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典故鉴赏课程试卷
统一中国咸阳市的历史典故。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加冕亲政后,长期坚持以统一中国为目的的战争,先后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国、公元前225年灭魏、公元前223年灭楚、公元前222年灭赵灭燕、公元前221年灭齐,最终结束了中国数百年割据局面,建立了历史上第一次多民族统一。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废除旧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统一法规,修筑长城,防御匈奴。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计量,统一车辆和轨道,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文化上统一了文字,形成了以《小传》为基础的规范文字。焚书坑儒,践行文化。
咸阳城历史典故中的焚书坑儒。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设宴款待官员和70多位医生。酒席上,诸侯对分封有争议,许多儒生借古讽今,批评朝廷。后来秦始皇允许李斯建议,除了秦国历史、占卜、医药、法令之外的书都要烧掉。次年,秦始皇上书求贤,但因有人批评政府的政策法令,设计坑杀了460多名方士和儒生。史称“焚书坑儒”。“焚书坑儒”的先例是第一个思想,历代帝王都在遵循,极大地摧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但也有人认为焚书坑儒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
赵咸阳的历史典故。战国时期,赵惠文王得到了楚国的宝玉,秦国的赵浩棋愿意用十五座城来交换这块宝玉。赵王派蔺相如到咸阳,秦都,去献礼物。蔺相如遇到秦王,得知他无意割城,就想办法把蔡瑁找回来,连夜派人送回赵。后来,人们用它来比喻将原作原封不动地归还原主。
郑与秦咸阳的历史典故。战国时期,秦国越来越强大,韩国与秦国接壤,兵力薄弱,最令人恐惧。为了消耗秦国的实力,把水利专家郭征作为间谍派到秦国,以劝秦王发展水利为名转移秦国的注意力,让他无暇东顾。郑到咸阳后,走遍了关中的山山水水,观察地理形势,建议秦始皇兴修水利,从泾河灌溉关中农田。秦始皇采纳了郑的意见,任命他主持这项工程。在修建期间,秦始皇得知郭征是韩国间谍,于是质问郭征。承认自己是间谍,但“我所做的对南朝鲜来说只能延长几年的寿命,但对秦来说,却是不朽的基业。”秦始皇认为郑说的有道理,就命令他继续完成水利工程,从而灌溉了关中四万多公顷的良田。后来,这条运河以郑的名字命名。建成后的第五年,朝鲜终于被秦国所灭。这个故事反映了始皇帝在接纳汉奸、化敌为友、知人善任方面的博大情怀。
荆轲刺秦咸阳城的历史典故。公元前227年,燕国危难之际,燕国太子丹派爱国之士荆轲刺杀秦王(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荆轲以与秦国媾和为名,用匕首将秦国逃亡将领范的首级和杜康(在今河北涿县东)地图献给秦王。最后看到匕首,荆轲没打中,被秦王杀死。秦攻燕后,燕王杀太子丹向秦王道歉,燕国于公元前222年被秦所灭。
指鹿为咸阳城的历史典故。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丞相赵高密谋篡权,但怕大臣们不接受,便想方设法试探一下,故意先给秦二世献了一头鹿:“我给皇上弄了一匹马。”秦二世说那是鹿,不是马,但赵高仍然坚持说那是马。这时,大臣们有的默不作声,有的说是鹿,有的说是马。后来赵高把说鹿是马的人当成心腹,把坚持说是鹿的人一个个暗杀。后来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刘玺老君咸阳城的历史典故。文帝第六年(公元前158年),匈奴入侵,文帝派兵镇守都城长安。有一天,文帝去西流营慰问周亚夫的士兵。士兵们濒临敌人,准备战斗。没有周亚夫将军的命令,文帝一行不得入军营。周亚夫得知皇帝驾到后,敬了一个军礼,没有跪拜。文帝对此大加赞赏,认为周亚夫才是真正的将军,西流营才是真正的军营。后来用来比喻军队纪律严明的军队。
以梅绮咸阳市为例。汉景帝时期,平陵县人洪亮,出身高贵,心胸宽广,无意做官,但家境贫寒,在上林苑以赶猪为生。后来,洪亮娶了孟光为妻,夫妻二人隐居深山,以开垦土地为生,最后隐姓埋名迁居无棣。夫妻俩虽然生活贫困,但互相尊重,以客为尊。孟光做好饭后从来不先吃饭,他要等洪亮回来才吃饭。每次吃饭,他都引用梅绮(案例:有脚的托盘),不敢抬头。后来用来比喻妻子对丈夫的尊敬。
咸阳城历史典故。班超,汉末安陵县人,出身书香门第。他雄心勃勃,不考虑细节。他为家人复印政府文件。汉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窦固被发配攻打匈奴,班超放下笔,从军为假司马。后来班超解除了匈奴对西域的威胁,恢复和发展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政治文化联系,为中国各民族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后来,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学者放弃写作,成为一名战士。
咸阳马嵬兵变的历史典故。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冬,我平陆、范阳、河东使臣安禄山以峻青方面的名义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唐玄宗闻讯,在龙武将军陈的护送下,带着杨贵妃、杨、太子及几名近臣逃往西方。行驶至马尾岗(今兴平市马尾镇)时,押运兵因一直痛恨杨兄妹给国家带来灾难而叛变,将杨杀死,杨贵妃被迫溢于路边庙下。兵变平息后,太子恒力北上灵武(今宁夏灵武县),玄宗南逃成都。
云阳改编咸阳历史典故。卢沟桥事变后,国共达成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八路军。* * * *中央洛川会议后,朱德总司令从延安来到红军总部所在地泾阳县云阳镇,主持红军改编工作。改编后,八路军有三个师:115师在三原、泾阳两地编成,林彪任师长,罗荣桓任政治委员,聂任副师长,肖华任副政治委员,任参谋长;120师在三原、富平两地编成,师长贺龙,政委关向应,副师长肖克,副政委甘思奇,参谋长周士第。129师在泾阳组建,师长刘伯承,政委,副师长许,副政委宋任穷,参谋长倪志良。改编后,朱德率领八路军官兵从韩城芝川镇渡过黄河,奔赴抗日前线。