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是如何从历史分割发展到统一发展的?

65438+5世纪初,古代哈萨克人主要分布在四个汗国,即阿尔布里的海尔汗国、诺嘎汗国、西伯利亚汗国和从察哈尔汗国分离出来的蒙古斯坦汗国。当时哈萨克族部落分布很广,各个部落比较分散,并不是都住在一个地方。明朝景泰七年(1456),已灭绝的白帐汗国巴拉可汗的最后几个儿子带领哈萨克各部转战楚河、塔拉斯河流域,建立哈萨克汗国。

哈萨克汗国建立后不久,汗国按部落分为三部分,即清朝文献中记载的右、左、西三部分。三玉子之下有几个部落,其中大禹子以乌孙部落为基础,包括13的阿尔班部落,其疆域在巴尔喀什湖以南,伊犁河和锡尔河之间的广大地区。中于子的地盘在锡尔河以北,小于子的地盘在哈萨克斯坦西部。

明朝崇祯十六年(1643),当时在西域占优势的准噶尔蒙古在向南疆和青海扩张的同时,向西对哈萨克人发起进攻,征服了阿拉套山和托克马克地区的两个哈萨克部落。

18年的20世纪20年代,准格尔统治者带兵进入锡尔河流域,攻占了哈萨克汗国的首都及其城市,并对其进行焚烧、杀戮和掠夺,使哈萨克人民遭受了严重的灾难,被迫离开原来的牧场,四处逃亡。

18年50年代,清朝统一了准噶尔部,解除了哈萨克人对准噶尔的威胁。哈萨克大宗师和仲羽子先后向青岩投降,并献马入席,表示要“永远做中国的仆人”。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小玉也派团进京表示臣服。部分哈萨克族牧民在平定准格尔后转移到伊犁、塔城、阿勒泰、博尔塔拉等地放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