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学的历史渊源和背景
19和20世纪,数学成为所有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科目,学校教育中增加了现代外语、现代母语、历史、地理等“现代人文学科”。此后,体育、劳动、美术逐渐进入学校教育,最终演变为现代学科教育的完整体系。总而言之,人类教育的内容,起初是一些初级的综合知识。经过不断的分化和发展,形成了一门自成体系的独立学科,由此诞生了一门比较完整的学科教育。美术学科的知识也是在这种分化发展过程中诞生的,美术学科的教育也是由此衍生的。随着学科教育的诞生,人们开始自然而然地探索学科教学方法。然而,在人类教育的历史长河中,虽然有许多有价值的学科教学方法,但并不系统。直到近代师范教育体系出现,学科教学法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65438-0794年,法国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师范学院,开创了师范教育的先河。1896年2月创办的上海南洋公学,可以算是中国师范教育的开端。史静大学附属师范大学堂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开端。中国最早的中等师范学校应该算是1902年在江苏南通创办的通州师范学校。师范教育是培养教师的特殊教育,教学方法的掌握已成为不可或缺的职业技能。因此,师范教育体系对我国学科教学方法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1904 1清政府颁布<规定师范生在第二、第三学年每周须有8小时“教育学”课程,主要包括教育史、各科教学方法、学校卫生、教育法规、教学实践经验等。65438-0922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应融为一体,主张变“教法”为“教学法”。1925颁布的(新学制师范课程标准大纲)中正式采用了“教学法”这个名称,规定这门课是师范院校的必修课。20世纪30年代后期,人们注意到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的研究上过于死板,忽视了与教学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的研究,于是将教材的研究引入到教学方法中,并将这门学科命名为“教材与教学方法研究”。后来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突破了学科知识只与教学方法和教材有关的局限;学科教育开始与一般教学理论有了更广泛的联系,学科教学的所有特殊教学过程问题、教学组织、教学原则、教学评价都被纳入其研究范围。就这样,“学科教学论”诞生了。198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发文,将“教材教法研究”更名为“学科教学论”。近年来,主体教育的研究不断深入发展,人们开始在更高层次上探索主体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规律,从而为主体教育的诞生提供了契机。上述相关学科产生和学科教育理论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律,构成了艺术教育学形成的基本背景。了解这一背景有助于我们理解艺术教育学的形成过程。
20世纪初,当教育家杜威所谓的进步教育引入艺术教育,导致艺术与其他学科的结合,艺术教育成为通识教育附庸的倾向明显,而传授艺术知识和技能变得无足轻重。
美国艺术教育家罗恩·菲德(Ron Feeder)和英国艺术教育家赫伯·里德(Herb Reid)成为这个学术流派的旗手。这个学派的艺术教育理念可以用赫伯·里德的“通过艺术进行教育”来表达。这种矫枉过正的艺术教育理念,往往导致脱离艺术本身的现象,产生种种弊端。针对这种情况,美国艺术教育家艾斯纳提出了一种综合的教育思想,即“艺术教育”来弥补这种弊端。就这样,现代艺术教育的两大流派,以里德和罗恩·菲德为代表的工具主义和以艾斯纳为代表的本质主义,剑拔弩张。两个英语介词“through”和“in”的区别清楚地表明了两种艺术教育理念的不同。应该认识到,在以教育为导向的艺术教育版图中,教育意义的效果是非常隐蔽和虚幻的,不像艺术本身的效果那样直观和易于检验。& lt易·系辞)说:“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上者谓之器。”这样,就可以用它来描述艺术教育的内在关系。把艺术本身比作器,把教育效果比作道。要先知“器”,后得“道”。没有“道”,谈“器”是盲目的,境界不高,离萌发就不远了;没有了“器”,“道”字就显得神秘、空洞、飘忽,缺乏根基。因此,艺术教育不能局限于艺术本身的目的,否则其作为教育学科的地位可以怀疑,但艺术教育的效果不能不诞生于艺术的基础之上,换句话说,目的必须通过手段来达到,没有具体的手段,目的只能成为空想。艺术教育中的内在联系也应该这样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