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城信息。

分类:区域> & gt云南>;& gt丽江地区

问题描述:

请帮助我们。历史课要做明信片,分数会记在我们平时成绩里。

介绍路线(例如,在一个著名的城市,你在一些地方停留或换乘火车)

本文主要介绍丽江的地形、气候、资源、景观和人文环境,包括人们的生产、特色的衣食住行、娱乐、名胜古迹等。

请具体一点。越详细越好。谢谢大家!!但是没有太多没用的,就上面说的。有些是重点,有些是缩写。谢谢大家!!!谢谢您们。

分析:

丽江古城概况

经国务院和云南省人民批准,丽江古城于2003年4月1日正式建立。

丽江古城是世界上少有的拥有三项世界遗产(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东巴古籍文献世界记忆遗产)的地方。

古城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横断山脉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 * *区所在地海拔2400米,属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6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950毫米,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寒冷,气候宜人。全区面积1255.4平方公里,辖大研、金山、齐河、锦江、龙山、大东等6个乡镇53个村(居)委会。古城总人口14.2万人,包括纳西族、汉族、白族、藏族、彝族、普米族等10多个民族,其中纳西族人口8.6万人,占总人口的60.22%。

古城地处滇、川、藏交通枢纽。自古以来就是汉、藏、白、纳西等民族文化经济交流的枢纽,是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镇和军事战略要地。长期的民族交融、多元文化交流和悠久的历史积淀,形成了以纳西文化为代表的独特的民族文化。中国的名胜古迹随处可见,自然景观多姿多彩,民族文化光彩夺目。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丽江古城,有800多年的历史,位于丽江坝子中部,面积约3.8平方公里。它创建于南宋末年。它是元代漓江路的傅玄分部,明代漓江军民府和清代漓江府的驻地。丽江古城选址独特,在布局上充分利用了山体地形和周边自然环境。北临香山、金鸿山、猴山,东、南与开阔的平坝自然相连,既避开了西北的寒风,又面向东南的光源,形成坐西北望东南的整体格局。发源于城北香山脚下的玉泉河,分三溪入城,再分无数支流,穿街过巷,遍布全城,形成了“水绕家家门前,柳挂家家屋后”的诗画。街道不局限于整齐自由的分布。主街临水,小巷毗邻运河。300多座古石桥与河流、绿树、古巷、古宅相映成趣,极具高原水乡古树、小桥、流水、人的审美魅力。他们被称为“威尼斯为业主”和“姑苏在高原”。充分利用市内涌泉修建的多口“三眼井”,上池饮水,中池洗菜,下游漂衣,是纳西族先民智慧的象征,是当地人民利用水资源的典范杰作,充分体现了团队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城内的穆土司衙门呈现出“宫中美人意为王”的非凡景象。四方街是古城的心脏,明清时期是滇西北的商业枢纽,也是茶马古道上的集散地。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古城地处尚同* * *,又出了大理、昆明的咽喉位置,成为抗战物资运作的关键,商业活动处于高峰,至今商贾云集。四方街以其独特的彩石铺地、清水洗街、阳光下为城、黄昏洗田的街景而闻名。在它的周围,六条五颜六色的花石街顺着山体的走向向外辐射,街道相连。四通八达,交通极为便利。置身其中,仿佛让人步入了“清明上河图”的繁华景象。在古城里,明清时期的建筑特色仍在很大程度上得以保持。有很多“三坊一墙四天井五转门”的瓦楼,既突出了结构布局,又追求雕刻和装饰。它们笨拙而精致,被中外建筑专家誉为“住宅博物馆”。更值得一提的是,古城居民历来喜爱种植花草培育盆景,使得古城享有“郦县历来喜种树,山城繁花似锦”的美誉。丽江古城文物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独具特色。是中国保存最完好、最具民族风格的古镇。1986国务院申报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97 65438+2月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首批由人类共同保护的世界文化遗产城市。2001,10被评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2002年被评为“中国最令人向往的10城市”。

——灿烂神秘的纳西东巴文化。纳西族先民以其巨大的智慧,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中创造了辉煌的东巴文化。东巴文化以东巴教为载体,以东巴经为主要记录方式。它是纳西族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形成和演变的一种活态文化。它形成于唐宋时期,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东巴教是纳西族的原始宗教,是一种多神宗教,它包容了其他一切宗教,信奉万物有灵论。东巴是一种象形的象形文字,既有表意部分,也有表音部分。纳西象形文字只有1400多字,但文字极其丰富,能充分表达细腻的感情,能描写复杂的事物,能写诗写文章。它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活的象形文字”。用象形文字书写并保存下来的经文有两万多卷。浩繁的典籍内容丰富。它涵盖了哲学、历史、天文、宗教、巫医、民俗、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堪称纳西古代史的百科全书。数百年来,东巴文化以其独特的科研价值和艺术价值,一直吸引着众多中外学者和有志之士研究翻译和鉴赏。东巴文化是纳西族对世界的一大贡献。

——音乐瑰宝丽江纳西古乐。纳西古乐是古城文化的灵魂和象征,是丽江古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纳西古乐是唐宋以来的一些词牌和曲牌音乐。洪武时期(公元1368年)以后,这种音乐陆续传到丽江。这种音乐在中原早已是绝唱,但自从它的自传到了丽江后才广为流传,这种美妙的声音在农村和小城镇随处可见。纳西古乐保存至今,至今仍有22首曲目,其中一些曲目融入了纳西族人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演奏风格。纳西古乐被中外学者和音乐爱好者称为“音乐的活化石”、“和平之声”、“仙乐之声”。听纳西古乐,让人真正感受到“此曲只应天上闻,人间能有几回”的意境。

经过近20年的推广和宣传,纳西古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世界乐坛找到了自己应有的位置。1995大雁古乐社访英引起轰动;1997二月在香港艺术节的演出,好评如潮;1998在被誉为中国最高音乐厅的北京音乐厅的演出,进一步证明了纳西古乐的艺术价值;1998年5月,应挪威国王之邀,在挪威国庆日进行了盛大的演出。之后赴法国、比利时、瑞典、台湾省、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纳西古乐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放射出灿烂的光辉,越来越受到世人的认可和青睐。

——国家AAA级景区黑龙潭。黑龙潭不仅是丽江古城最重要的生活水源,也是古城重要的旅游景点。以高耸的白玉龙雪山为背景的黑龙潭清澈见底,绿树环绕,五峰楼、林杰、龙神祠、索翠桥等古建筑环绕。位于黑龙潭中央的德月楼上,有一幅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对联:“龙潭映十三峰,潜龙在天,飞龙在地;玉水半里长,墨玉为体,玉为神。”优美的自然风光与独特的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使黑龙潭成为举世瞩目的风景名胜,被列入《中国名泉》、《中国风景名胜》等书。

——水电资源丰富。连绵不断的金沙江流经该地区的五个乡镇,全长约80公里。金沙江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将对我区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总装机容量二百五十万千瓦的金乔安电站建设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拉开了金沙江水电资源开发的序幕。

——便利的交通条件。作为滇西北通往川藏连接内地的枢纽,古城区的交通网络日趋完善。香格里拉大道、朱敏路、昌永路、福慧路等主干道形成交通中心网。大理路、李咏路、李宁路、长水路是通往周边地区的重要交通要道。即将成为港口机场,航线10,每日航班13。丽江机场位于我区南大门齐河乡。大理到我区的铁路即将开工建设。便捷的交通为我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2002年古城国内生产总值10546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1364万元,占GDP总量的10.8%,第二产业30167万元,占28.6%,第三产业63929。工业总产值10754万元,农业总产值8595万元。2000年底,实际耕地面积为128658亩。粮食产量38873吨,石油14809公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86765438+万元,人均GDP达到892美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2.2倍左右,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25元,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达到7005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9平方米,城镇化率达到44.2%。人民生活总体上基本达到小康水平。

21世纪头20年是我区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必须牢牢抓住,大有可为。我们面临着丽江退地、入世、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县域输油管道工程实施、新一轮扶贫、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大丽铁路建设、金电站建设、丽江知名度不断提高等重大机遇。我们将抓住机遇,集中力量,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惠及全区14万人口。到2012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000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5平方米以上,城镇化率超过60%。着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战略、城市经营战略、服务旅游战略、能源发展战略、农业创新战略、全方位开放战略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等八大战略,培育壮大旅游服务业、生物资源开发业、畜牧业、林果业、建材业、电力业等六大产业,把我区建设成为生态市、文化市、丽水市、清洁市。努力把我区打造成云南省最富裕的县之一,中国香格里拉、滇川藏的生态文化旅游和商贸中心,中国投资环境、创业环境、人居环境最好的城市,国际一流的精品旅游城市,地球上最美丽的地方。10,全市率先实现更高水平的小康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