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谁是人力资源管理之父?

20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经典理论述评:有了人,就有了对人的管理。因此,在人类五千年的历史中,有一部五千年的管理史。现代科学管理被公认为始于1903的“泰勒体系”。因此,泰勒被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从X理论、Y理论到Z理论,从行动研究到企业文化,从人的自发管理到自觉管理,从人的约束管理到发展管理,从金字塔组织到扁平化结构,管理者从将军到仆人,员工从被动到主动,从机械到开放,从工业化、现代化到信息化,从员工到员工到知识型员工, 从“人是工具”到“人是资源”┅┅当我们回顾上个世纪管理大师们留下的HR精髓时,不禁惊叹:HR的百年发展史就这样改变了,HR思想史就这样形成了。 今天的人力资源管理,沿着大师们走过的路,走向他们所指向的未来之路。当我们细细品味和咀嚼这一历经沧桑巨变的百年经典理论时,相信各位HR同仁在走向新千年的时候,也会豁然开朗,精神抖擞。这是我们回顾上个世纪人力资源发展史得出的结论。让时光倒流,让我们一起去追寻历史的年轮,去领略百年来十大经典管理大师的精髓: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1903)美国古典管理学家弗雷德里克·w·泰勒(1856-1915)是他的主要著作。科学管理的核心:一是管理要科学化、规范化;第二,要倡导精神革命,让劳资双方利益一致。科学管理的结果是提高生产效率,高效率是员工和雇主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因此,泰勒认为,只有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取代传统的经验管理,才是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科学管理的内容:1。进行行动研究,确定操作规则和动作规范,确定劳动时间定额,改进科学的操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第二,举行工人的科学选择,培训工人使用标准操作方法,使工人在岗位上成长。第三,制定科学的工艺流程,尽可能规范机器、设备、工艺、工具、材料和工作环境。四、实行计件工资,超额劳动,超额报酬。五、管劳分离。科学管理理论应用的成功案例:用甘特图进行计划控制;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条福特汽车的流水线,机械化大规模工业,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出现了高效率、低成本、高工资、高利润的局面。二、格贝勒夫妇(1907)的行动研究美国行动研究之父弗兰克·b·格贝(1868-1924)。格贝·巴勒斯夫人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心理学博士,被誉为美国“管理学第一夫人”。主要著作:行动研究(1911)、管理心理学(1917)、疲劳研究(1919)、时间研究(65438)。他们运用观察、记录、分析的方法进行行动研究,从而确定标准的流程行动,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他们制作了生产流程图和程序图,至今仍被广泛使用。他们主张通过行动研究,可以挖掘工人的自我管理意识,他们开创了疲劳研究,他们对保证工人健康和提高生产率的影响延续至今。三、韦伯的组织理论(1911)马克斯·韦伯(1864-1920),德国古典管理理论家,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主要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普通经济史》、《社会经济组织理论》等。韦伯认为,社会中有三种权力:传统权力:传统惯例或世袭;超凡的力量:自然崇拜或追随;法定权力:法律或制度规定的权力。就经济组织而言,应建立在合理合法的权力基础上,以保证组织的经营目标的持续和持久。规章制度是组织良性运行的保障,是组织中合法权力的基础。韦伯理想的官僚组织模式是:1,组织是按照法定程序产生的,目标明确,规章制度完备。2.组织的结构是一个层级控制系统,组织中的人根据他们的职位和正式的工作职责行使职权。3.人与人的关系是人与工作的关系,而不是人与人的关系。4、根据岗位要求,公开选拔合适的人才。5、合理分工,并进行专业培训,以提高生产效率。6.按岗位、按贡献付酬,建立晋升奖惩制度,提高劳动者的进取精神和成就感。韦伯理性地、创造性地提出了行政组织科学的组织理论和原则,这是他在管理思想史上最大的贡献。四。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1916)亨利·法约尔(1841-1925),法国古典管理理论家,与韦伯、泰勒并称为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三大先驱,被誉为管理过程学派。代表作有《产业管理与综合管理》(1916)。法约尔提出了管理的五大职能:即管理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大职能。并提出14管理原则:分工、权责、纪律、统一指挥、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报酬、集中、等级、秩序、公平、人员稳定、创新、团队精神。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浓缩了管理的一般原理,至今仍作为我们日常管理的指南。五、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1933)梅奥(George Elton Miao,1880-1949),祖籍澳大利亚的美国行为科学家,是人际关系理论的创始人。主要著作:《组织管理中的人》和《士气》。梅奥在美国西部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9年的著名的霍桑实验,真正拉开了组织中人类行为研究的序幕。霍桑实验的初衷是试图寻找改善外部条件和环境的方法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但结果表明,影响生产率的根本因素不是外部工作条件,而是工人自身的因素和群体所接受的和谐感和安全感。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指出,劳动者是社会人,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经济人;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必须与正式组织保持平衡;提高劳动者的满意度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首要条件,高满意度来源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需求。六、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1943)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h . Maslow 1908-1970)提出了人类需求层次理论。代表作:人类动机理论。马斯洛指出,人类需求的层次是:1 .生理需求;2.安全需求;3.社会需求;4.尊重需求;5.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的需求按重要性和层次排序。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会去追求高层次的需求。七、麦格雷戈的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1960)道格拉斯·麦格雷戈(1906-1964),美国著名行为科学家。代表作:《企业的人性》(1957),其中提出了著名的X理论——Y理论。麦格雷戈把传统的管理观称为X理论,他对人性的假设是:1,人天生懒惰。2.人家不愿意负责。3.人是非理性的,容易受他人影响。4、人是经济人,会选择做经济中最赚钱的事情。5、个人和组织的目标总是矛盾的,因此,组织必须严格控制员工。因此,在X理论条件下,管理者采用“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模式:1。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运作、指导、监督和控制。2、管理者的角色是父母,是命令,是监督。管理者应该运用组织赋予的权力,要求员工服从和适应工作和组织的要求。3、制定具体而严格的规章制度、技术规程要求员工执行。4.用金钱奖励换取员工的服从。麦格雷戈提出的Y理论认为:1。工作对人来说可能是一种享受,也可能是一种惩罚。所以人不是天生不喜欢工作,而是要看环境。2.没有人喜欢外在的控制和惩罚,人们希望实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3.人们在解决组织问题时充满了活力、想象力和创造力。4.人不仅是经济人,也是社会人。在追求不断满足的同时,人们不仅不推卸责任,反而会寻求重任。5.人和组织的目标会在合适的时机合二为一。因此,在Y理论的条件下,管理者应该采用以下管理方法:1。创造一个能让人充分发挥才能的工作环境,让员工在实现个人目标的同时,为组织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2.管理者的角色是助手、帮手和培训者。3.激励方式:给予员工更多的信任,更多的责任和自主权,实行员工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参与决策,分享权力。八、赫尔茨贝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1966)弗雷德里克·赫尔茨贝格,美国行为科学家。主要著作有:《工作的激励因素》、《工作与人性》、《管理选择:更有效还是更人性》等。双因素理论是他的主要成就。赫尔茨贝格认为,能给工作带来积极态度、更多满足感和动力的因素,大多是工作内容/工作本身的因素,称之为动力因素,如:成就感、同事的认可、上级的赏识、更多的责任和更大的成长空间。能让员工感到不满意的,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称为健康因素,如公司政策、管理措施、监督、人际关系、工作条件、工资福利等。双因素理论给管理者的启示是,要重视员工工作内容各因素的重要性,特别是要使工作充实满足员工多方面的需求。九、威廉的Z理论(1981)威廉的戴恩是美籍日本学者,代表作是Z理论(1981)。z理论认为,所有企业的成功都离不开信任、敏感和亲密,因此民主管理可以在坦诚、开放和沟通的原则下进行。建立Z组织的流程是:1。培养大家的正直善良。2、领导者和管理者制定新的管理战略,明确共同的经营目的。3.通过高效的合作和灵活的激励来实现公司的目标。4.培养管理者的沟通能力。5.稳定的就业体系。6.合理、长期的考核和晋升制度。7、岗位轮换,培训和拓展员工的职业发展。8.鼓励员工和工会扩大参与领域,参与公司管理。9.在员工和组织之间建立全面的整体关系。十、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1990)彼得·圣吉是美国“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创始人,当代最杰出的新管理大师。代表作《第五项纪律——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事务》。根据学习型组织理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是提高其整体竞争优势和能力。未来真正优秀的企业,是让所有员工全身心投入、善于学习、保持学习的组织——学习型组织。通过酝酿学习型组织的工作氛围和企业文化,引领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调整的新理念,让组织拥有更持久的生命力。学习型组织的特点是:1,所有成员有共同的愿景和理想。2.善于不断学习。3.扁平的组织结构。4.员工独立自觉的管理。5.员工家庭和事业的平衡。6.领导者的新角色变成了设计师、仆人和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