出,极大地丰富了这座古建筑的文化内涵。如战国时,赵国名将李牧为纪念其功绩,在雁门关修建了李牧庙,遗址一直保存至今。民间也有很多关于长城的故事,最著名的是孟姜女哭长城,山海关也有一座孟姜女庙,前来祭奠的人络绎不绝。

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

公元前220年左右,称霸天下的秦始皇将早先修建的一些断断续续的防御工事连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抵御来自北方的侵略。明朝(1368-1644)继续施工,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的文化和艺术价值与其历史和战略重要性不相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