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关于汉武帝功过的文章,500以内。

第四年(前89年),汉武帝向天下宣告,自己给百姓造成了苦难,从此不再诉诸战争,不再浪费百姓钱财,甚至表达内心的忏悔。这就是“车轮平台上的负罪感”。这道圣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道圣旨。

汉武帝无疑是第一个敢于自甘堕落,把自己放在世界舆论中心的人!在这一点上,后世的皇帝犯了大错,也会“自责”,公开认错,表现出贤明君主的姿态。

直言不讳的批评家汲黯曾批评汉武帝:皇帝杀的人太多了,即使是平日信任的人,他也不会原谅。这样下去,世界上所有的人才迟早都会被杀死。汉武帝不为所动,淡然一笑:世上本无人才,只是主人对人才没有眼光。如果能识别人才,又何必担心天下人才匮乏呢?(招一个士大夫往往是不够的。然而,性质是严峻的。虽然大臣们总是爱信徒,但他们可能会违反法律或欺负他们,他们需要惩罚他们。汲黯谏曰:“陛下勤求贤,未能善用,故已被杀。人数有限,恐怕会把天下的人才都用光。陛下凭谁来统治* * *?暗字很生气。他笑着说:为什么没有天赋?病人无法知晓的耳朵。如果你能知道,为什么没有人呢?所谓人才,还是有用的工具,但他拒绝全部使用。没有天赋,为什么不杀人?)

就是这样一个视人才如粪土的汉武帝。一方面,他极其爱惜人才。

在封建专制制度下,人才的使用有两种陋习:一是任人唯亲,只起用熟悉自己亲信的人;第二,论资排辈,一定要按照“三十九级台阶”,一级一级往上爬,不能“乱”规矩。汉武帝不会被言毁:只要有才能,其父颜持不同政见,汉武帝仍求贤若渴;二、敢于破格提拔:因为有能力,卫青出身奴才,但汉武帝还是破格提拔。

不仅如此,汉武帝甚至抛弃正统,包容各种不同的人,用一只眼睛发现了东方朔,把庄严的宫廷变成了充满温馨和幸福的休息室,君臣如玩伴;同时,他并没有因为出言不逊而丧失原则,而是对东方朔的谗言大加赞赏,服从他的命令。

当他第一次读到子虚乌有,他是非常钦佩。见到作者司马相如,如果你得到了宝藏,就让他享受和自己一样的写作待遇。能够识人、容人、用人,汉武帝是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秦始皇和汉高祖都把文人视为腐儒,而唐太宗和清朝的高宗或许识人,但毕竟雅量不足。

他一生中的一个错误就是阉割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因此,汉武帝受到了误解和争议。

司马迁在《史记》中称赞他,班固的《汉书·武帝纪》也称赞他的文学待遇:

班固称赞:小吴初立,罢黜百家,独尊显学六经,故咨沧海,为之建功。兴国子监,修乡祀,正朔,定年,调性情,作诗作乐,建禅院,拜百神,周盐后订文章,可谓新意迭出。继承人可随鸿业,有三代之风。比如梁武帝人才粗,不改山水之礼俭以济民。诗书虽说,无以补充。

班固从来不提汉武帝的武功,说明他对汉武帝的武功有所保留。

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既有赞扬也有批评:

广臣曰:孝奢奢,繁刑重,宫奢,外事四夷。我很困惑,我巡航太多。很少有人和秦始皇不一样,因为他们让百姓累成了贼。但若秦亡汉兴,则孝能先敬王之道,守其所知,忠厚直爽。恶人欺软怕硬,贤人不知疲倦,刑罚严厉。改晚了,关心别人。是因为秦之失,秦之灾吗?

为什么人们对汉武帝的看法如此不同?

首先,汉武帝是一个非常多面的人。他是一个政治家,很有政治头脑;但他也是一个普通人,充满了喜怒哀乐。他是一个睿智的君子,知道自己的历史责任;但他也是暴君,任性地战斗;他不仅为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给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他溺爱自己喜欢的女人,也可以为了国家杀死自己爱的女人。他极其聪明,也极其糊涂;为了传说中的宝马,我不惜牺牲数万条生命。当我们走近他,会发现在这些对立的角色中,他并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进退两难,非常紧急的时候,他会犹豫不决,甚至极度痛苦;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刻薄算计,失眠焦虑。在普通人眼里,他果断、自信、有才华。但是,当我们对他做最后决定的时候,往往会走极端,说会是一个好时机;说了不好的话,很难写书。这样,分歧就不可避免了。

我们不能用单一的标准来评判任何人。人性本就复杂,何况是封建帝王!也许他的善良是发自内心的,也可能是一种赢得人心的手段;也许他的不良行为是皇权使然,不得已而为之,也可能是他天生如此无情无义。所以,既然我们无法摆脱他的帝王枷锁,我们的评价就只能徘徊在他的帝王和凡人两种身份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