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实验中学历史

1.艰苦卓绝的建国时期,国民贵州战时中学(1944——1946)1944年底,国民政府教育部以“西南待业青年救济委员会”的名义在贵阳建立战时中学,校址设在贵阳城次南门外新桥桥头太和庄(今贵州实验中学旧址)。

1945年春,战时中学在太和庄正式挂牌。学校全称是:国立贵州战时中学,由教育部青少年失学与失业辅导委员会聘任,周凤奇任校长。学校是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学,学制高中三年,初中六年,春秋两季招生。招生对象主要是从全国各地出逃的校外青年。

1945年3月,首期招生19班***1000余人,是当时贵阳规模最大的全额拨款中学。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战争时期,部分中学生离校回到原籍,留下500多名学生。秋季面向贵阳招收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学生。省立贵州中学(1946——1947)1946 1946年春,国立贵州战时中学由国民政府贵州省教育厅接管,更名为省立贵州中学,周凤奇仍任校长。

1946年底,国民政府以“教育经费困难”为由,下令撤销省立贵州中学。

1947年初,贵州省教育厅被责令撤销省属贵州中学。民办贵阳中山中学(1947——1950)1947 3月,周凤奇利用省属贵州中学的校舍和设备,成立了民办贵阳中山中学,校长为周凤奇。中山中学为纪念孙中山而命名,校庆日定为11.65438。

1949 165438+10月,贵阳解放,贵州军管会接管私立贵阳中山中学。

1949 65438+2月,贵州省军管委、原省贵阳高级中学、省贵阳中学、民办贵阳中山中学、贵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合并为贵阳中学。

2.重建恢复期间,二十中、贵阳(1962—1984)1950、民办贵阳中山中学、省贵阳高级中学、省贵阳中学、贵阳师范学院附中、民办博群中学合并为贵阳中学,原贵阳中学刘训宇任校长,原贵阳中山中学李欣任副校长。

1952,贵阳二中、三中成立,贵阳中学更名为贵阳一中。合并后的贵阳一中分为高中和初中,位于原贵阳市民办中山中学。

1954,中学迁至一中本部,后原中山中学一度改为贵阳师范学院。12年,老校只担任贵阳一中初中部。

1962年,贵阳市政府决定在原民办贵阳钟山中学的原址上建设贵阳市第一二十中学,任命黄、欧玉坤、葛顺昌组成建校小组,负责贵阳市第二十中学的筹建工作,并先后从各中学、中专和抽调一批教师为骨干,

1962年秋季,学校正式招生,9月1日开课。从此,老校摆脱了从属地位。

1973成立高级中学,招收高一学生150余人,学校恢复。

3.稳步发展期间贵州教育学院实验中学(1984—2009)1984 10。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贵阳市第二十中学划归贵州教育学院(现贵州师范学院),更名为“贵州教育学院实验中学”,直属贵州省教育厅,定为省重点中学。

1995,通过贵州省义务教育达标验收。

2000年,省教育厅命名为“贵州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2003年被评为贵州省示范性高中。

2003年,她通过了省级示范性高中的评估,被命名为贵州省示范性高中。

2006年3月,与北京师范大学开展教育合作,成为“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实验学校”。

2008年成为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预科学院留学生选拔基地,瑞典大学中国优秀高中生选拔基地。

2008年,贵州省环保局、教育厅授予“贵州绿色学校”。

2009年正式更名为贵州省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